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商周玉器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商周玉器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梳形玉珮。青玉,莹透温润,表面沾有硃砂,一面附有已腐朽的纤维状有机质。雕作梳子的形状,但梳齿未分离,且上端有小横穿,应用以穿繫佩戴。在梳齿与横穿间,琢有带大卷角的动物面纹,为稀有的精品。长5.9公分宽3.62公分厚0.52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满硃砂。长方形,製作较简。此类玉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义尚有争议,但肯定是当时的礼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纹及阴刻平行线纹。长8.35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满硃砂。长方形,製作较简。此类玉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义尚有争议,但肯定是当时的礼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纹及阴刻平行线纹。长7.2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满硃砂。长方形,製作较简。此类玉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义尚有争议,但肯定是当时的礼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纹及阴刻平行线纹。长7.2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满硃砂。长方形,製作较简。此类玉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义尚有争议,但肯定是当时的礼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纹及阴刻平行线纹。长6.0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满硃砂。长方形,製作较简。此类玉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义尚有争议,但肯定是当时的礼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纹及阴刻平行线纹。长5.5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蝉形佩。青绿色玉,有许多白斑。长条形,顶作一「介」字结构,线条简单。「介」字结构下钻有一孔,应是用穿绳佩带用。长3.4公分宽1.11公分厚0.3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鸟形玉珮。青黄色玉质,表面沾有混了硃砂的泥土。雕一侧面的勾喙卷尾鸟形,喙下、胸前、腹下、卷尾等处,各有圆穿,用以佩带。长5.8公分。

商晚至西周早蝉形佩。绿色玉,部分白化。蝉顶作「介」字结构,横钻一小孔。双面都有纹饰,双眼下琢两个回字形,腹成三角形,内填漩涡纹,两侧雕平行线。长3.9公分宽2.1公分厚0.54公分。

商晚期龙冠凤纹玉饰。全器为扁片状,以镂空与浅浮雕技法,雕琢出一枭鸟的侧面造形。勾喙、短颈、凸胸、短尾、粗腿。鸟头上站立一龙,比例上龙头甚大,龙身较短。龙背上,鸟胸前与背上,都雕有齿稜。龙与鸟的眼睛,都是商晚期(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典型的「臣」字眼,鸟眼上还加饰了人眉。鸟身上琢饰了勾连的弧线,鸟喙上琢平行的「人」字纹。全器的最下端,即鸟爪的部分,形成一凸榫,证明此器曾插嵌于某种易朽物质之上。高11.35宽5厚0.3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小玉戈。半透明绿色玉,表面有附著物。戈援作弧形,前锋尖锐,内作鸟首形,其上钻两圆孔,两孔中间雕一圆形内凹。8.1公分x2.4公分x0.4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鸟形玉珮。青黄色玉质,表面沾有混了硃砂的泥土。雕一侧面的勾喙卷尾鸟形,喙下、胸前、腹下、卷尾等处,各有圆穿,用以佩带。长5.8公分。

商代玉戈。礼器。青灰绿色玉质,两面有不均匀灰褐色和白色的沁斑。器身扁薄而略弯弧,援宽,中间稜脊明显,前锋尖锐,双面刃,内有崩伤,内中部钻有一孔。青绿玉,部份沁成灰白色,一处尚有编织物的痕迹,微带硃砂痕,柄部有铜绿沁。商代时,玉戈仍属实用器,故此戈有「援」有「内」,中脊与边刃分明,边线上尚有多处使用伤缺,援的中段有断接。类似的玉戈,曾出土予安阳殷墟。长19.4公分宽6.0公分厚0.5公分。

商代玉镞。牙黄色玉质。中脊明显,两侧对称,有铤,镞体与铤间呈凹弧形,钻有一孔。镞形表面及两侧刃抛磨光滑。深浅交杂不透明的牙黄色玉质,细腻温润。琢作一玉簇。但较一般箭簇宽大。由器之外形、中脊等观之,似为用玉戈或玉矛改製而成。这种玉料流行于龙山时期至商、西周,而此造形的戈、矛,较接近商代风格。改工部质地色泽均自然,应去原作时期不远,固亦订为商代。长10公分宽4.5公分厚0.6公分。

商代玉戚。斧或钺的两侧有刻饰的叫做「戚」,礼器。全器黄色玉质,局部带有绿色及褐色斑,质地温润。器身作略不对称梯形,近背端钻有一孔,平背,平刃,两侧各刻饰五个牙饰。长(中轴)13.0公分宽8.5公分厚0.6公分。

