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一碗茵陈蒿汤解了肝胆湿热,胆结石别再无脑
一碗茵陈蒿汤解了肝胆湿热,胆结石别再无脑
胆结石就是肝胆湿热导致的。肝主升,胆主降,肝胆气机升降失常,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气机拥堵以后化湿化热,这些湿热聚集在一起,慢慢地凝聚成像石头一样有形的物质,胆结石就出现了。
最能感觉到的症状就是口干口苦,经常觉得嘴巴像含着苦瓜片一样,照镜子看看舌头,舌苔又黄又腻,舌边红红的,这就是肝胆湿热。
这个时候茵陈蒿汤最适合,茵陈、大黄、栀子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胆结石自退。
记得之前有位患者,找到我的时候,说胆结石已经七八年了,刚查出来的时候才2-3毫米,医院的医生说没事不用管,在当地开了点消炎利胆片,当时控制住了,今年的3月份突然疼痛难忍,检查显示最大的已经1.3毫米了。
医院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因为姑姑是妇科大夫,告知她手术只是快但是后期不注意还会长,而且对人体伤害非常大,建议保守治疗,后来通过介绍找到了我。
辨症发现,患者右下腹疼痛,吃油腻东西加重,伴有口干口苦,食欲不佳等症状。
其实就是肝气郁结,肝胆正常的疏泄失常,堵着了生热,沉淀出结石。
于是我用茵陈、栀子、大黄为基底,再根据他的情况加配其他。
用药一个疗程,口干口苦的症状消失,增减药方继续服用2个多月,医院复查,结果出来胆结石最大的那颗已经缩小到0.6厘米了。他说:“不敢相信,这么多年的结石还能化小!”其实是茵陈蒿汤对症了,现在继续用药中...
那为什么说对症了呢?
1、茵陈蒿: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三月茵陈药性是最好的,也是最具有少阳之气的,它调达肝胆的作用也是最好的,因为春气通于肝,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也属木性。
2、大黄:大黄可以把肠胃里的陈年久积排空,大黄攻下,就像将军一样,雷厉风行,效专力猛,所以古人又把大黄称为将军。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逐瘀,利湿退黄的功效。
3、栀子:栀子是中药里的清火高手,还可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和排泄,对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者单看对胆结石并没有作用,但是放在一起就有利胆排石的效果。
中医治病,其实就是把复杂的病简单化,找到真正的病因,病情自然就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