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别方宝宝表现出这25个异常原来不是

别方宝宝表现出这25个异常原来不是



好不容易盼到十月怀胎的结束!本以为卸货后可以relax了,可是看到宝宝出生后表现出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又让妈妈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

宝宝出现“来月经”、斗鸡眼、流口水、撞头等症状,是生病了吗?妈妈别慌!宝宝发育中出现这35个“异常”现象不是病哦。看看都有哪些吧。

1、枕秃

枕秃是很多宝宝都会出现的情况,指的是宝宝头部出现一圈头发生长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头发稀少或者没有头发等。几乎每个婴儿从生后2个月开始都会出现脑后、颈上部位头发稀少的现象。只是每个婴儿枕部头发稀少程度不同,情况严重的宝宝枕部几乎见不到头发。

2、撞头

有节奏地撞头是6-12个月宝宝开始出现的一种比较多见的重复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无目的有节律地撞头。

5%-19%的婴幼儿可能发生这种行为,1岁半以后明显减少,大多数在4岁前停止这种行为。一般男孩较女孩发生为多。

宝宝撞头的动作多发生在睡眠前、醒后、情绪激动时。主要表现为有节奏将头撞击在硬物上,撞头时宝宝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一般来说对脑组织没有什么损害,也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3、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4个月的宝宝唾液分泌较多,但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口水自然就多了起来。

发育较快的宝宝在18个月左右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宝宝在2岁之前也能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但如果宝宝流口水情况严重,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有无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

4、吮手指/揉眼睛/抓脸/抓耳朵

小婴儿尤其是2个月的宝宝,他的运动是不随意的运动,动作也不准确,而且他还没有认识和使用自己的肢体的意识,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

对于宝宝而言,有太多的领域可以去“征服”——包括他的身体、手、手指、脚、脚趾、性器官、眼睛和其他附加物,都是他的探索对象。

有些宝宝长牙时候也会抓耳朵。如果宝宝出现类似抓耳朵、揉眼睛、吮手指等特殊举动,都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短暂的,宝宝可能很快就厌倦了,或换另一种新动作。

5、粟粒疹/婴儿粉刺

许多婴儿生下来都会有皮疹及其他的皮肤毛病,这种情形可能会持续好几周。粟粒疹(鼻子、双颊或额头上等有针头大小的白色表皮囊肿)或婴儿粉刺(和粟粒疹类似,由皮脂腺阻塞所造成)都不需要多做处理,时间是最好的治疗药物,婴儿很快便会长完这些皮疹。数周内,他就会有漂亮的婴儿肌肤了。

6、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而是宝宝的呼吸道中有一些羊水和多余的黏膜等导致的。打喷嚏和咳嗽是一种可以帮助宝宝排除由外界环境(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侵入的异物,当宝宝暴露在强光下(尤其是阳光下)时,也会打喷嚏。

7、短暂窒息

新生儿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虽然较高位置的喉头保证了吸奶时不会意外呛着,但也造成了他无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点。此外,由于宝宝的肺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有时会有10秒钟左右的“窒息”。不过,6个月后就会正常起来。

8、鼻塞

宝宝的鼻黏膜的毛细血管很丰富,且鼻腔很狭窄。当有分泌物时,鼻腔很容易被塞住,不一定是感冒。父母可用小棉签轻柔地将鼻腔分泌物取出。

9、喉鸣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喘气不大正常,呼噜呼噜的。仔细倾听,宝宝吸气时,喉中伴有笛音那样的高调音,呼气时就听不见了。宝宝哭闹、急着吃奶时,高调音明显,睡着后就减轻了。这就是新生儿宝宝正常的喉鸣,也称喉喘鸣。

新生儿喉鸣,在刚生下来时还不明显,生后数周变得越发明显。这主要是新生儿喉软骨发育还不够完善,喉软骨软化造成的,一般在6月龄到周岁期间自行消失。新手妈妈往往以为这是宝宝喉咙有痰,有的甚至猜测是否得了气管炎、肺炎。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10、眼白出血

头位顺产的新生儿,由于娩出的时候受到妈妈产道的挤压,视网膜和眼结合膜会发生少量出血,俗称眼白出血。新手妈妈看到宝宝眼白出血,不要惊慌,几天以后宝宝自然就好了。

11、舌系带

舌系带是连接舌头与口底的短小韧带。随着舌头活动的增加,舌系带会逐渐伸长。若舌系带过短,可能影响哺乳,可就诊小儿口腔科。

12、下巴抖动

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如果不伴其它症状,属正常生理现象。

13、溢奶

溢奶就是婴儿在喂食后吐出一些他所吃的东西。溢奶是婴儿常见的情形。婴儿的消化道在出生后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开始有效运作,这种情形不需忧虑。试着在喂食中和喂食后让他轻轻打嗝,喂食后让婴儿保持直立20至30分钟,有助于减少他吐出的量。

14、频繁打嗝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此外,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到了3-4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减少了。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15、马牙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16、眼睛斜视/斗鸡眼

有偏离眼或懒眼睛(又称斜视眼/斗鸡眼)的婴儿无法将两只眼睛同时定焦在一个物品上。偏离眼在前三个月中是常见的,因为这时婴儿的眼部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到了第四个月,婴儿通常就能将双眼固定在一个物品上了。婴儿的眼睛看起来经常是相交或偏离的样子。

17、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宝宝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使皮肤发黄。还因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而由胆道排泄,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18、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

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

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19、新生儿红斑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针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毒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出现脱屑,以足底、足心及皱褶处多见,脱屑完毕后,皮肤呈粉红色。

20、胎脂

新生儿初生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的胎脂,具有保护作用。胎脂会于宝宝出生后数小时逐渐吸收,不必洗去。但如果耳后、头皮、腋下及其他皱褶处遗留的胎脂过厚或粘有血迹时,应用湿毛巾轻轻除去,然后涂以少许消过毒的植物油。

21、乳腺肿大

有些新生儿,不论男女,出生后3-5天,乳房逐渐胀大,甚至有少量乳汁分泌,生后8-10天最明显,尔后逐渐消退,2-3周以后恢复原状。这和假月经是一样的,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爸爸妈妈们不用太担心。

22、脱水热

新生儿出生后,经皮肤蒸发、呼吸、大小便等丢失不少水分,而开始时母乳分泌不足,因而体内水分减少,产生“脱水热”的现象。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2-4天的宝宝。脱水热热度一般不超过38℃,如及时发现,补液后可很快正常。

23、惊跳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有局部的肌肉抽动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24、体温波动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易稳定。受凉时,新生儿没有颤抖反应,只是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产热。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按体重比例计算比较大,皮下脂肪又薄,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过高,或盖得过多,又未补充足够水分,可使新生儿体温升高。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就应让新生儿处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夏季要通风,多饮水;冬季要注意保暖。

25、抠东西

宝宝喜欢抠东西的行为源于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需要,当宝宝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小手指时,会忍不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冒险”。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比较小的玩具,满足宝宝锻炼精细动作的需求,例如小串珠、小布条等。但是细小的玩具容易误食,妈咪要注意照看好宝宝哦!

长春心美悦产后护理

ID:ccxinmeiyue

▲长按







































北京公立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jc/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