商晚期玉棕。青绿玉,上下缘呈大片赭色,外壁多沁为灰白色。器呈圆筒手镯形,外壁对称地浮雕四隻蝉,使器形成外方内圆的玉棕。似为商代时,江西地区的遗物。径7公分高4.2公分。

商后期至西周早期玉戈。黄褐色玉,带有硃砂。为典型的商后期玉戈。此戈有一处断接。平素无纹。长38.9公分宽9.52公分厚0.53公分。

商至西周早期凸缘璧。草绿泛黑色,似为蛇纹石质。圆周不太规整。径11.9公分高2公分。

商晚期小玉棕。青黄玉,略带半透明,表面未经仔细抛光。琢作一外方内圆的小玉棕。平素无纹。宽1.9公分高4.1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爬虫形玉珮。青白色玉质,莹透温润,表面沾著混有硃砂的泥土。琢一爬虫形动物作贴地葡伏状,口部到颏下有小穿,用以佩戴。方眼、卷角,体躯上饰浮雕的细卷云纹,尾端形成削薄的斜刃。为商末至西周的典型风格。长6.7公分。

商玉戈。绿色玉,大部分沁成浅赭色及白色。直援,尖形锋,双面刃,内援不分,交接处刻一圈菱格纹,内缘不齐整,其上钻有一孔和四对阴线。27.8公分x5.2公分x0.7公分。

商晚期玉戈。青黄玉,表面颇多黄泥与硃砂。比例上,内部颇长,上面还雕有不太整齐的平行阴线纹,援的后段,琢有菱形纹。援的一角有伤缺。最宽7.7公分长29.3公分。

商玉鱼。青玉,局部带白斑及墨斑。鱼形,鱼体呈直线,尾巴直长,头部及尾端较薄,应为玉刀改雕而成(烦请确认)。眼睛钻一圆孔,可以佩戴。5.1公分x1.2公分x0.6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玉鱼。绿色玉带白斑。扁长条形,鱼嘴微张,缝隙中有一小孔穿,单圈大眼,平行线刻鱼鳍。直朴富古趣。长7.12公分宽1.9公分厚0.42公分。

商晚至西周早鱼形佩。青玉偏黄色,表面有橘色附著物。作一鱼,首尾皆向下弯,似呈珮璜之形。圆眼,近鱼嘴处钻一小孔用以穿绳繫挂。纹饰简单而浑朴古趣。

商-西周玉戚。玉戚礼器。全器绿色玉质,表面带有墨绿色及粉白色斑痕。器身呈稍不对称梯形,刃部两侧微向外撇,如风字型;近背端钻一孔,平背,斜弧刃,两侧各刻饰四个牙。长9.1公分宽8公分厚0.5公分。

商玉弭。灰白偏黄色玉。弭,是射箭时有关的器物,嵌在弓的两端,作挂弦之用。此玉弭中段饰以三角形纹,顶部刻简化侧身兽面纹,大眼睛清楚可辨。6.2公分x1.9公分x0.9公分。

商晚期至西周玉韘。白玉,泛白色丝纹及赭斑。椭圆形筒状,一端平齐,一端斜口,口上圆下方,底端正面钻两孔,背面琢了两道横沟。玉韘是一种指上的饰物。4.0公分x3.4公分x2.8公分。

商旧玉凤(鸡骨白)。旧玉,玉质已受沁呈白灰不透明色泽,如鸡骨白色,并夹杂灰斑。全器做片状鸟形,羽冠、鸟嘴、与爪皆为勾状,一面有阴刻线以示羽翅,另一面则光滑无纹。眼部做一圆形镂空。3.8x3.4x0.5公分。

商动物面纹玉饰。青绿玉,带赭斑。器作圆柱形,略呈上大下小。中有直孔。雕两个动物面,「臣」字眼,雕工略古拙,为平行双线勾琢出动物的眼,鼻头、角等处,典型的殷墟风格。最大径3.4公分。

商晚期玉虎。青绿色玉,玉质尚称莹透,但因表面抛光不够细,又沾满细泥与硃砂,故显不出应有的温润。立雕一虎,头前仰,口微张,尾部微卷。四足葡伏前行。全器形成一柱体,有一直穿,以备繫挂,时代风格甚强。长6.1公分。

商睌期至西周玉牛。玉质特别,一半为碧绿色,一半为浅赭色,绿色的部份,局部还附有铜绿鏽。琢一半蹲半站的牛,方形眼,角、耳全,尾巴下垂,口部至下巴处,有一圆穿,可供穿繫。长3.5公分。

