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天下名医出新安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2
天下名医出新安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2
天下名医出新安——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2)
4、发明众多,不胜枚举
新安医家不仅在理论上领先,学说纷呈、学派林立,而且在诊疗技术上达到了当时医学的最高水准,临床上具体创新发明也复不少。
如在传染病的防治上,明清新安医家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新安种痘法,这是世界上用人工免疫法预防天花造福人类的创举;
清代叶天士是第一个认识烂喉痧、发现猩红热的第一人,他所提出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认识,概括了温病发展和传变的途径,现代从SARS、禽流感等疫病由呼吸道传入、传染性极强、传变迅速的病理变化中,进一步得到了印证;
清代郑梅涧首次提出了白喉病名,首次发现“假膜”这一病症特征,也首次记载了这一烈性传染病的流行,也是成功治愈白喉的第一人,这比西医史上最早的白喉资料早32年。这些都为我国预防医学史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
在诊断辨证上,针对晋代王叔和《脉经》寸口脉分候脏腑之说,明代徐春甫对此作了辨析和修改、清代吴谦作了补充和完善,符合临床实际,现代证明符合生物全息现象;
清代叶天士提出温病“必验于舌”,创立了温病舌诊辨证,发明了舌诊燥湿诊法,提出绛舌(邪入营血的标志)和舌苔黏腻(脾瘅湿盛)等新概念,察舌验齿、辨斑疹(热邪深入营血)等法,从此舌诊的作用才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在临床各科上,元代有李仲南首创“攀门拽伸法”,首次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治疗压缩性屈曲型脊椎骨折;
明代有《古今医统大全》首先记载了以大黄为君下法治耳眩晕、复合磁疗治疗耳聋及挂线治疗肛瘘等方法;
清代有郑梅涧创“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治疗喉风重症的三针法,吴谦首次详细介绍正骨手法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方药上,新安医家灵活化裁,创制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经典名方,流传数百年,历试不爽。如明代汪机创制的玉真散是治疗破伤风的经典名方;
吴崑发明的知柏地黄丸现已是治疗阴虚盗汗的常用中成药。清代汪昂首载的金锁固精丸是治疗梦遗滑精早泄的名方;
程钟龄发明的止嗽散被后代列为治疗外感咳嗽第一名方;清代吴谦发明的五味消毒饮是内服治疗疖、疔、疮、痈的经典方;
郑氏喉科创制的养阴清肺汤,与针法、吹喉药灵活施用,挽救了无数白喉患者的生命,这要比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Behring发现白喉抗毒素并应用血清治愈白喉要早一个世纪。
现代临床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合方加减有与特效药白喉抗毒素同等的疗效。
在本草上,明代《本草蒙筌》首次记载了健脾消食的鸡内金、行气止痛的青木香、止血散热的血余炭等药,首次介绍了徽派炮制法和某些药物的特殊贮藏法。
诸如此类的第一、首创在新安医学中不胜枚举。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发明被发现、被认识。
名医名著,名说名派,名药名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从基础至临床,从经典到教育,在诊疗养生、本草方药、针灸导引、内外妇儿各科等各个领域。
新安医学皆有突出的成就和卓越的建树,全方位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故有中医药学“硅谷”之誉,是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5、学术交流,引领时尚
学术的繁荣也是交流碰撞的成果。
明嘉靖二十二年(年)十月,徽府儒医余傅山邀集各县名医汪宦、吴洋等9人,在徽州府城乌聊山馆集体为门人讲学授课,开展学术讨论,《论医荟萃》就是根据当时讲稿及经验交流记录整理汇编而成,是当时讲学的成果。这是新安医学首次学术交流和讲座的记载。
不仅在新安本地,即使迁居行医他乡的新安医家,在汲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新安学术基因后,也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突出新安学术交流的氛围。
仅仅时隔20多年,寓居京师的徐春甫医院医官的机会,于隆庆二年(年)前,联络和召集全国各地供职京城的46位同仁(其中新安医家21人),仿孔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例,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一体堂宅仁医会”,以“宅心仁慈”为宗旨,立“医会会款”、“会约条款”22项,开展讲学活动、交流学术,钻研医理、切磋技艺。
这在中华医学史乃至科技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是我国医学史乃至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
会者,合也、聚也,作为最早的全国性医学团体和科技学术团体,宅仁医会的成立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医学需求的必然结果,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医学科技力量的第一次展现和宣示,也是新安医学的第一次对外宣示,是医学之作用、地位的具体体现,具有里程碑的标志性意义。
直到清末光绪十六年()前后,还有业儒通医的俞世球,在南翔(今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任职期间创设“槎溪会课”,师生相与论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讨论医学。
“乌聊论医”、“宅仁医会”和“槎溪会课”,一在本土、一在京师、一在江南腹地,跨越明清,遥相呼应。新安医学所散发出来的感召力,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风向标。
6、传播海外,影响深远
新安医学的学术交流和传播,影响无远弗届,对国外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日本医家丹波元胤所著《中国医籍考》中,共收载新安医家63人,医籍部。尤其是朝鲜、日本两国,不仅通过各种途径吸收了大量的新安医学知识,而且整本翻印刊刻新安医家的许多重要著述,有些版本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新安医学及其对外交流的宝贵资料。
新安医籍的外传以明清两代为主,这一时期东传的新安医籍不少于30种,主要有:南宋张杲《医说》;明代汪机《石山医案》,江瓘《名医类案》,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孙一奎《赤水玄珠》、《生生子医案》,吴崑《医方考》;清代汪昂《本草备要》等等。
明清以来,新安医学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一直受到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怎样医治白癜风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