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以为是抑郁症,吃药之后反而更严重情绪疾

以为是抑郁症,吃药之后反而更严重情绪疾



昨日(23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临。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和落叶、萧瑟、寂寞、悲愁常常联系在一起。霜降是秋冬变换的转折点,在这个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的情绪也如同“秋风秋雨愁煞人”一样,容易变得忧伤低落……

在这个容易“秋悲”的季节,让我们跟着专业医生的脚步,走近软双相性抑郁——这个疑似抑郁症又不仅仅是抑郁症的情绪问题。

10月19日,站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中医科伍远菲副主任医师针对“软双相的识别”做了一次针对性的健康讲座。

在聊“软双相性抑郁”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类疾病——“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

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障碍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相障碍,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只有抑郁症状,Ta患上的是单相障碍,即人们通常说的普通抑郁症;如果一个人过着情绪大起大落的“双面人生”,TA很可能就患上了双相障碍。

那么问题来了,“软双相性抑郁”与“双相抑郁症”是什么关系?

“软双相”

软双相也被称为假性单相双相障碍或假单相障碍。是指过去无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目前已被诊断为抑郁发作,但具有某些特征,或因药物应用问题,向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转化。为了能在躁狂发作之前就识别并进行干预,医学界提出了软双相这一概念。

也许看到这里,你还对“软双相”没有具体认识,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伍主任在讲座中就给出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各位街坊彻底地了解这种特殊的抑郁症。

案例

欧X,女,20岁,大一学生,母亲为双相障碍患者,一直有专科随访治疗。欧某平时性格外向做事风风火火像个男孩子。据其家人说:由于一年前高考失利,开始心情低落,入睡困难并时而烦躁,2个月后好转但不久又再次复发,此次还伴随着不时独自哭泣,上课不时走神,经常睡觉,在家除了吃就是睡体重明显增加(约五公斤),后期发展到不愿意见人,家人劝之则发脾气骂人,曾有悲观厌世态度。

首次门诊:复发性抑郁症,定时服用抗抑郁药物

服药2周后,患者“性情大变”,话多喜欢活动并常称自己是“二流学校里面的一流学生”,比所有同学都优秀,学校社团活动增加,经常每天只睡3-4个小时但次日仍旧精神饱满。后来因与同学活动意见不合而起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三更半夜致电同学要求“理论”,家人发现不妥将其再次送院治疗。

看完以上的案例也许你会问:这不就是双相障碍吗?其实并不是!伍主任说:当患者出现躁狂迹象时,就已经处于“软双相”的状态了。

“软双相”的初期往往容易误诊为单相障碍(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普通抑郁症),这时医生往往会如上述案例一样给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往往会导致患者后续变得躁狂。若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容易导致疾病转相或出现快速循环现象,导致疾病复杂化,久治不愈、病程迁延。

如何识别“软双相”这种状态?

伍主任给出了四种定位:

1.不是疾病的实体

2.是疾病的一个特别的阶段

3.是一个特别的关口

4.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

如何区分“软双相”和普通抑郁症?

看到这里也许你又会问:那我们怎么知道患者是否被误诊了呢?又该如何区分呢?下面伍主任给出了几点“软双相障碍”患者的常见特征,以便于大家做出及时的区分和判断:

1.至少有一次抑郁发作且无自发性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2.环性人格(此类人格障碍患者的心境一直在高涨夸大和抑郁悲观之间波动;每一种心境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

3.有双相障碍、躁狂、抑郁、自杀的家族史

4.抑郁症发病年龄25岁

5.患者多为女性

另外伍主任强调:如果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有轻躁狂或躁狂发作,一定要及时就医!

普通抑郁症表现

主要表现为“三低”即心境低落、行动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还有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类似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干症状。

患上抑郁症,家人该如何配合?

1.做好生活护理:抑郁症病人饮食睡眠差,应注意调整饮食,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一些病情轻的人,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如看书报、电视,种花养鸟等,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抑郁症病人情绪差、悲观自责明显,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非常希望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家属应多与病人接触交谈、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心加以解释说服,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3.督促服药:要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没有发现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便秘严重者可选用番泻叶、果导等药物缓解。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第一杀手,病人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患者的家属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另外需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其次,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病人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

最后伍主任还强调:要学会寻求街道以及社会帮助,现在街道其实有很多帮助精神病患者的服务,也会经常安排相关知识的讲座,作为病患的家属应该深入了解病患的心理状态以及发病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病患去痊愈。同时现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一听精神病就会给病患贴不正常的标签,这样对病患而言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合理看待并理解这种疾病,这样才能给予患者更好的生活环境以此帮助他们走出这个“噩梦”。

感谢伍远菲主任提供相关知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







































白癫疯医院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tz/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