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知识 > 中医诊断舌象必须了解
中医诊断舌象必须了解
中诊的学习,可以自己踏实地梳理笔记,按照症状-病因整齐地书写,但关键还是需要做题的巩固!大部分靠理解,找规律,个别容易混淆的趣记!
舌诊—舌色
舌色
临床意义
淡红舌
常人、气血调和、病轻。
淡白舌
主气血两虚、阳虚、寒实
·淡白光莹,舌体瘦薄
——气血两虚。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阳虚水湿内停
·淡白湿润而舌体胖嫩
——阳虚寒证
·淡白光营而舌体瘦薄
——气血两亏
·枯白舌——脱血夺气
·淡白舌透明苔
——脾胃虚寒
·淡白舌白干苔而板硬
——脾胃热滞
苔糙如砂石
——热结津伤
·淡白舌黑燥苔
——阳虚寒甚
·舌色晄白如镜甚无血色
——营血大虚,阳气虚衰,难治
红舌
主实热、阴虚
·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
——外感风热表证初起
·舌体不小,色鲜红
——实热
·舌尖红——心火上炎
·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
——虚热
·舌红苔剥——阴虚
·舌肿胀色红绛
——心脾热甚,热毒上壅
绛舌
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血瘀
·舌绛有苔(或无苔)
——热入营血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阴虚火旺,热病后期热入营分
·舌绛少苔而润
——血瘀
紫舌
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
气虚、气滞)
·全舌青紫,或有紫色斑点
——瘀血
·血脉凝滞,阴寒凝滞,热毒炽盛,外伤
——青紫舌
·阴寒内盛、血瘀、阳衰
——淡紫舌(湿润)
·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
——紫红舌、绛紫舌
·舌色淡红中泛见青紫
——肺气壅滞、肝郁血瘀、气虚、先天性心脏病、药物食物中毒(气虚气滞)
青舌
主寒凝阳郁、瘀血
·寒邪直中肝肾,阳郁而不宣
——全舌青
·口燥而漱水不欲咽
——瘀血
舌诊-舌形
舌形
舌象
临床意义
苍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实证
娇嫩舌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虚证
胖舌
主水湿、痰湿、热毒上泛
·舌淡胖嫩(阴证)
——脾肾阳虚
·舌淡红或红而胖大
——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舌肿胀色红绛
——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舌胖紫肿胀——湿热酒毒上泛
·先天性舌血管瘤
——无全身辩证意义
瘦舌
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
·舌体瘦薄而色淡
——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
——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点刺舌
主热
·舌红而生芒刺
——气分热盛
·点刺色鲜红
——血热内盛,阴虚火旺
·点刺色绛紫
——热入营血
·舌尖生点刺
——心火亢盛
·舌边生点刺
——肝胆火盛
·舌中生点刺
——胃肠热盛
裂纹舌
主以下几个类型
·舌红绛而有裂纹
——热盛伤津
·舌淡白而有裂纹
——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
——脾虚湿盛
·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
——先天性舌裂
齿痕舌
主脾虚水湿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
——寒湿壅盛,阳虚水湿内停
·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
——脾虚或气虚
·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
——湿热痰浊壅滞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
——先天性齿痕舌
其他
·舌衄——心火、胃热、肝火、脾虚、阳浮
·舌痈——心经热盛、脾肾积热
·舌疔——心脾火毒
·舌疮——心火、下焦阴虚
·舌菌——心脾郁火
·舌下络脉青紫粗张
——痰热内阻、寒凝血瘀(气滞血瘀)
·舌下青紫或紫黑小疱
——肝郁失疏、瘀血阻络
舌诊-舌态
舌态
临床意义
痿软舌
主伤阴、气血俱虚、热灼津伤
(被伤虚得这么软了还被热灼)
·舌痿软,淡白无华
——气血俱虚
·舌痿软,红绛少苔或无苔
——阴虚火旺,热灼津伤
·久病舌绛而痿——阴亏已极
·舌红干而渐痿
——肝肾阴亏
强硬舌
主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
(心中痰热)
·舌强硬,色红绛少津
——邪热炽盛
·舌强硬、胖大兼厚腻苔
——风痰阻络
·舌强,语言蹇涩,伴肢麻、眩晕
——中风(先兆)
歪斜舌
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颤动舌
主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
虚损、酒毒、
(一个喝酒的男人很虚弱在风中颤动着)
·久病舌淡白,颤动
——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颤动
——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颤动
——阴虚动风、肝阳化风
吐弄舌
主心脾有热
·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中毒舌头吐出来死掉了)
·弄舌——热甚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弄风动风)
短缩舌
主寒凝筋脉、气血俱虚、热极伤津、痰浊内阻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
(冷了热了有痰很虚都不敢伸出来)
·舌短缩,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寒凝筋脉,或气血俱虚
