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佛教常识进入六道轮回的原因

佛教常识进入六道轮回的原因



上一讲我们解释了六道轮回图的构成,这一篇着重讲解六道轮回的成因。在六道轮回图最内圈画有一只鸽子,一条蛇、一头猪,分别代表着三毒——贪、嗔、痴,这三毒就是众生轮回之苦的根源。

一、三毒——众生轮回的原因

贪:就是贪欲,是喜欢某物而产生的一种占有欲。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是在外援作用下暂时具有某种形态,并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众生不明白这道理,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这就是贪欲。对治贪欲最好的方法是布施。向别人布施财物不单能消除人的贪心,还可以为自己积累福报,避免堕入充满苦难的三恶道。

嗔:就是嗔恚之心,嫉妒、傲慢、怨恨、恼怒都是嗔恚的表现形式,嗔心重者容易堕入三恶道。修行禅定是消除嗔恚的好办法,禅定可以让心平静下来,将各种不良情绪放下。修行到了一定阶段,嗔恚之心自然消除了。

痴:就是愚痴,又叫无明,是不明了世间的真相。不明了万物都是暂时存在的,因贪欲和嗔恚产生种种烦恼。因此要想超越轮回,就必须从消除无明开始。对治愚痴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佛法,弄清楚世间本来面目。当了解基本佛法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世俗中的快乐都是暂时的,只有超出轮回进入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业因——轮回的直接推动者

1、业与善恶的报应

业:意思是造作,从造作的方式来说,业分三种:身业、语业、意业;从业的性质来说,也分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

在佛教看来,一切事物都遵循因果,善恶报应是因果最直接的体现。善业得善报,恶业得恶报,业力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一种力量。在无尽的因果链中,业是推动轮回的主要动力。

人们常说富贵功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什么才是能带的走的东西呢?“业”就是这样一种东西,而且生生世世都无法摆脱,直到得到相应的报应。佛陀在轮回和业报之外。

从前,有五个人在离城不远的树林里修行,其中一位老师父证得了神通,能知前生后世,他的弟子是一个七八岁的小沙弥。

那位老师父用宿命通得知小沙弥的寿命只有七天了,就慈悲地对小沙弥说:「你的双亲很想念你,你可以回去探望他们,七天之后再回来。」小沙弥高兴地辞别了师父。

小沙弥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他看到雨水快要流进一个蚂蚁窝时,急忙用土把水堵住,使蚂蚁幸免于难。

第八天清晨,小沙弥回到师父那里。老师父见小沙弥平安地回来了,甚感惊奇,就入定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因救了蚂蚁而延长了寿命。

2、身业、语业、意业

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有许多活动,身业比较容易辨别,如布施、放生、杀生、偷盗等属于身业,其中善业容易看出来。语业又称口业,如念佛、诵经、妄语、两舌等属于语业,其中善恶业较容易辨别。意业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业,有些人觉得自己心中所想只要不做不说就不会得报应,其实是错误的。心中的想法,哪怕一念都会产生业,“天网恢恢”,绝无任何遗漏。

一天,佛陀在莲花池畔驻足,凝望着澄澈的池水,看到了地狱景象,有无数的众生在血池里沉浮哀嚎。佛陀不禁怜愍他们的无知和罪业,发出悲叹。

这时,佛陀特别注意到一位叫健达多的人,他在过去生中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为了将他从地狱中解救出来,佛陀遍察他宿世的因缘,但几乎找不到任何的善行,最终只发现他的一次微小善行。

原来,那是在久远劫之前,当健达多走在路上的时候,有一只小蜘蛛也在路上爬行,健达多本想一脚踏死它,可是当刚要举足时,忽然心中生起一个善念:小蜘蛛也不犯我,不如放它一条生路吧。就这样,善念一起,小蜘蛛就从他的脚下死里逃生了。

当佛陀观察到这个善因缘后,发现那只蜘蛛正停憩在极乐世界美丽的花叶间,于是,佛陀抓起银色的蜘蛛丝,徐徐放到地狱里。

健达多在黝黑的地狱中,抬头看到黑暗的空中有一丝亮光向他头顶缓缓降下,如获至宝,赶紧抓住蜘蛛丝,奋力往上爬,等他爬到中途稍事休息时,才发现下面有无数的地狱众生也正攀在蜘蛛丝上。健达多心中充满了惊慌和愤怒,向下方斥责道:「喂!这条蜘蛛丝是我发现的,是属于我的,你们这么多人一起上来,万一断了怎么办?全都给我下去!」

当这呵斥声还回荡在空中时,蜘蛛丝突然从健达多手中断落了,他又重新回到了地狱。

3、善业、恶业、无记业

(1)善业:有十种,称为十善业,即:

身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语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意善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2)恶业:也有十种,称为十恶业,即:

身恶业——杀生、偷盗、邪淫

语恶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意恶业——贪欲、嗔恚、邪见

(3)无记业:无善恶分别的业,称无记业。

三、业果——业因招致的报应

1、三世因果

在业力作用下,一个人造作业因,就会得业果,也称业报。但业报的时间会各不相同。或许因为时间太久,在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曾做了些什么而无法将因与果联系在一起,因此断定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而当我们看到好人遭殃、恶人得福,就更容易对因果规律产生怀疑。这都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

因果律还有另一特性:我们所种植的业力种子,不会因时间久远而枯萎。在我们承受果报之前,它的力量是不会消失的,正如佛经所言: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延后呈现它的果报,甚至会延续到后世,因此,果报的显现分为现报(现生受报)、生报(来生受报)、后报(第三生乃至千百万年后受报)。古德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因为他过去生中培植了深厚的善根,现生又因缘成熟,所以享受福报,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也绝不会自行消灭,将来因缘会遇时,必定要遭受应得的恶报。反之,善人遭受恶报,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罪业深重,现生正逢因缘成熟,所以先受恶报,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果报将会更重。

我们的生活状况,皆是过去业因的果报呈现,绝不会有丝毫的差错。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2、共业与不共业

不共业是个人自己业因招来的业果,也就是自作自受;共业则是众生共同招来的业果。比如国家的贫富、世运的盛衰、地震、水灾等都是由共业所招感,如佛所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除了业因果报的理论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如此圆满地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呢?由于相同的共业,我们出生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国家、同一座城市;而由于个业的差异,即使是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我们还是有不同的性格、天赋和命运。

现代社会不接受三世因果的道理,如果有人谈来生果报,那便认为是妨碍社会进步。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认为今生的恶行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一笔勾销,因此疯狂追逐物质利益,完全不考虑行为后果。更严重的是,这种可怕的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四、业力——投胎转世的“决策者”

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转,是谁决定人死之后投生哪一道呢?不是神,也不是阎王,更不是佛菩萨,真正的决策者是自己,准确说是自己造作的业。作恶多端者,业力会牵引其堕入恶道;向善行善之人转世为人甚至进入天道。但佛教的修行目的不是进入天道享乐,而是最终出离六道,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tz/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