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老兰友佳节送幽香小猕猴爱恩知图报

老兰友佳节送幽香小猕猴爱恩知图报



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淡红一抹染双腮,无限娇柔入眼来。桃晕难遮真素色,削肩俏立惹徘徊-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九八八年元宵节的上午,我正在屋里整理书籍,忽然间到一股兰香,哟,有兰花开了。我兴奋地走进兰室,心里琢磨着会是哪盆兰花竟这么早就放花?可是几乎盆盆看过却未见有开花的。正在愕然的那刻,听到屋外响起“笃笃笃”的敲门声,我举步直向大门,嘴里连声地应着:“来了,来了。”“哎哟是您,恭喜恭喜。”原来是位七十余岁的高姓兰友携花上寒舍来访。兰花发出阵阵幽香,真是客未见面,兰香先至!我心里默默地估摸着:能放出如此浓香的兰花,该是棵好花吧!客人进屋还未坐定,就急着伸手从塑料蔑条国篮里捧出一盆兰花来放在客厅的“八仙桌”上,让我和他一起细细欣赏:只见盆中兰丛九草四蕊,全已舒瓣酣放,葶高三寸许,一字横肩,一眼看去如四个绿玉般的十字,整花肌肤糯厚,浅绿花瓣,白刘海舌,蚕蛾软捧。娇俏净洁,亭亭玉立,其叶半直立细凹,色泽深绿,质地硬厚。确是正格的梅形水仙麻壳素心极品。它的花容、神韵,着实要超过它的素心同类。我的心里真疑它是莫非仙赐。老高喝着茶,带着一口浓重的顿州乡音,跟我聊起关于这麻壳素心春兰如何被发现的一段经历与奇遇。相传在浙江诸暨市东北方,有个离城七八十里地的村庄,因村里人大都姓包,从而自古便得名包村。这包村属会稽山脉与四明山脉的交界处,毗邻嵊州和绍兴。它四面环山,丛林密布,山道崎岖,蛇蛰虫伏,猿啼狼嗥,环境荒僻,地势险要,古时就有陌生人迷路或失踪的传闻。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被清军追剿退到包村,他们依靠包村“一夫当关,万夫莫人”的地形特点和包村人的有力支援,进行了顽强抵抗,清军被火铳和村人自制的“植树大炮”打得损兵折将,屡遭惨败。被激怒的清军头领咬牙切齿狂叫着:“宁可放弃南京,不可不打包村。”太平军与包村人拧成一条心,共同浴血奋战,整整坚持了五十多天的殊死抵抗。战后,所剩无几的包村人,有的被清军抓走,有的被就地处斩。幸存者寥寥数人,整个包村成了个阴森森。空荡荡,一片死寂的地方。直到以后的若干年里,才有人陆陆续续从各地迁徙来这里落户。却说在包村遭劫后的第二年里,有位原住绍兴涅渚山南周村的徐姓青年农民,因家里兄弟多口,无力娶妻,经别人介绍迁来包村一猎户家做“进舍女婿”(人赘)。从此他改姓为“包”并继承了女方家以狩猎为生的职业。岁月悠悠,转眼就闪过了四十多年,这进舍女婿从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变成了两鬓如霜、六十挂零的老人,不过他身子骨还算硬朗。一天,他带着儿孙等十余人,猎犬七八只,去深山里打猎。时已黄昏,寂静的群山里枪声响起,猎犬狂吠,野免、黄席等兽类吓得东逃西通。瞬间,老汉眼见有只野兔窜进一个山洞里,他立即唤狗紧迫人洞,哪知猎犬一人洞,洞里竟传出“哇——畦——哇……”一阵阵婴孩的啼哭声。老汉听了顿时惊诧万分,木然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在这宁静的月夜里,他又突然见到两道刺眼的寒光从远处一棵高树上射来,吓得那些猎犬惶恐地躲在主人身后“呜呜”地叫个不停。老汉感到这接连发生在眼前的事,总归是一种不祥之兆。他略作沉思后,立即下令:“回家。”此后,连续数夜,老汉常是神志恍格,胡乱看到许多人身兽面的怪物缠绕在他的床边,他们怒目瞪视,好像是来讨还血债……最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一辈子狩猎,实在是杀牲太多,将来必得恶报。为此他决心弃枪务农。由于这包姓老汉原住兰乡绍兴涅渚,自小到人赘前夕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与老一辈人上山觅兰或到外地去贩卖兰花。