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



眩晕的特点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眼球震颤等表现。

3.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慢性起病逐渐加重。

4.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或跌仆损伤等病史。

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颅脑CT、MRI扫描、血常规及血液系统检查等有助于对本病病因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见四肢厥冷为特征,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亦可一厥不复甚至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头眩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虽与厥证相似,但无昏迷、不省人事等症,也无四肢厥冷表现。

2.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特征。眩晕仅以头晕目眩为主症,虽眩晕之甚者亦可见仆倒,与中风昏仆相似,但患者神志清楚或瞬间即清,且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症。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先兆表现,应当注意二者的区别及联系。

1.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组成。若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川楝子、夏枯草;若目涩耳鸣,腰酸膝软者,加枸杞子、生地黄、玄参;若目赤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或佐用当归龙荟丸;若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磁石、珍珠母、羚羊角粉等。

2.痰湿中阻

临床表现:眩晕,头重如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由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若呕吐频作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旋覆花;若脘闷纳呆,加砂仁、白豆蔻、佩兰;若耳鸣重听,加郁金、石菖蒲、磁石;若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者,宜用黄连温胆汤。

3.瘀血阻窍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且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多伴见舌下脉络迂曲增粗,脉涩或细涩。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本方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鲜姜、大枣、酒组成。若兼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症,加入黄芪、党参;若兼心烦面赤,舌红苔黄者,加栀子、连翘、薄荷、菊花;若兼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加附子、桂枝;若头颈部不能转动者,加威灵仙、葛根、豨莶草等。

4.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神疲自汗,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代表方:归脾汤。

剩余31%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jc/1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