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知识 > 这些话10个家长就有9个说过,却不知道摧

这些话10个家长就有9个说过,却不知道摧



私人育儿师,在线一对一

解除妈妈困惑,指点育儿迷津

今日关键词:摧毁利器

“宝宝,这个不能动!”“宝宝你还小,那个你不懂”“妈妈是为你好”……这些话10个家长就有9个说过,却不知这些印在家长骨子里的话对于宝宝来说是一把摧毁利器。今天就让孔爽老师来告诉你,为什么这些话不能对孩子说。

分享专家:孔爽

右脑早期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成员,擅长早期智力开发、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可可狮专家团成员。

“不要动,太危险了”

●宝宝攀上马路边的栏杆,家长说:不要动,太危险了!

●宝宝盯着车上一个奇怪的按钮,家长说:不要动,太危险了!

●宝宝把头伸进树上的一个洞里,家长说:不要动,太危险了!

●宝宝把手放到饮水机的水管下,家长说:不要动,太危险了!

有危险吗?

有危险!但你知道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吗?是家长们因为害怕世界有危险而把宝宝限定在保护膜中!这个保护膜就好比金庸小说里的一种邪术,大概意思是把人从小塞进罐子里养着,等到这个人长大后也还是一个罐子那么大,人也是一个罐子的形状。想想就觉得很可怕对不对?

而家长们常说的“不要动,很危险”,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那个“罐子”是一样的,都是在束缚宝宝的天性。而家长们对宝宝的这种束缚,甚至更可怕,因为家长们做出来的是“精神牢笼”,是把宝宝狠狠控制成了奴隶。

所以家长们不但要保护宝宝的安全,还要尽可能地让宝宝与这个世界碰撞。比如当宝宝把手伸到饮水机下面时,家长可以先告诉宝宝:“这里有开水,很烫。”然后拿杯子当宝宝的面接一杯开水,再让宝宝自己尝试触摸,让宝宝自己感受“这里危险,很烫。”如此,宝宝就会记住不会再靠近了。

其实,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越多,碰撞越多,他对安全和危险的了解反而会更加深刻,对自己的行为把握也就更加精准。如果家长只是口头警告而拒绝让宝宝去实际体验,那么宝宝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有多危险。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长大后找个好工作!”

●农民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轻松的好工作!

●工人对自己的孩子说:我每天辛苦劳累地干活,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体面的好工作!

●商人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样赚钱太辛苦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更容易赚钱的好工作!

●公务员对自己的孩子说:抱了金饭碗,就等于一生无忧,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更舒心的好工作!

好工作也许等于好生活!但一个人的一生难道只等于一份好工作或是一种好生活吗?人生有那么多种可能,家长们为什么逼迫孩子只为了逃离一种痛苦而冲向另一个极端呢?还记得那个《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吗?如果没有张艺谋,她真的可能就陷入一个不可突破的牢笼中,然而在最关键的时刻,她站出来了,从此生活彻底改变。

很多人认为这是她的个性,不是所有宝宝都有的。的确如此,但早期教育,就是要发掘宝宝的这种可能,如果宝宝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满怀激情,那么每一个人,在机会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出来。这也就是自主学习的力量。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去和宝宝一再强调,他听话、他努力、他学习都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生活”。因为宝宝还小,也没有家长们那样的人生经历,所以对这些话的理解都是苍白而空洞的。要去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和天性,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这样远远比不停念叨空话有用得多。

“你做得太棒了,妈妈好爱你”

●宝宝画得真好看,妈妈爱你!

●宝宝吃得真香,妈妈爱你!

●宝宝今天真乖,妈妈爱你!

这些话乍听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既赞赏了宝宝,又表达了爱,多好的一句话!但是反过来想想就会发现不对劲:难道宝宝表现得不好,妈妈就不爱了吗?在绘本《大卫不可以》里,大卫到处捣乱,最后还摔碎了鱼缸,惹得妈妈惩罚了他,但就当他在角落里哭泣时,妈妈走过来抱住他说:“大卫我爱你。”

家长们都该如此,即使宝宝表现得不够好,也应该拥抱宝宝,告诉他:“我爱你!”因为爱能做到很多事情,比如强化宝宝的好行为,比如改掉宝宝的坏毛病。

“你应该听我的话,

我是你妈,不会害你”

●小卢他不是个好孩子,你听话以后不要和他一起玩了!

●这个好吃多吃点,我是你妈,不会害你!

●什么可是可是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听我的就对了!

家长们总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诉宝宝,你该听我的,我说得没错!家长们还会以一个亲妈的姿态,用爱冠名,告诉宝宝,我是你亲妈,我不会害你!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参与了,我理解了。”如果你不能让宝宝亲自参与某件事,只是单纯地对他不停的嘴上唠叨,那么他永远不会去认真倾听,更不会去记忆、思考。

家长们总是把宝宝当成一个面团,想要怎么揉就怎么揉,却总是忘了宝宝也是有思想有感觉的独立个体,家长们居高临下的教导,趾高气昂的指责,只会让宝宝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权益受到了侵犯,自然就不愿意接受。而家长们却还不自知,总是抱怨宝宝总是好话听不进,却没有想过,用掏粪勺盛饭,有几个人会吃?

其实宝宝是聪明的是有悟性的,宝宝能够在经历一些事情后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励,甚至能够自我监督,但是家长们一句“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一下子就将宝宝打到了叛逆的路上。

“你还小,

这个事你做不好,

说了你也不懂”

●你还小,连勺子都拿不稳,妈妈喂!

●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长大就知道了!

●你还小,这件事你做不了,会弄伤自己!

对6岁以前的宝宝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宝宝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宝宝在活动时需要依赖成人的协助。但是,宝宝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为宝宝准备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比如,准备宝宝专用的餐具、桌椅,保证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绘本等随手就可以拿到,同时让宝宝有一个可以自由管理的小玩具区等等。

“我给你提供了最好的,

你一定要给我争气”

●妈妈为了你受了这么苦,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爸爸为了你这么辛苦,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我和你爸这么拼命都是为了你,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家长为了宝宝付出难道宝宝就必须用“争气”来回报吗?家长如果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无疑是在告诉孩子: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所以你必须要努力按照我说的去做,以此作为对我的回报。一方面家长这种“功利性”的付出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另一方面家长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限定宝宝的人生格局,让宝宝从人生之初就被限定在父母的套子里。同时,这句话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会影响亲子关系。

蒙台梭利说过,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然发展。作为父母,家长们最应该做好的是观察者的角色,而不是发出指令者的人,更不是恩赐者。

道理都懂,对很多家长来说,记住理念容易,进行实践却很难。为什么呢?因为教育在于细节,还是一种思维习惯。家长们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长大,家长们常常无意识地遵从骨子里已经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于是很多时候,家长们带着科学理念的壳子,执行地却还是传统的教育。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育儿干货

赞赏

长按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山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xgzs/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