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知识 > 记寿星李清云活256岁的奥秘
记寿星李清云活256岁的奥秘
记寿星李清云活岁的奥秘
我国近代中医中药学者炼养家李清云活了岁(—年),他在岁时,曾因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绩而获得政府的奖励,他在岁时,仍常到大学讲学,他一生娶了24个妻子。他认为自己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衡;三是长期将枸杞煮水当茶饮。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做了报道。
李清云养生十诀
老子之书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荤荤,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我辈对上述说,全部忽之也不是,只是部分忽之,或者在正常情况时重视之,在特殊情况下或突发情况下就忽视了,李清云老人所谈的养生十诀就是实现老子指出的炼养精、气、神的长生之术!
一、打坐
打坐是以坐的形式进行练功,达到吐故纳新,延年益寿。打坐是坐功中的一种,它有平坐、跪坐、自然盘、单盘、双盘等,在打坐中动用调心、调息和调身的方法,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延年益寿。
二、降心
古人所谓的心,即意念或意识之谓也,降心乃降低对一切事物的要求,也就是对物质没有过分的要求:宽以待人,遇事不钻牛角尖,遇到矛盾则自动调节情绪,严于己宽待人,达到心理平衡。老人最忌杂虑太多,如若不加调节,就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新陈代谢障碍。
三、炼性
报载有几位百岁老人共同的经验即“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在静中,不断检讨自己的不足,检讨自己的行为,磨炼自己的性格,净化自己的灵魂,这叫炼性!有的人,遇事只想自己不为别人设想,火冒百丈,一触三跳,造成不该发生的事故!有位高龄名人介绍他们夫妻相处的经验,他们结婚64载从未吵架,有句座右铭为其行动准则:“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要做到何其难也!正因为难,他们以座右铭反复鞭策自己,才能达到磨炼性格的目的。
四、超界
古有三界之说,即天界、地界、人界,也有超界之说:“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老子《道德经》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顺乎事物顺其自然的最高境界,人于这种情况和境界中能不乐融融乎!
五、敬信
敬信乃是敬师信道,尊师重教之谓也。修炼者,欲得真传,师者必须察其德行,审其根基,因此敬师信道,尊师重教乃修真之必然也。而有些人德行极差,稍有成就,就不认其本师,或伪造另一资深的高师,沽名钓誉,此种人怎能修真入道!
六、断缘
断缘,意即欲缘不接近,且坚决地断绝一切俗缘,张三丰祖师是断缘的典型范例:大明以来,太祖召之不得,成祖求之而不能!朝廷屡诏未得三丰,千方百计搜寻之,终未能。他“或栖迹于林壑,或窈窕于崖溪”,最后找一僻静山谷的一悬崖洞穴中,断尽一切俗缘而静修之。这一切都是为了集中精力,潜心参悟。
七、收心
“神虑淡则气血和”是降心的要求。收心乃进一步的要求,在任何曲折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惟其心不动,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存慈悲之心,才能制止一切妄念,一切才能无限美好。
八、简事
只求与人为善,只求粗谷生活,把一切事情都简化了,人的思想也净化了,静心、修真就会进步了,人生最忌“贪”,一贪妄念就多了,那繁琐的事就多不胜多了!
九、真观
道德经中讲“常无欲以观其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观,不能形之于笔墨,不能道之于口头,只有修炼到一定程度,悟之又悟,玄之又玄,缘分一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十、泰定
泰定,可作完全无杂念解。人修炼到完全无杂念是比较难的,但能炼到基本无杂念,有杂念产生就能加以控制的境界是可以做到的。古语有云“道盛德充,人安国理,何忧无尧舜之寿耶”?