商晚期小玉龙。器成圆环带缺的形式,类似耳饰玦,龙首的部份较宽,但经过削磨故略薄,眼睛也因此仅仅残留些微线条,张口露齿,有角,背脊饰有起伏不规则的鉏牙,尾部略窄。身躯表面装饰双钩阴刻的弯转线条。鉏牙及近尾端处各有一穿。高3.8公分宽3.65公分厚0.7公分。

商玉戚。牙黄泛灰色玉。一面的器表似乎曾用硃砂绘有某种图案,局部还有编织物的沁痕。戚身修长,两侧边琢对称的戚齿,有二圆穿,上一圆穿应是用以绑缚木柄,下一圆穿较大,应是镶嵌松绿石,但已脱落。长16.9公分宽7.6-5.27公分厚0.6公分。

商后期至西周前期玉蝾螈。不匀的青灰色玉,沾有硃砂。雕一蝾螈,头部略呈「V」形,鼻间处有一单面钻凿的小圆穿,可繫带。浮雕长方形眼,颈部两道直线弦纹线,颈侧有一约三分之二圆穿,不详其原因。腹部光平,背部微拱起,浮雕卷曲内缩的四肢,前后肢内缩,贴于身侧。尾甚肥大,雕节纹。长9.7公分最宽4.2公分。

西周龙纹珮。青黄玉,半透明,局部泛赭色。成对的龙形珮是东周时流行的玉饰,西周时尚不多见。这对玉珮应是由一四边形厚玉片,平剖为二,再于每一片的两面加雕花纹而成,因而二片可叠合,外轮廓与内部镂空处,大致契合,小局部稍有出入。两面都雕琢了典型西周风格龙纹。用作符节器,是西周晚期至东周时,贵族生活中常用之物。长8.4公分高4.0公分。

西周龙纹珮。青黄玉,半透明,局部泛赭色。成对的龙形珮是东周时流行的玉饰,西周时尚不多见。这对玉珮应是由一四边形厚玉片,平剖为二,再于每一片的两面加雕花纹而成,因而二片可叠合,外轮廓与内部镂空处,大致契合,小局部稍有出入。两面都雕琢了典型西周风格龙纹。长8.4公分高4.0公分。

西周早中期龙纹璜。青黄玉,有半透明感。圆弧片状,两面纹同。雕一对相对的龙纹,体躯抽象化为条带状、三角状。为典型西周玉璜。长10.2公分肉宽2.2公分。

西周玉蚕。青玉,表面有赭色附著物。作蚕形,一端较细,有一平面,平面上有象鼻穿。2.8公分x0.7公分x0.9公分。

西周早中期牛头形佩。青灰色玉,带赭斑。线条简单,「目」字眼,鼻的部位钻一小孔。高3.83公分宽2.5公分厚0.33公分。

西周早中期牛头形佩。青灰色玉,带赭斑。线条简单,「目」字眼,鼻的部位钻一小孔。高4.07公分宽2.6公分厚0.37公分。

西周戚璧。青玉,玉色灰绿,满布白绺与墨绿斑纹。全器为环形,外缘有三组方向相同的齿状凸出。13x13.2x0.5公分。

西周玉鸟形珮。绿色玉,局部有白斑。作一鸟,刻一大回纹作羽翼。胸前钻有一孔,以繫绳佩带。

西周犀牛形玉珮。青玉有绺,局部带褐色沁斑。以简鍊的线条勾勒,体躯似牛,但鼻端及两眼尖各有一翘角,应是描绘犀牛。西周的玉雕动物造形多,雕琢手法简鍊。但如此件以犀牛为母题的玉雕,尚属稀有的珍品。长4.9公分高3.3公分厚0.55公分。

西周龙纹玉饰。青玉泛黄斑,有裂痕。圆形,全器琢一隻身躯盘绕的龙。圆中心钻两孔。4.2公分x4.2公分x0.4公分。

西周早中期神人纹觿。玉质莹白温润,微带浅褐色的点状沁斑。雕一抿著颏部,屈著上肢,有绵密的头髮与鸟爪的侧身人像。身躯上满琢迴旋绕转的弧线纹。由风格观之,应是西元前十、九世纪西周中期的作品。高8.5公分肉宽1.9公分厚0.5公分。

西周早中期龙凤纹玉嵌件。浅青绿色玉,下端一小块黑斑。琢作长方形,上边及左右两边有似鸟尾或鱼尾形的齿稜,两面都雕有直立的凤鸟纹。下端略削薄,应是嵌插于某种易腐朽的长杆上的玉件。这类玉件是典型的西周玉器。此件玉片,一面略凹,一角略斜下,是因为玉料不够所致。宽3.1公分高8.7公分厚0.5公分。