·舌短缩而胖,苔黄腻
——脾虚,痰浊
·舌短缩,红绛干燥
——热盛伤津
舌纵
痰火扰心、气虚
舌麻痹
血虚肝风内动、风气挟痰
(麻风)
舌诊苔质
苔质
表现
意义
薄、厚苔
代表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薄苔——正常舌苔
·厚苔——痰湿、食积、里热
·由薄转厚——邪气渐盛,表邪入里,为病进。
·由厚转薄——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骤然消退——正不胜邪,胃气暴绝。
润、燥苔
代表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润苔——正常舌苔
·滑苔——痰饮、主湿
·燥苔——津液已伤
·糙苔——热盛伤津之重证
·由润变燥——热重津伤,津失输布。
·由燥变润——热退津复,饮邪始化。
腻苔(致密细小揩刮不脱)
代表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主湿浊、痰饮、食积、顽痰
病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苔薄腻——食积,脾虚湿困。
·苔白腻而滑
——痰浊,寒湿内阻。
·黄腻苔——脾胃湿热
·黄而厚腻——食积化热
·舌苔黄腻而厚
——痰热、湿热、暑温、湿温、食热积滞,湿痰内结
·若厚腻不滑,白如积粉
——时邪夹湿
·若白腻不燥,自觉胸闷
——脾虚湿重
·若白厚腻,口中发甜
——脾胃湿热
腐苔(疏松粗大豆腐渣揩之易去)
代表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主痰浊、食积、内痈、湿热口糜、下疳
病机食积痰浊,阳热有余
·腐苔——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脓腐苔——内痈,邪毒内结,邪盛病重。
·无根苔——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为病久胃气衰败。
剥(落)苔
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
·舌红苔剥
——阴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苔
——血虚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色红绛
——胃阴枯竭,阴虚重证
(完全枯竭剥落如镜面)
·舌色晄白如镜,甚毫无血色
——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剥落白得都没营养)
·舌苔部分脱落,未脱处仍有腻苔
——正气亏虚,痰浊未化
·舌苔前剥——肺阴不足
中剥——胃阴不足
根剥——肾阴枯竭
·花剥苔
——胃气阴两虚
偏、全苔
全苔(主邪气散漫,湿痰阻滞);
偏苔(舌所分候脏腑有邪气停聚)
·偏于舌尖——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
·偏于舌根——外邪虽退,胃滞依然
·仅见于舌中
——痰饮、食浊停滞中焦
·偏左或偏右
——肝胆湿热
真、假苔
辨别疾病轻重、预后
·病之初中期,舌见真苔且厚
——胃气壅实,病较深重
·久病见真苔
——胃气尚存
·新病出现假苔
——邪浊渐聚病情较轻
·久病出现假苔
——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后却见已有薄薄新苔者,是疾病向愈的善候
舌诊-苔色
苔色
舌象特征
临床意义
白苔
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薄白而润——里寒、寒湿、热证
·薄白而干——风热表证
·薄白而滑——外感寒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白厚腻——湿浊内停、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
——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腻而燥
——湿浊内阻,气不化津
·积粉苔
——外感秽浊,热毒内盛(瘟疫或内痈)
·苔白而燥裂
——燥热伤津
黄苔
主热证、里证
·舌尖苔黄——热在上焦
·舌中苔黄——热在胃肠
·舌根苔黄——热在下焦
·舌边苔黄——肝胆有热
·薄黄苔——风热表证、风寒化热入里
·舌苔由白转黄,或呈黄白相兼
——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
·黄滑苔——阳虚寒湿化热、痰饮聚久化热、气血亏虚,复感湿热
·黄燥苔、黄瓣苔、焦黄苔
——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黄腻苔——湿热、痰湿化热、食积化热
·绛舌黄白苔
——气营两燔
·绛舌黄润苔
——阴虚夹湿、血热夹湿、营热湿重、热初入营
·青舌黄苔——寒湿内盛(真寒假热)
灰黑苔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白腻灰黑苔,舌面湿润
——阳虚寒湿内盛、痰饮内停
·舌边舌尖黄腻,舌中灰黑苔
——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苔焦黑干燥,舌干裂起刺
——热极津枯、阴虚火旺
·苔黄黑(霉酱苔)
——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湿热夹痰
·舌淡白而苔灰黑,干燥起刺,刮之即净
——阳虚寒甚
舌诊-危重舌象
舌象名称
舌象表现
临床意义
猪腰舌
·舌面无苔,如去膜的猪腰
——热病伤阴,胃气将绝,病危
镜面舌
·舌深绛无苔而光亮如镜
——胃气、胃阴枯竭
·舌色晄白如镜,毫无血色,也称晄白舌
——营血大亏,阳气将脱,病危
破皮舌
·舌粗糙有刺,如沙鱼皮,或干燥枯裂
——津液枯竭,病危
干荔舌
·舌敛缩而无津,形如干荔肉
——热极津枯,病危
火柿舌
·舌如火柿色,或色紫而干晦如猪肝色
——内脏败坏,病危
赭黑舌
·舌质色赭带黑
——肾阴将绝,病危
雪花舌
·舌起白色如雪花片
——危候
瘦薄无苔舌
·舌体瘦小薄嫩,光而无苔
——胃气将绝,难治
囊缩卷舌
·舌体卷缩,兼阴囊缩入
——厥阴气绝,难治
舌强语謇
·舌体强直,转动不灵,且语言謇涩
——中风痰瘀阻络,难治
蓝舌而苔黑或白
·舌质由淡紫转蓝,舌苔由淡灰转黑,或苔白如霉点、糜点
——病危重,难治
更多趣记+Yida领取打印版同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