李清云八卦行功法
其总诀曰: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神水至,再嗽再咽吞。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侵。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连环次第转,还返是良因。
其赞效歌曰:热擦涂津美面容,掌推头摆耳无聋。高攀两手全除战,捶打疼酸总不逢。摩热脚心能健步,掣抽是免转筋功。拱背治风名虎视,呵呼五脏病都空。
闭目冥心坐
夫闭目者,所以养神也。冥心者,所以敛妄念也。法当盘膝而坐,紧闭双目,内观其心,使一切杂念都归冥灭,灵台朗澈,普照通明。坐时下用厚垫,头须持正,脊须竖直,全身四空,不倚不靠。尾闾应端正,不可偏欹,是为至要。
握固静思神
握固者,固握其双拳也。固握双拳,所以敛其气也,此闭关却邪之无上妙法也。法当将左右双拳握得紧紧,手心向天,手背向地,而加诸膝头之上,使全身持平端正,以静其心而驱除一切杂念,以凝思存神为主。
叩齿三十六
叩齿者,所以去心火也,所以集体中之神而使之凝聚也。法当将上下牙齿连叩三十六次,使微微作声。但不可行之过急、叩之急响,以徐缓轻微为主。盖过急则损神,极响反足以动其心中之火,无益者也。宜留意之。
两手抱昆仑
昆仑云者,喻头也。盖昆仑为山中之主,而头为人身之主也。法当以两手互叉,左右十指互间,紧紧叉住,抱持后脑,掌心贴置耳根,拇指向下,两肘屈成三角,肘平于肩,如是微微呼吸,踵九息而止。呼吸之际,宜极缓极微,不宜有声,有声则气散矣。其所以须以两手抱头者,亦无非敛气之意也。
左右鸣天鼓
所谓天鼓者,即左右两耳聪门也。鸣者,以手指叩之作声也。鸣之所以使耳聪而外魔不易侵也。法当以两指平置耳门,垒食指于中指之上,作力下弹,务使耳门上发极宏亮之声音。左右各弹二十四下,先左后右,共弹四十八下而止。
二十四度闻
夫耳之门,即命之门也。二十四之数,暗按无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官之数,即二十四气也。耳门左右各一,故须各鸣二十四度也。盖欲此二十四气遍布于耳门,使命门之根基牢固,以为延年益寿之基也。弹之极响者,清其火也。
微摆撼天柱
天柱者,即后颈骨衔接于脊梁者。微摆者,摆摇其肩也。撼天柱者,扭动其颈也。法当扭颈向左右侧视,两肩亦随之而摆动,左右相间行之。各行二十四次,左右共四十八次。此扭颈摆肩,所以去心火而却外魔之侵扰也。
赤龙搅水津
所谓赤龙者,即口中之舌也。舌为生津之具,津为保命之源,故舌亦可谓为命根。搅舌者,所以聚其津也。法当用舌尖抵上颚,先从左方卷向右方,更从右方卷向左方。如是频频卷搅,使津聚于中。但搅动时,宜徐不宜疾,否则伤源。
鼓漱三十六
鼓漱者,即聚口中之津,鼓气使出入漱动也。三十六者,周天之数也。鼓漱三十六者,所以鼓动周天之气完聚于身也。法将舌头搅出之津液聚于一处,然后向前吐出至舌尖处,则收而纳之,至舌根处则复吐。如此一出入则为一次,至三十六次为止。
神水满口匀
所谓神水者,即津液也。盖口中津液经三十六度鼓漱后,已调和匀净而分布于满口,此时全身之气息亦已调和匀净也。
一口分三咽
一口者,即一口津液也。三咽者,言一口津液分三次咽下,暗合三才之象也。
龙行虎自奔
所谓龙虎者,阴阳相喻之辞,非真有所谓龙与虎寄于身也。龙行之龙,是身中之神;虎奔之虎,是身中之气。盖如是聚津鼓漱,调匀咽下,则神完气足,阴阳相交,而全身如天地之交泰矣。
闭气搓手热
闭气者,使全身之气内聚而不散于外也。搓手者,所以左右来往调脉络也。闭气搓手,则气聚脉调,内邪可去,而外魔不侵矣。法当如前盘膝坐,两掌相合,先左上右下,向左旋摩,二十四次毕,两掌易位,右上左下,向右旋摩,亦二十四度而毕。惟搓摩之时,宜十分用力,务使两手心至极热也。若不着力,手心不热,即为无效。
背摩后精门
