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口腔重点口腔解剖生理学之口腔颌面颈部
口腔重点口腔解剖生理学之口腔颌面颈部
年
10月18日
第7章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3单元口腔颌面颈部解剖(下)
本单元内容众多,而且有一定难度,出题量多。本单元重点内容要把握上颌骨的一体四突,几个特殊结构及3个支柱;掌握下颌骨的重要结构及薄弱部位;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特点,与损伤特点的关系;肌肉重点掌握翼内肌和翼外肌起始点;血管要掌握颈外动脉的分支,熟悉颈部静脉的回流;神经关于三叉、面、舌及舌下都要求掌握分支及损伤影响;局部解剖主要还是熟悉腭大孔的体表标志及舌部的淋巴回流特点。了解①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特点;②颈部分区、下颌下区手术的切口选择及气管切开时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串讲六、淋巴
头颈部淋巴结的传统分组
环形组的淋巴结群,主要指枕部、耳周、下颌下到颏下的区域淋巴结群,由后向前环绕头颈部交界处排列,包括: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面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环形组淋巴结群,除腮腺深淋巴结和部分下颌下淋巴结之外,大多数淋巴结位置较浅,其淋巴输出管常汇入纵形组淋巴结。
纵形组淋巴结群位置较深,常沿血管、神经或器官附近呈纵形排列,其输出管组成颈淋巴干。左、右颈淋巴干分别汇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纵形组淋巴结群包括咽后群、颈前群及颈外侧群。
七、口腔局部解剖
1.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
(1)境界: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
(2)表面标志: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
2.唇、颊、腭、舌、舌下区的局部解剖 唇皮肤富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是疖、痈的好发部位;浅筋膜疏松;肌层应对位缝合;黏膜下层有黏液腺,可发生黏液囊肿;感觉神经来自上下颌神经分支、运动由面神经支配。颊肌表面和颊、咬二肌之间有颊脂垫;翼下颌韧带是翼内肌前缘标志。腭乳头(切牙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部麻醉表面标志;切牙乳头、腭皱襞、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等制作义齿基托应注意结构特点;腭大孔在第三磨牙腭侧,相对于腭中缝至龈缘之外、中1/3处,为腭大孔麻醉表面标志。舌下肉阜两侧的舌下襞是舌下腺小管开口,也是下颌下腺管表面标志;口底黏膜深面从两侧向中线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伴行静脉、舌下动脉。
舌的解剖结构特点、淋巴回流特点:上面分布有丝状、菌状、轮廓、叶状四种乳头,见口腔组织病理部分。下面有舌系带,对发音及修复关系密切。舌的淋巴管引流分为四组: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2)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中央淋巴结,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亦有注入下颌下淋巴结者。
(4)舌后1/3淋巴结,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八、面部局部解剖
1.面部表面解剖
(1)表面标志:睑裂、睑内侧联合、内眦和外眦、鼻根鼻尖和鼻背、鼻底和鼻孔、鼻小柱和鼻翼、鼻面沟、唇面沟、鼻唇沟、口裂、口角、唇红和唇红缘、唇弓和人中点、唇峰和唇珠、人中、人中嵴、颏唇沟、颏下点、耳屏、眶下孔、颏孔、腮腺导管。
(2)结构特点:面部皮肤血供丰富;富于韧性和弹性;富含皮脂腺、毛囊和汗腺;表情肌牵动使面部出现丰富的表情;皮下组织疏松,内有面神经、腮腺导管和血管等。
2.腮腺咬肌区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 腮腺咬肌区
(1)耳屏至眼眶外下缘连线,为颧弓在颜面部表面标志。
(2)颧弓与下颌切迹围成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刺入点表面标志。
(3)耳屏至咬肌前下角附丽于下颌骨下缘处的连线中点,为下颌孔表面投影。
(4)腮腺鞘浅层致密,深层薄弱,易形成咽旁脓肿;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5)腮腺导管在颧弓下1.5cm穿出腮腺鞘,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下颊支,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颊黏膜上。
3.腮腺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根据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到进入腮腺前(乳突与外耳道软骨间,腮腺浅叶覆盖);
第二段,面神经在腮腺内再分支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段。
4.面侧深区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前为上颌骨后面,后为腮腺浅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由浅入深分层为:翼丛、上颌动脉、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5.主要蜂窝组织间隙的境界及连通见口腔颌面外科学。
九、颈部局部解剖
1.颈部分区与颈筋膜的层次结构
(1)分区: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每侧分为三部,即:
①颈前三角(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上腹又将其分为: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和颏下三角)。
②胸锁乳突肌区。
③颈后三角(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为: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
(2)颈筋膜层次结构(由浅入深):①颈浅筋膜;②颈深筋膜浅层;③颈深筋膜中层;④颈脏器筋膜;⑤椎前筋膜。
2.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及解剖结构特点
(1)境界:上(下颌骨下缘);前下(二腹肌前腹);后下(二腹肌后腹);底(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上缩肌)。
(2)下颌下区手术切口常采用平行并低于下颌角及下颌下缘1.5~2.0cm处(避免损伤下颌缘支)。
(3)下颌下腺为下颌下三角主要内容物,下颌下淋巴结主要位于下颌下腺鞘内,口腔恶性肿瘤转移时常将下颌下淋巴结同下颌下腺一并摘除。
(4)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神经。
3.气管颈段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1)上接环状软骨,下平胸骨颈静脉切迹与气管胸段延续,长约6.5cm,6~8个气管软骨环。
(2)由浅入深为:皮肤、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及其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3)气管切开应注意:头正中后仰位;3~5气管软骨环范围内切开,不宜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甚至误伤食管;勿切环状软骨;不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以免引起头臂干损伤。
4.颈动脉三角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1)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上腹和胸锁乳突肌围成。颈深筋膜浅层形成该三角的顶,其底由咽中、下缩肌、甲状舌骨肌及舌骨大角之各一部分构成。
(2)由浅入深:皮肤、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
(3)颈总动脉在颈动脉三角的下部,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露出。在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结扎颈外动脉时,若周围解剖关系不清楚,就有可能误扎颈总动脉,可引起同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偏瘫,甚至死亡,其死亡率可高达28%。
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