对兰花而言,当然有一定的寻觅知识和鉴别能力。从此每到冬春农闲时节,老汉常独自一人或和几个后辈人一起携带工具进山去采觅兰花,待积多些时就运往大都市去卖钱。一天中午,老汉等数人坐在路边一棵老枫树下吃着当作午餐的棕子、年糕、炒罗汉豆和装在毛竹筒里的自酿糯米新酒。突然他们听到树上发出一阵响声,抬头一看:啊,一只猕猴在树上攀来跳去。原来他看见树下的人在吃东西,实在嘴谗。老汉随手抓起几粒罗汉豆向猴子撒去,猴子竟那么敏捷,—一接住,他把所有的豆子咕嘟一下咽进喉咙里,然后再一粒粒吐出来把外壳剥去,嘴里不断发出格格的咀嚼声……吃完了罗汉豆,他知道树下的人还有好吃的,干脆大着胆子从树干一溜烟下到地面,站在老汉面前,眨巴着的两眼里流露出孩子向大人要吃的那种神情。包老汉扔给他一个粽子,只见他稳稳接住,立即扯开粽著,三口两口地很快下了肚。可是才吃完粽子,他又舔舔嘴唇摊开了双手,一对黄绿色的眼睛老是滴溜溜地盯着老汉,好似一副乞讨者的模样,老汉给他喝了米酒,又给他两块年糕。这一次他可没有再吃,只是把年糕捏在手里。大概是因手上有东西,还是酒力发作之故,他没有攀树前进,而是像人那样直立起身子摇摇摆摆行走着。老汉和几个后辈人不声不响,好奇地随后紧跟。猴子虽知自己身后有人跟着,竟没有一丝儿惊慌。大家跟猴子来到一个石洞口,见洞子上方有一股流水泻落,还可听到哗哗的响声,真有点像(西游记)里的“水帘洞”那样。走进石洞,可见到洞壁上方悬空处有一个较大的石龛,上面可见一些树枝和干草铺着,有只猴子躺在那里,偎在他身边的是只比家猫还小些的猴仔,小家伙一头钻到妈妈的胸部吮着奶。瞬间,母猴见外边的那猴子回来,立刻恭敬地蹲坐好,作出一种虔诚迎接的姿态。而从外边回洞的那只,忽儿嗖嗖几下,就从陡峭的岩壁下爬上了石龛,立即把那两块年糕给了这做娘的吃。看到它们这种恩爱的情景,老汉心里感慨万千,原来动物之问也有如此之深的夫妻情、骨肉情!他进一步悟出了一个道理:天底下万万千千的牲灵,应该都有生存的权利,他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跟他们友好相处。想到这儿,老人要他的孩子把剩余的食物留在石洞里,然后大家悄然离开石洞,上别的山里去觅兰花。他们走在山道上,回头眺望那个“水帘洞”,只见两只猴子坐在洞外那块突出的岩石上,像是在目送朋友们远去。接连几天里都是春雨蒙蒙,老天爷硬的把采兰人锁在家里,到了第四天头上,天气转好。早晨,迟到的红日徐徐拉开了山间的雾纱,大地上处处是明媚春光。今天,老汉没带儿孙,独自一人来山上觅兰。时过正午,他不觉又来到路边那棵老枫树下,解开麻袋,伸手掏出一丛丛自己所挖的兰草,细细审视花苞形状和苞壳的苔彩,看过了一丛再掏出一丛来看…这本是采兰人小憩时一种共有的习惯,可是令老汉压根儿没想到的是老枫树上早有猴子等着他,老汉在树下细看兰草那么久,猴子竟在树上不声不响也瞧了那么久。老汉终于放下了手上的兰草,将它们一块块重新摆进麻袋里,他扑去衣袖上的泥沙,撩开棉衣襟,从腰带上摘下一个粽子作午餐,不料刚咬上几口就被从树上倏地溜下来的猴子伸手抢去。老汉惊讶地注视着;啊,是两只红脸猴子,其中一只背上还骑着个猴娃!甭去细想,十有八九准是前些天似曾相识的猴子一家。老汉手中的食物虽然被抢,但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再次相逢是人猴之间的一种缘情,他想,大概是有了上回的相熟,他们才敢伸手来抓人手里的食物,他多么想多喂一些食物!可是在那个年月里有多少人能过上富足的日子?尤其是山里人家生活更是清苦,上山去干活的人,当然不可能带有很多吃的。老汉见猕猴那么饥饿的样子,不禁又生起悯怜之心,他不假思索地摘下了腰间挂着的那只饭蒲包,把里边所有食物一股脑儿抛给了他们,自己就这样算吃过了午餐。他抽出竹根烟管,巴哒巴哒地吸起旱烟来,侧过头去看着身边的猴子夫妇津津有味地吃着他所省下的东西,打心底里感到欢喜。二猴饱餐了一顿,相互间吱吱丫丫地叫了几声之后,只见母猴抱起猴崽朝一“水帘洞”去了,另一只公猴却不肯离开老汉,他不时扯扯老汉的衣角,两眼望着前方的黛绿色山头“呕、呕、呕、呕”一个劲地叫着,好像在与老汉说:“那边原始森林里有兰花,我带你去找。”