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警惕百日咳再现,规范诊治刻不容缓
警惕百日咳再现,规范诊治刻不容缓
百日咳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病程可迁延数月,常引起流行。
在我国,有关儿童百日咳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疗程、对症处理等诸多问题亟待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
临床表现
患者吸入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气溶胶后,百日咳鲍特菌吸附到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进入典型百日咳的3个临床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病程约6~12周,部分病例可以更长。潜伏期2~21d,一般为7~14d。
1卡他期卡他期持续1~2周。
临床症状比较轻,可表现为流涕、喷嚏、流泪、结膜充血、咽喉微痛、轻微咳嗽,类似感冒症状,没有特异性。该期细菌数达到高峰,可通过咳嗽或者喷嚏飞沫传播,同时由于不能早期识别,导致该阶段传染性最强。
2痉咳期痉咳期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
咳嗽加重,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特点为成串的、痉挛性咳嗽后,伴一次深长吸气,此时因较大量空气急促通过痉挛缩窄的声门发出一种特殊的、高调鸡鸣样吸气性回声,之后又发生一次痉咳,反复多次,直至咳出较多黏稠痰液。
痉咳时患儿常面红唇绀,常见咳嗽后呕吐或吃奶后呛咳。在两次发作间隔期,患儿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痉咳的频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特别在夜间表现更为明显。痉咳严重时已有切齿的小儿可见舌系带溃疡。小婴儿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常见有呼吸暂停、肺炎、百日咳脑病等,还有可能出现结膜下出血、脐疝、气胸等气压性损伤,往往表现重,病死率高。少部分患儿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特别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猝死。此期罕有发热或仅有一过性低热,若有明显发热常提示合并其他病原感染。
3恢复期恢复期一般持续2~3周。
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减轻,咳嗽后呕吐也逐渐缓解。此期病情可反复再次出现痉咳,病情迁延可达数月之久。
整个发病过程中肺部体征较少有阳性发现,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常常被忽视。
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后,3个月以下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常不出现典型痉咳,多见咳数声后即发生发绀、气促、三凹征甚至窒息等。
较大年龄儿童临床表现也可以很轻或很不典型,特别在已经接受百日咳疫苗免疫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无回声、病程缩短的咳嗽,甚至一些具有较强免疫力的儿童和成人可呈无症状携带。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1)0~3月龄:无热或低热,频率和严重度均进行性增加的咳嗽,加上鸡鸣样回声、呼吸暂停或咳嗽后呕吐、发绀、抽搐、肺炎、密切接触长期无热咳嗽的患者(多为家庭成员)中的1项即可诊断;也可不出现咳嗽,仅表现为阵发性呼吸暂停、发绀和抽搐。
(2)4月龄~9岁:无热、低热,阵发性咳嗽≥7d,非脓性鼻炎加上鸡鸣样回声、咳嗽后呕吐、呼吸暂停、抽搐、肺炎、症状夜间加重、密切接触长期无热咳嗽的患者(多为家庭成员)中1项即可诊断。
(3)≥10岁:阵发性干咳≥2周,非脓性鼻炎,无热加上鸡鸣样回声、呼吸暂停、发作间期阵发性多汗、咳嗽后呕吐、症状夜间加重中的1项即可诊断。
2实验室诊断标准(1)0~3月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有以下之一即可确诊:①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20×/L)伴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比例≥60%);②PCR检出百日咳鲍特菌核酸;③培养检出百日咳鲍特菌;④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PT-IgG滴度出现显著升高(>2~4倍)。单次ELISA检测PT-IgG不推荐本年龄段儿童使用。
(2)4月龄~9岁: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有以下之一即可确诊:①PCR检出百日咳鲍特菌核酸;②培养检出百日咳鲍特菌;③免疫接种超过1年后单次ELISA检测PT-IgG滴度出现明显升高(>80~U/ml);④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PT-IgG滴度出现显著升高(>2~4倍)。
(3)≥10岁: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有以下之一即可确诊:①PCR检出百日咳鲍特菌核酸;②培养检出百日咳鲍特菌;③单次ELISA检测PT-IgG滴度出现明显升高(>80~U/ml);④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PT-IgG滴度出现显著升高(>2~4倍)。
治疗
1抗菌治疗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疗效与用药早晚有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可以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进入痉咳期后应用,则不能缩短百日咳的临床过程,但可以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
红霉素30~50mg/(kg?d),每天3次,静脉滴注或口服,7~14d为1个疗程;
阿奇霉素5~10mg/(kg?d),1次顿服,总量30mg/kg,3~5d为1个疗程;
罗红霉素5~10mg/(kg?d),分两次口服,7~10d为1个疗程;
克拉霉素15mg/(kg?d),分两次口服,7d为1个疗程。
绝大多数患儿治疗1个疗程即可。除新生儿外均推荐红霉素,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根据依从性和耐受性酌情选用;新生儿由于使用红霉素有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风险,故不推荐使用,可使用阿奇霉素,需注意阿奇霉素可能导致致命心律不齐的风险,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致异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如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等。
近年国内有报道百日咳鲍特菌耐红霉素比例较高,临床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近1个疗程症状仍无改善时,可考虑复方新诺明(SMZ-TMP)50mg/(kg?d),分两次口服,疗程3~5d。因SMZ-TMP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2个月以下婴儿的应用属禁忌,此外使用前还需除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2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5d,若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隔离至起病后21d。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刺激诱发患儿痉咳。
痰液黏稠可雾化吸入及吸痰护理,发生窒息时及时吸痰、给氧,若发生脑水肿需及时进行脱水治疗,防止脑疝出现。
进食营养丰富及易于消化的食物,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可减少患儿因恐惧、烦躁而引发的痉咳,同时保证睡眠,可水合氯醛灌肠或服用异丙嗪(非那根)、苯巴比妥等。
3对症治疗百日咳痉咳期最大的困扰是频繁剧烈的咳嗽,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干预措施。对症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药、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阻滞剂等,由于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论证,故目前没有公认的推荐意见。
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鹭鸶咳”、“疫咳”,除在急性期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外,中医药治疗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4其他治疗并发肺实变和(或)肺不张时,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对于危重百日咳病例,肺动脉高压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成因之一,国外有报道采用换血疗法移除循环中的白细胞,也有用一氧化氮、西地那非舒张肺血管等治疗,但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于更多高质量的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百日咳免疫球蛋白内含高效价抗毒素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脑病患儿,亦可使痉咳减轻,用量15ml/kg,静脉注射,72h内见效,但国内市场无供应,只能试用普通丙种球蛋白~mg/(kg?次),静脉注射1~2次。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5(8):-.
建议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亲,记得get重要指南?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年修订)
对话框回复“慢性咳嗽”获取指南全文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年版)
对话框回复“支气管哮喘”获取指南全文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年版)
对话框回复“支气管炎”获取指南全文
?百日咳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对话框回复“百日咳免疫预防”获取指南全文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对话框回复“雾化吸入疗法”获取指南全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