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央视这档92分新节目,逼格创造历史新高
央视这档92分新节目,逼格创造历史新高
最近,铺子发现一档新的节目,觉得真的不错。
目前,这个节目才播出一期,却在豆瓣上拿到了9.2的高分。
在原创节目稀缺,各路流量明星撑起综艺收视的今天,能看到这样一个节目,非常不容易。
今天,铺子就来说说这个节目《朗读者》
节目18日在央视播出第一期,现在在豆瓣上72%的网友都给这个节目打了5星满分。
有人说《朗读者》让自己想起了学生时代的朗读经历,有人说没想到在《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还能看到这么有格调的节目,
但铺子还是最赞成这个观点——文化综艺终于走进了主流。
并不是所有人都只爱看癫狂的综艺游戏,浮躁快消品式的才艺展示。
有时候,一段朴实而动人的文字,一篇言辞激烈却真挚的言谈,却能给人带来更悠远绵长的余韵。
节目的名字叫做《朗读者》,这很容易让人想到08年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同名电影。
当年凯特也是凭着这部电影,拿到了奥斯卡影后。
女主汉娜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分子,在朗读的力量下,感受到了诗词、人性之美,也悟出了自己的罪孽。
我们每次都说,读书可以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汉娜反向地将这个道理,演绎到了极致。
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会经历汉娜如此复杂的道德困境,但是日日阅读,三省吾身,也会予人无穷受益。
在《朗读者》这个节目第一期,就请了不少嘉宾来阅读,有商业大佬比如柳传志,也有“世界小姐”张梓琳,也有一直热心公益的濮存昕。。
但是,节目组也请来了不少普通人,
他们有的曾经远赴阿富汗,冒着战火做一个无国界医生。
有的人为了一个爱的承诺,离开繁华都市,到偏僻的小镇上开辟了鲜花山谷。
每一段朗读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
经营着鲜花山谷的夫妻俩
站在《朗读者》这个舞台上的人,读的东西,都是和自己的人生经验息息相关。
歌词、诗篇、散文、信件,《朗读者》并不限定朗读文本的形式。
他们关心的是文本传递的人文思想,以及文本下我们共通的人生经验。
或是一句晚来的谢谢,或者是深情的告白,或是对新生命的祝福。
所有的朗读者们,都真挚而情深。
比如,濮存昕朗读的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俗名刘寿绵。
曾经北京的西直门大街,半条街都是他家的。
宗月大师年轻的时候乐善好施,四十多岁就被人骗光了身家,最终出家当了和尚。
老舍小的时候,家庭贫困,母亲曾付不起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
宗月大师知道后,甚至亲自接年幼的老舍去上学,学费,书籍费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这可能只是宗月大师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点燃了老舍先生心中善的灯火。
宗月大师
濮存昕说,宗月大师让他想起了一个人,曾经给过他新生的一个人——容国威大夫。
小时候的濮存昕曾经患过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他,经常被人唤作濮瘸子。
上体育课的时候,没人愿意和他划到一组,因为走路不方便的他,总是拖累小组成绩。
而荣国威医生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的脚经历过整形手术后,可以平稳地走路,甚至慢跑了。濮存昕终于从小时候被人嘲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一直都没有忘掉荣国威大夫。
有一天,濮存昕读到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月大师。
他们的善心善行,仁心仁术,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
濮存昕朗读的《宗月大师》,表达了对医生给予自己帮助的感谢。
这是一种对陌生人的情感。
而《朗读者》这起嘉宾们,更多表达的是对伴侣,对子女的爱的表达。
“世界小姐”张梓琳,表示十年前她被选为“世界小姐”,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好看的她一年间飞往20多个国家,筹集了3千万多万美元的善款。
那时候的人生,更像是一种冒险,是上天给的惊喜。
当了妈妈之后的她,变得更感性,人生也更厚重了。
看到自己小小的婴儿,心里面就软软的,充满温情,想到自己的孩子,不自觉地就笑了。
张梓琳准备朗读的是作家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董卿甚至随口就背出了文章的最末两句。
豆瓣网友都表示惊呆了——
董卿到底读过多少书,这张口就来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讲真,铺子也是刘瑜的书迷,听到张梓琳在舞台前朗读这段文字,。
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
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
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
愿自己的女儿自强,自尊,敢于斗争,并且拥有高于爱情、婚姻的理想。
还有什么言语,能比上这样的祝福?
中国这十几年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对于女孩们的期望却仍非常传统——
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个过得去的工作,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遇到合适的时机就结婚嫁人。
“改变这个世界”的理想似乎从不是女孩的。
女人是爱美丽的,但即使是美丽如“世界小姐”的张梓琳也知道,
美丽如果只是简单地用来当展示,也许它的意义并不是那么大。
美丽只有转变成一种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甚至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它才是有价值的。
和一般的节目不同,《朗读者》的压轴朗读者,并不是明星,也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名流。
而是真真正正有学识的,翻译界,学者界的名人。
这大概也是一档文化节目,处于尊重文化而非流量的最佳表现。
这些学者,或用中文,或用法语、英文,为我们朗诵许多优美却少人问津的诗篇。
比如,莎士比亚的《如愿人生七阶》,感怀岁月逝去的无情,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七幕。
最后一幕,结束了这本多彩的人生历程,出现了遗忘的岁月。
有眼无珠,有口无牙,有舌无味,一个一塌糊涂的晚年!
我们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诗仍旧是我们读书时的那首诗,只不过这次用英文朗诵出来,别有一番韵味。
还有些文章,即使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但是放到当下,仍旧振聋发聩。
比如《哈梦莱》中这一段,对于演员演技的评断——
演戏的目的都是要给自然或者现实照镜子,给德行看看自己的面目,给傲慢看看自己的嘴脸,
莎翁的话,放到今天,可能会打不少影视圈明星的脸。
敢问现在还有多少明星,是通过演戏来照见自己的呢?
对于某些演员夸张,讨好观众的演技,莎翁一针见血地指出,表演过火或者拖泥带水,虽然可以博得无知观众的一笑,却会使有识之士感到痛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看过不少浮夸做作的演技吧。
从古自今,书籍都是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
通过一本本书籍,我们才能拨开重重迷雾,看到这个花花世界,并且认清自己的内心。
《朗读者》这个节目,也正是向大家打开一扇小小的认知窗口,它说了一些淳朴的往事,一些对于未来的寄望。
它以朗读这种含蓄的方式,会涉及一些女权主义思想,也不乏针砭时弊。
可能是这份不同于其他综艺的底蕴,才让它得到如此良好的口碑。
看过这档节目,不少网友表示——
感谢央视,让我在《诗词大会》之后还能看到这么有格调的节目
对于这样一档良心节目,它的嘉宾肯定都是重量级的。
比如整个节目的现场钢琴配乐,邀请的是李云迪。
结尾曲,更是大大的惊喜,节目组请来了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
爱听民谣,爱泡音乐节的童鞋肯定听过他的大名。
胡德夫从年就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有人叫他“台湾的鲍勃·迪伦”,也有人叫他流行乐坛的“活化石”。
作家龙应台曾这么评价胡德夫——他是台湾文化史的一个标志。
节目的结尾,胡德夫献上了自己创作的歌曲《匆匆》。
如今城市化的今天,大家都跨入了快时代。
走路匆匆、吃饭匆匆,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看本好书了呢?
最后,就用这首歌作为今天的结束吧。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
种树为后人乘凉,要学我们老祖宗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电影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