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疾病检查 > 阳康后的第一顿火锅
阳康后的第一顿火锅
文章来源
怀左同学
昨天下午去菜市场买菜,一个摊位的小姐姐问我:哥,买菜啊,最近好久没见你了。我说,对的,我这两天刚出门,前些天阳了,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她说,你这阳得挺晚的了,我们十二月初的时候就阳了。在她的摊位,我买了香菜小葱、莴苣、金针菇、油麦菜、笋、小米辣、生菜;然后又在隔壁牛羊肉店买了一盒牛肉卷,最后在菜市场门口买了一些豆制品、火腿以及火锅底料。
家人不是特别爱吃肉,因此我买的肉也就少了一些。之所以心里念着火锅,是我在阳后高烧的第一天晚上,口干舌燥,特别想吃热乎乎的火锅。
心心念念的事情,一定要做成,之前没吃到,现在及时补起来。
我是十二月底的时候阳的,前一天感觉嗓子有些不太舒服,怀疑是不是阳了,结果晚上就开始发烧,第二天整整烧了一天,白天基本都在40度左右,最高到了41。
什么感受?
烧得我神志不清,眼睛还疼,基本都睁不开眼。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是38度多,吃了一颗布洛芬,直接干到了40。当时我一边难受一边心里骂,什么玩意啊,不是退烧的么,怎么我越来越烧了。
没什么用,也没出汗,下午两点多我吃了一颗感康,吃完呼呼睡,大汗淋漓,汗把枕巾、枕头、被子都打湿了。晚上睡前我又吃了一颗感康,喝了两杯热水,第三天醒来,烧退了,平衡在了36度多。
再后来的几天就是困,打喷嚏、流鼻涕,没什么精神,不过也不再影响生活,到今天差不多过了十二天了,除了早上醒不过来,其他也没什么异样感觉。
聊聊最近的生活片段和一些零碎思考吧。
1、我爸妈来西安了,最近家里的生活气息浓了很多。前些天聊天,我们又聊到了我爸年轻时的职业选择,细节很多,回头我准备再写篇文章。长辈们的人生经验,其实稍加总结,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如果能对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再结合他们的经验与当下的生活,可以看到更多。我爸说他有许多后悔的事情,怎么说呢,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选择与判断真得非常重要。
2、前些天在床上躺着时,我听完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内容形式和之前差不多,小故事+小金句,中间再卖卖书、卖卖货,到现在大概内容我基本都忘了。今年有个大变化,你能明显感觉到,前几年都是大场面,那时演讲的罗振宇,意气风发,仿佛世界就在手中,而今年的场地是书店。我注意到,他刻意强调了几次:今年咱们不讲世界局势,不讲大环境,不讲经济,不预测,就讲讲小故事,讲讲人。如果说之前是放眼天下,那么现在明显内收了。视角的变化,原因还是环境的变化。我希望他可以一直做下去,虽然有很多人批评他,但我觉得,能给人力量也是好的。
3、刚阳的那几天,退烧后我断断续续读完了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书还凑合,可以打8分。为什么说还凑合呢?因为大致框架和脉络都写出来了,资料也不少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就是里面充满了许多主观臆测与作者简单的心理学分析。尤其到了后半部分,简单推测太多,让人实在看不下去。很多历史事件,如果你简单推测,那谁都可以,但作为一本伟人传记,需要的还是精准精准再精准。这里我再推荐一下六卷本的《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豆瓣打分9.4,很多人说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毛传。
4、历史是复杂的,我们很多人,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大概知道。接下来几年我想沉下来去读历史,先从过去一百年开始读起,研究党史,研究重要时间、人物、背后的人性与逻辑,然后再往前慢慢推。到现在我愈发感受到历史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读史让人明智,让人看清现在,看清更远的未来。这个读,并不是读那种小故事,而是选择能接触到的最好的资料,慢慢读,广泛地读,分析重要细节,了解重要时刻。我接下来准备先读刚提到的六卷本的毛传,以此为基础,慢慢读下去,也算一个新方向,而且这个方向很不错,具备积累性。
5、到现在我锻炼出了一个很好的能力,节省时间和精力。就是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一个事情到底适不适合我。为什么说这个能力好,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选来选去,其实根本不了解自己。做选择,你得先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怎么了解?平时多经历,多反思,多琢磨自己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这样,我们才能逐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很棒,做选择又快又准。有的人因为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事情,做的选择,甚至耽误一生。多琢磨琢磨总是有好处的。
6、我妈虽然不会做菜,但做面条的速度非常快,不一会就出一个面团,擀开,咔咔下刀,不一会一碗汤面就可以上桌。简单的菜我也会做,但面条我是真不会,之前尝试过,弄得一团糟。刚好我妈在,我准备和她好好学一学。感觉做面食真的是一项好手艺,尤其作为山西人,我应该好好掌握一下这门手艺。如果未来学会了,我希望继续学做包子、蒸馒头、花卷,包饺子……再也不用买人家的面条,想吃就自己来,想弄什么臊子自己做,想想就觉得还挺有成就感的。
7、我爸妈,还有我媳妇,最近有事没事就给我上课,指出我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让我改进。要放以前,一直听批评,我可能早听不下去了,会进行辩驳。现在我就认真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又不是什么坏话,好的建议,听进去,及时改正。我觉得这也算一个进步吧,就是面对事情的时候,逐步剥离了个人好恶,放下了瞬间的情绪,多了一些耐心,同时也多了行动力。我认真吸收后,自己也写了写,好的点,已经开始践行了。
8、最近读书,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读不同领域的书,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发现不对现象下简单结论,非常重要。联想一下,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新的事情,新的难题时,是什么反应?是冷静面对,还是会生发出许多负面的情绪。急于给事情定性,接着引发的情绪内耗,其实很多程度上,源头在于我们的认识能力。但世间种种,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一种中性的存在。我们看到负面,是我们的认识水平不够,于是情绪来凑。太多好坏善恶,都是因为其中附加了我们的预期和恐惧。进一步,我以前看学习,觉得应该是掌握多少知识。现在看,其实应该是慢慢看到诸多事情的运行规律和底层真相,从而与脆弱的自我区分开来。
拨开迷雾,看到真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