西周梯形玉饰。青黄色玉,局部白化,器表沾有硃砂。器呈梯形厚片,背面光素,正面以双阴线雕左右对称纹饰:「S」形宽带,一端雕龙头,另端雕由鸟蜕变之侧面人头纹。上下两侧边各有一排小孔,小孔的它端通向光素背面。这是西周中晚期流行的「玉牌连珠串饰组玉佩」上端的梯形玉饰。9公分x7.7公分x0.9公分。

西周龙纹玉璜。绿色玉,有伤裂后之修补痕、白斑,表面有附著物。弧度近正圆,单面琢双首龙纹,两端各钻两孔,以繫绳佩挂。11.8公分x6公分x0.3公分。

西周长方形玉饰。青玉,表面沾有硃砂。略成梯形,四周有凹凸齿棱,单面阴刻窃曲纹。背面无纹饰,有二对象鼻穿。长3.9公分宽2.22公分厚0.44公分。

西周早中期鸟形佩。黄绿色玉,表面有附著物。作鸟形,身躯短小,头顶一支圭形独角。双面凹雕纹饰,线条简单。胸口钻有一孔。高4.46公分宽4.4公分厚0.31公分。

西周长方形玉饰。青玉,表面沾有硃砂。略成梯形,四周有凹凸齿棱,单面凹雕窃曲纹。背面无纹饰,有二对象鼻穿。长4公分宽2.47公分厚0.36公分。

西周镂空龙凤纹玉珮。白色玉,带浅赭斑。镂空龙凤纹,单面凸雕简单的线条装饰,中心一人首的侧影。中央钻有一小孔。4.9公分x3公分x0.4公分。

西周玉龙纹觿。绿色玉,局部泛赭色。作龙形,颈部内弯,头上一个大角,身作浅弧形。纹饰简单,全器无穿孔。8.4公分x2.6公分x0.2公分。

西周管形玉饰。青玉泛赭斑。圆管,一端略粗。器表琢螺旋式斜绕的龙纹,龙头有卷鼻与「目」字眼,龙身饰以重环纹。4.2公分x4.2公分x2.1公分。

西周小玉戈。墨灰半透明玉,有黑色芝麻点,沾有硃砂。援末端较窄,中间有稜脊,前锋尖锐带弯,双面刃,内作梯形,援与内交接处钻有一孔。9.4公分x1.4公分x0.4公分

西周小玉戈。灰墨玉,有芝麻点,沾有硃砂。援末端较窄,中间有稜脊,前锋尖锐不对称,双面刃,内作梯形,援与内交接处钻有一孔。9.1公分x1.3公分x0.45公分。

西周玉戈。淡绿色玉,表面有附著物。援略长、末端较窄,中间有稜脊,前锋尖锐,双面刃,内作梯形,援与内交接处钻有一孔。9.1公分x2.4公分x0.8公分。

西周早中期鹿形佩。淡绿色玉,沾有硃砂。身躯前倾,大鹿角雄赳赳的。颈部和臀部各钻一穿孔。长6.9公分高4公分厚0.33公分。

西周石鱼。灰白色玉石带赭斑。琢作鱼形,首窄尾宽,上下琢鳍,鳃及眼睛的线条简单,富古朴之趣,口上有一穿孔。7.5公分x2.7公分x0.3公分。

西周石鱼。灰白色玉石带赭斑。琢作鱼形,首窄尾宽,上下琢鳍,鳃及眼睛的线条简单,富古朴之趣,口上有一穿孔。7.7公分x3.1公分x0.3公分。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耳饰玦。青绿玉,表面沁成白色,背面微露原来的质感,有附著物。全器单面以双凹线琢几何变形纹。玦为一种耳饰。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耳饰玦。青绿玉,表面沁成白色,背面微露原来的质感,有附著物。全器单面以双凹线琢几何变形纹。玦为一种耳饰。

西周牙璋。青玉,玉色青灰,有白斑、赭斑及大半深褐沁色。全器为不规则长板形,刃部作斜弧线,柄部底边略斜。器身下半部有一孔,两侧各有齿棱凸出。28x7.1x0.4公分。

