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微课堂丨最全面的中医舌诊图解,你会看舌头
微课堂丨最全面的中医舌诊图解,你会看舌头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精髓,其中望舌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医辩证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大家会发现每位中医师在给自己看诊时必须经过舌诊,那么舌头的当中奥秘大家是否清楚,通过舌头到底能看出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舌诊”吧!
初识中医舌诊
本文首发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养生交流群”,转载请注明出处。
1舌诊的定义和意义舌诊即望舌,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
舌诊的原理和方法1,舌诊原理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
舌对应脏腑分布图如下: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①.舌诊方法:
体位:一般要求正坐
伸舌姿势: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
观察顺序:一般是先观察舌苔的情况(有无舌苔,厚薄,色泽)
再观察舌体(有无斑点,色泽,胖瘦)
②.舌诊注意事项:
光线:以自然光为好
染苔:如有因进食染苔,应先清洗舌头,轻刮去染苔。
3正常舌象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像桃花一样的淡红色,上面有一层薄白苔,这种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舌象被称为“桃花舌”,一般是先天体质就比较好,后天又比较注意保养的人才有的。
4望舌质(舌神、舌色、舍形、舌态、舌下络脉)1、舌神:荣与枯①荣舌--舌色红活明润,舌体活动自如者,为有神之舌。②枯舌--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者,为无神之舌。
、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
淡红舌:正常舌体颜色淡白舌:提示气血不足或阳虚红舌:提示热证或阴虚绛舌:提示里热旺盛或阴虚火旺紫舌:瘀血阻碍经络或阴寒内盛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瘀点或斑点3.舌形:
a.胖瘦
胖大舌:水湿内停、痰湿热毒
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
b.点、刺舌:热盛
c.裂纹舌:阴血亏损、血虚不润、脾虚湿侵,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d.齿痕舌:脾虚、水湿内停
e.老嫩
区别点:纹理粗糙与细腻,舌色深暗与浅淡
意义:疾病实与虚
4、舌态
运动不灵:强硬,歪斜,短缩,萎软
运动过灵:震颤,吐弄
5.舌下络脉: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
正常表现:颜色呈淡紫色,少有纡曲
若粗胀、青紫、曲曲、结节--血瘀
短而细、舌色偏淡--气血不足
5望舌苔(望苔质、苔色)1、苔质
①,厚薄---了解病位深浅(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②,润燥---反映津液盛衰
③,腐腻---湿浊与阳气的消长
④,剥脱---察验胃气胃阴的存亡及气血盛衰,分“花剥舌”与“地图舌”等,常见于胃阴不足、食积的小儿。
、苔色
①,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湿证。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
③,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6小贴士——个体运用风寒感冒初起时,舌苔会稍微变厚,这时候吃驱寒湿的姜茶最管用,看到舌苔变黄时,就不能再只喝姜茶了,这种情况要兼以清热了。
舌尖特别红时,就早早地喝点带芯的莲子茶,以免晚上因为心火旺而失眠;舌边红则提示肝火旺,这时就要好好疏下肝,首先要调整情绪哦,可以试试服用逍遥丸、柴胡疏肝颗粒。
出差几天,吃得脾胃不舒服时,舌苔可能会变厚腻,就试试煲一锅五指毛桃祛湿汤。
总的来说舌像是比较准确反应身体状况的,但是有一些时候人为的因素或者病情的特殊发展,会导致舌头出现假象,谎报军情,误导治疗。实际诊疗时,如果没有四诊合参,即使只看舌头大体判断了身体状态,之后要想精准开方、选穴调气,还是远远不够的哦,对于初学者和爱好者而言,了解舌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自身的状态、更明白地养生!
往期回顾
干货丨中医药年记养生丨小儿推拿真的有效吗?
博闻丨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美丽元宵的传说
节气丨好雨知时节,雨水调脾胃
医案丨邓铁涛亲传弟子吴伟康教授治疗头晕两年医案一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