老汉领会其意,背起锄头,把麻袋系在锄柄上,跟着这引路的猕猴穿过一大片茂密的毛竹林,顺着渐高的山势来到一片漫无际涯长满松树和杉树的原始森林里。在这里,老汉见到了从未见过的长得那么丰盛的兰草,心里是又兴奋又惊奇。这一丛丛兰草大都长在树木较为稀疏能透射进阳光的地方,而在树木挤挨得过密处反而少见。它们叶色油绿润泽,很是健壮,正处在含苞待放的时候。老汉知道采兰人的规矩,不肯见草就挖,他总是要看一看,挑一挑,选出那些蕊头圆圆如指的或是锣锤形的,才肯动手来挖。这时猴子也好似在忙忙碌碌着,一忽儿奔东一忽儿窜西,总是一刻不肯停歇,他看到老汉弯腰躬背,寻找兰花时,自己也两眼望着地上,一步一顿头的来回走;看到老人挥锄挖兰草,他也寻根本捧学着一起一落挥锄的动作,可老半天啥也没挖起来。“哈……”老汉被逗的笑个不停。猴子见老汉脸上老挂着笑,自己也赶忙跟着傻笑起来,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红的像喝醉了酒的小老头。晌午早该过去,人影已向东边拉长,老汉的麻袋子,装的有点鼓出肚子来,他想,该回家了。忽然猴子搞来个花苞,窜着跳着来到老汉面前,将它放到老汉的手掌上,老汉一看这花苞圆鼓鼓壮敦敦的样子,立刻引起了注意,他细细地看这花苞壳薄质硬,决非是一般“烂衣”。半亮透红的壳色上深红筋纹条条,鲜明整齐,从基部直伸至尖顶,蕊端苞壳带皱且空。“好花,好花,准是好花。”老汉嘴里不断自言自语,手里却在轻轻地剥开花瓣,他伸直手臂,眯细起双眼看了主瓣、副瓣。捧瓣等各个部分,除全白的舌色之外,整花各部分如晶莹的浅绿色玉石雕琢而成,没有一点一丝儿疵瑕。不禁再次欣喜地自语起来:“还是棵麻壳素哩!好花,好花,真是好花。”此花长在哪儿?只有猴子知道。可怎么问他呢?猴子又听不懂人语。刚刚高兴了一阵子的包老汉现在一时犯起愁来……他抬头瞥了一眼远处树底下的猴子,见他一动不动蹲在那里不知做什么,便端生疑窦:哎,他怎么老停在那里不动弹?说不定这好兰花就在那里,猴子突然变得斯文的反常行为,引起了老汉的警觉,他走过去一看,见猴子在兰草旁正在插一根小树枝,蹲下身一看,情况果真如此,老汉认准了几枝大杉树间丛生着的十几筒兰草,有六七个如自己刚剥视过的那种花苞,一样的形状,一样的壳色。“哎哟,大概这猴子插树枝是在作记号吧!”老汉好像才恍然大悟。他一锄一锄轻轻挖着,唯恐折了兰叶、断了兰根,所花下去的时间,若在平时干活的话几乎可翻好一畦地。老汉摘下头上戴着的“乌毡帽”把这所挖的十几筒兰草装了进去,看去活像是一只黑色圆盆子栽着兰花似的。他背起锄头,系好麻袋,右手托着装兰的乌毡帽,与猴子依依道别之后,笑容满面地走出了原始森林,沿着早晨的来路往家里走,并亲自把帽里的兰草种在自家屋边那块朝东的山地里。大约过了十六七天,这丛兰草放花了,老汉秘密叫来全家人欣赏这冰清玉洁的麻壳素心梅形水仙新珍种,并且告诉子孙们,这兰花非常珍贵,是一只聪明的猴于所发现,来的如此偶然,得的如此幸运,定是仙人赐予。它可保家宅平安,福泽于孙,因此再三叮咛幼辈,任何时候都不准出卖,定要将它代代相传。为了感谢猴子,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老汉每每上山去定要带上些吃的,并且总是做到见猴必喂。百余年来,包老汉的后辈们一直谨守祖训,致使如此完美的梅形水仙麻壳素珍种无人知晓或引种养植,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它就是如此这般地默默无闻了一个多世纪,“却不因无人而不芳”。高姓兰友因与包家是亲戚关系,才于一九八五年春好不容易喜得此珍种数筒,由于他养护得法,已使这“无名小草”多次在自家庭园里放花。至于有关此花的一些内情如何?我们的高老先生竟也守口如瓶了那么多年!俗话说:“是金子总会闪光。”我们除写故事作介绍外,又于新千德年第一春里摄下一帧该珍种(可惜已为后花期)的倩影(参看本期彩页),供兰友欣赏。并根据它的色和形的特点,试冠它“玉仙素”这个芳名,使它与玉梅素结成为姐妹。

图文/网络右上角可收藏或转发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jc/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