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芒种ldquo时雨及芒种,四野皆

芒种ldquo时雨及芒种,四野皆



如盖的荷叶随风飘摇

初绽的莲花亭亭玉立

梅子等水果已入果篮

栀子花展露她的洁白

清甜迷人的馥郁香气

弥漫在炽热的收获季

仲夏时节,迎来芒种

一切美好都如期而至

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

处处菱歌长。

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芒种一词,最早出《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叶曾提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三候01一候“螳螂生”

古人认为芒种时节螳螂感阴气初生,于是破茧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拟态专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叶。

02二候“?(jú)始鸣”

“劳燕分飞”,燕指燕子,劳指伯劳鸟,伯劳鸟就是“?”。

03三候“反舌无声”

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伯劳鸟因阴气微生而啼叫,反舌鸟因阴气微生而收声。时至仲夏,花香已逝,鸟语渐稀。

芒种习俗送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在我国古代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的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来年花神能够再次降临人间。在《红楼梦》中就有对芒种节大观园的女孩子们为花神饯行的描写。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顾影自怜,行葬花之举,吟诵出一首《葬花吟》。

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诗词

《芒种》

长卿

河阴荠麦芒愈长,

梅子黄时水涨江。

王孙但知闲煮酒,

村夫不忘禾豆忙。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

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

少忍数旬蒸米成。

《伊犁记事诗》

清·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

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

恐有蛇从鼻观飞。

芒种起居

俗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芒种时节,气温还会有变冷的时候,因此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芒种之时,气候渐渐炎热,人体水分蒸发量较大,消耗体力较多,因此要多喝水,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出汗量增加,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吃的方面饮食宜清淡,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心脏的负荷加重,保养心脏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

在芒种节气里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芒种的养生重点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气机得以宣畅、通泄。

芒种非遗项目

年12月,云和梅源芒种开犁节入围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由此梅源芒种开犁节填补了芒种在二十四节气国遗目录中的最后空白。梅源芒种开犁节是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祭祀仪式,其通过十八村迎神、祭祀神田等形式,集中展示山区农民在劳动生产中的特色习俗。云和开犁习俗由来已久,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云和梅源一带高山地区气温偏低,因此开犁仪式选择在每年的芒种时节举行,预示着农忙季节已经开始,并借以祈福。至今,开犁节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节庆期间包括原汁原味的传统农耕犒耕牛、热闹非凡的水田摸鱼等田间趣味赛等活动。

当至六月,年已将半

回想新年伊始至现在

你的计划完成得怎样?

仲夏时节,芒种来到

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

所有的美好都会不期而遇

END

本期编辑

张晓嫚詹云飞

本期审核

张智炳詹云飞

指导老师

张智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tz/12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