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诗界有闻陈仲义现代诗的读解策略
诗界有闻陈仲义现代诗的读解策略
一
到现在,许多大学、中学语文老师仍旧感到进入现代诗很难,包括一些新诗研究的专家学者,对现代诗的晦涩颇有微词。如何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滑行阅读,或过度阐释,有效进入、剖析现代诗内部肌理,不时引发争论。
的确,比起白话新诗,越是往后,现代诗越变成一块难啃的骨头。不到个字的《山民》(韩东),为何值得大牌教授(如王一川)写出万字论文,不厌其烦地做出诊断?只有14行的《面朝大海》(海子),竟让十几位博导硕导纷纷在《名作欣赏》上讨论不已?为何九叶派女诗人郑敏《金色的稻束》,剥了一层又一层皮,还是固定不了那颗洋葱核心呢?而穆旦《诗八首》,已搜索出那么多秘密,也还是残留着那老弄不完的歧义?优秀之作尚且如此耗费脑力,还用说那些神秘的、变幻的、艰涩的篇什,一读就头疼,无端生出许多烦恼与厌倦。种种疑团和困惑,实在教许多人在现代诗面前望而生畏。
前年,我给本科生开选修课《当代诗歌专题》,有意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叫我吃惊的是:占五成的同学,认为现代诗比古诗难懂;难懂的主要症结是歧义太多;要求给难懂的现代诗做注释的高达四成多。我顺手拿了陈超的《风车》让大家读。《风车》并不算艰涩,对接触现代诗甚少又缺乏训练的学子,却有些为难,答案竟千差万别。有的说,是写古代战争场景,有的说写飞飙族,有的说写青少年犯罪,有的说写传统失落。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看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但也仅停留于此。于是应大家要求,我试着在黑板上做了十二条简要注释。据此注释线索,全班总算得以完成一次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