背摩后精门者,反手至背后而摩其精门(后腰)也。在两手搓摩四十八度以后,手心已极热,即将两掌移后,紧按精门之上,左右并行搓摩,皆由外向内轮转,行二十四度以后,即握拳紧紧,如握固静神式,置诸膝头之上。
尽此一口气
气者,人之主。尽此一口气言者,盖尽敛此身中之气而聚于内之谓也。
想火烧脐轮
想火者,我意之火,非真有形之火也。想火烧脐轮者,我意想中似有火下烧脐轮也。气既凝聚,即以心暗想,运真阳之火,下注丹田而烧之。此虽非真火,人目所不能见,而运之者则觉丹田气暖,真似有火烧之者。至丹田火热,急收气敛火,还冥心坐状。
左右辘轳转
此辘轳转,指肩臂而言也。先将左臂曲折,连肩向左旋转三十六次,然后右臂亦向右旋转三十六次。此周行血液之法也。左右七十二度之后,仍握拳紧紧还原。
两脚放舒伸
坐行以上诸法后,为时已不暂,下肢之疲可知矣,若不调和之,必为体病,故宜放之使舒伸也。法当先将盘迭之脚放下,然后徐徐向前伸出,至舒直为度。行之不宜太疾,盖两脚于久困之后而骤疾伸之,则下肢之脉络必至伤损也。
叉手双虚托
叉手者,两手互交,十指互间也。虚托者,言手虽不举物而凭空上托也。法当交两手于胸次,手背向天,然后反掌向上,用力托去,手背直对顶门。两臂举直后,即徐徐落下。凡一上下为一次,连行九次,仍握拳紧紧,置诸膝上。
低头攀足频
此运行周身筋络血脉之法也。所谓低头者,不仅头颅前倾,即上体亦须略俯也。先手指放开,两臂伸直于前,手掌相对,徐将上体俯下,双手即从两旁挽入,攀住足心,使头与尾闾成为平形,更徐徐收起。一俯一起为一次,行十二次乃止。
以候神水至
低头攀足十二次后,即徐徐收回伸直之脚,依旧复原,盘膝而坐,冥目静心,以候津液之至,而再行动作也。
再漱再咽吞
如前赤龙搅水法,将舌满口扰搅,使津液聚而再如法鼓漱,如法咽下也。
如此三度毕
所谓一度者,即鼓漱三十六次,咽津三次也。三度共鼓漱百有八,而咽津三次也。
神水九次吞
行前法三度,共吞神水九次,四时五行之象寄乎其数矣。
咽下汩汩响
津何以能响?神气鼓之也。是亦犹水不能自作浪,而风吹之以成浪也。咽津之时,必汩汩作响,何也?盖神气既鼓津作响,而津之所至,神气亦至矣。上自聪门,下至丹田,中及各部,神气无不周行,而心亦定矣。
百脉自调匀
百脉之源,在于气血,而神实主之。神不安而气血必败,气血败而百脉失调,百脉失调而全身病,死机伏矣。若能如前法行之,神与气既周全身,血自随之而周行无阻,如此则百骸俱舒,百脉自调矣。故曰百脉自调匀也。
河车搬运讫
河车者,道家所炼之真汞也。真汞属水,故此引以喻神水也。所谓搬运者,即运用之使流动,亦即以上所举鼓漱咽津诸法也。此盖言搅津鼓漱咽津之后,精气神流转于周身百脉之间,浑然元气,心定神宁也。其所谓讫者,指神气运行一周天也。
发火遍烧身
此火非外面有形之火,而体中无形之火,即纯阳真火也。烧身云者,谓纯阳真火,由体内遍达全身各部,使之锻炼其身之外官也。
邪魔不敢近
邪魔者,非必魑魅魍魉而始称之也,凡外界一切足以害其身心者,皆邪魔称之耳。如能依上法锻炼,则邪魔自远矣。
梦寐不能昏
梦寐者,妄念之机,足以昏神者也。若敛其心,自然无梦,则神亦不致昏矣。
寒署不能入
寒暑,外感也。寻常之人,寒则战栗,暑则汗出,则外感未除,身未经锻炼也。若行功既久,体健身强,心泰神安,内魔既祛,外感不生,则寒暑自不能入也。
灾病不能侵
灾病之来,内邪生之,而外魔侵之。其原实始于心神之间,或因七情六欲外感之深而疾病乘之,或以喜怒哀乐内扰之剧而病乘之,或因口腹滋味之累而至于病,此皆由人之自肇。若行此久者,既无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则疾病自无由而生矣。
子后午前作
夫子过阳生,午过阴生。子后午前,正阴阳交媾之时、清浊初分之际。行此功者,当于此时,以取其交泰和洽之象,合乎体中神气相交之道,而易得其用也。
造化合乾坤
乾坤者,天地也,即阴阳二气之始判也。盖言子后午前,善行此功,造化合于天地交泰之理,而其时最合于身心也。
连环次第转
连环者,周而复始。次第转者,连续不断之意。盖言人若于子后午前行此功,宜于一次之后,续行之也。每日周而复始,连接行六次,则心君泰然矣。
还返是良因
还返者,七还九返,道家炼丹之妙道,长生不老之法门也。是者,指此种功夫也。万事有果必先有因。得善果者必种善因,种恶因者必得恶果。此循环之理也。此句之义,以为勤行此功,而长生不老、神仙还返之道,其良因在于此,实为证道之基也。诸子悟乎?我在昔不曾云乎:“健身之道,长命之源,我虽非仙,活二百五十余岁而不衰老病死者,行此之功为多也。”
食枸杞长寿的故事
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队西域商人,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少女斥责鞭打一老者。商人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曾孙,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一问才知此女竟已多岁,老汉受责打是因为不愿意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商人惊奇不已,于是恭敬地鞠躬请教:“敢问女寿星,不知服的是何种神草仙药?”女子告诉说:“这草药有五个名称,不同的季节服用不同的部位:春天采其叶,名为天精草;夏天采其花,名叫长生草;秋天采其子,名为枸杞子;冬天采根皮,名为地骨皮,又称仙人杖。四季服用,可以使人与天地同寿。”后来,枸杞传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
近代也有关于食枸杞长寿的故事。四川省岁老人李清云有一段自述:“我岁那年,还没有遇到我的老师之前,我也能轻身、健步、看来有点功夫,于是便有人怀疑我是神仙、剑客。当时我只觉得好笑,我活了岁而能健康如恒,那是因为我40岁以后便能做到不动心,因而心常泰然,心泰而神宁,神宁而远一切疾病,所以我既健康而又快乐。50岁那年我入山采药,遇见一位老者,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在深山大岩之中健步如飞,我拔足飞奔也追不上他。过后又遇见他,我跪地求教,老者拿出一些野果给我,说自己不过常吃这个东西而已。我一看,原来是枸杞子。从此我一天吃三钱,久而身轻履健,走一百里路也不疲倦,而且气力脚力都胜于常人。”
杞子味甘,性平。中医用之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昏、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与遗精等。枸杞是一种具有强韧生命力及精力的植物,非常适合用来消除疲劳。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还可预防肝脏内脂肪的囤积;再加上枸杞内所含有的各种维他命、必需氨基酸及亚麻油酸全面性地运作,更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也能够防止老化。它的药效十分广泛,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弱、性冷淡、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各种病症。
枸杞叶可用来泡“枸杞茶”饮用;红色果实“枸杞子”可用于做菜或泡茶;枸杞根又称为“地骨皮”,一般当作药材使用。长期食用枸杞或饮用枸杞茶,也不会有副作用。枸杞能轻身名目是道家的说法,你可知道枸杞炮酒吃了是壮阳的?不可多服。什么东西都有它的益处和弊处,不可妄言。
THEEND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