西周凤鸟纹小玉圭。玉色青绿,带有灰赭沁色。全器作片状长方形,器身以双线阴刻有长尾鸟纹,顶上并有一小穿。长10.7公分;宽3.2公分;厚0.49公分。

西周人龙纹玉饰。青灰色玉。雕一蹲踞状的侧面人像,上身部分为一吐舌龙头。人头顶上有一方形凸起,钻有一小穿,以备悬珮。宽2.3公分长6.4公分厚0.7公分。

西周凤纹玉石棕。灰白夹浅绿色玉石质,散布黑斑局部已变为浅褐色。雕一外方内圆,上下有射口的棕,外壁琢凤纹与抽象的龙纹与虎面纹。宽6公分高8.5公分。

西周弯形玉戈。深浅不匀的黄褐色玉,黏附硃砂与泥土。琢一弯戈,有不甚明显的中脊。内上近援处钻一圆穿。戈尖已断,尚可接合完整。平素无纹。

西周青绿玉石戈。杂然斑驳的青灰绿色玉石。琢一小戈,中脊与边线明显。约在援与内之间,有一小穿。平素无纹。最宽1.95公分长7.4公分最厚0.5公分。

西周早中期兔形佩。半透明淡绿色玉,有芝麻斑,表面有橘色附著物。雕作一兔,外轮廓形多方直,大眼睛,长耳贴背。线条简单。

西周早中期玉虎纹璜。器呈圆弧形,两端有小圆穿用以穿繫丝绳佩挂。两面花纹相同,雕两隻虎,虎头相背,虎面向外,张口瞋目,神情勇猛。长9.4公分肉宽2.7公分厚0.4公分。

西周玉饰件。青玉。鳞片形玉饰,单面双阴线刻纹,由上而下:有两个钩形纹、一倒「介」字形纹、一「U」形纹。背面有四个未穿透的圆凹。正面有白色摩擦的痕迹。这一件应可与其他饰件串联成一件大玉饰。3.7公分x2.5公分x0.5公分。

西周玉饰件。青玉。鳞片形玉饰,单面双阴线刻纹,由上而下:有两个钩形纹、一倒「介」字形纹、一「U」形纹。背面有四个未穿透的圆凹。这一件应可与其他饰件串联成一件大玉饰。3.65公分x2.6公分x0.45公分。

西周玉饰。青玉,表面沾有硃砂。长形,中间缩腰,上下各作三瓣僧帽形状,中间瓣呈「介」字结构,腰凸雕两道三条一组弦纹。背面平面,有四个未穿透的小圆凹。长4.04公分宽2.4公分厚0.46公分。

西周早中期鸟形佩。绿色玉,大部分呈白色。作鸟形,长尾巴,首微扬,头上一大束羽冠,姿态生动。双面阴刻纹饰。胸口钻有一孔,用来繫绳佩挂。长6.92公分高2.6公分厚0.4公分。

西周玉戈。玉质,色泽青灰泛白,有灰色线条纹路。全器作前端尖锋的长方体,援部有刃作中锋。内部成方形,前方有一孔,孔为双面钻。33x6.2x0.5公分援宽6.0公分内宽6.5公分厚0.61公分。

西周凤纹柄形器。灰白玉质,沾有硃砂。器作近梯形的片状柄形器,厚薄不匀。窄端两面削薄,可用以插嵌于它物之上。器之二面均琢长尾凤鸟纹,器之外缘,雕齿稜,有两处齿稜尖端已断缺。长9.4公分最宽3.6公分最厚0.55公分。

西周弯内玉戈。玉质已深沁为牙黄色,黏附少量硃砂。琢一小戈,有不明显的中脊。内部向下弯曲,内之上近援部处,钻一小穿。戈尖早已残断,并已磨秃,刃线上有少许伤缺。平素无纹。最宽2.45公分长8.7公分最厚0.4公分。

西周白化玉戈。质已深沁为不透明的牙黄色,黏附少量褐色物质。琢一小戈,援部与内部略呈直条形,仅以小凹陷分隔,无中脊,有边线。内上钻一小穿。平素无纹。最宽1.4公分长11.67公分最厚0.32公分。

西周玉戈。碧玉,有大片白色斑。援直,前锋尖锐,双面刃,内作梯形,援与内交接处钻有一孔。戈原作武器之用,玉戈则不一定为了实用目的,可能用来炫燿武力。13.5公分x2.4公分x0.2公分。

西周晚期耳饰玦。青白玉,玉色匀淨,表面涂朱砂,半透明。圆整,中孔、外缘、缺等均切割齐整。两面饰蟠虺纹,花纹略微不同;两件一对。直径3.84公分孔径1.29公分。国立故宫博物院。厚0.43公分缺宽0.25公分。

西周晚期耳饰玦。青白玉,玉色匀淨,表面涂朱砂,半透明。圆整,中孔、外缘、缺等均切割齐整。两面饰蟠虺纹,花纹略微不同;两件一对。直径3.82公分孔径1.27公分厚0.44公分缺宽0.28公分。

西周早中期龙纹璜。青黄玉质,部分玉质呈褐色,局部受沁白化,器表残留有硃砂以及其他附著物。玉璜两面装饰相同的龙纹,每面皆以斜对角构图的形式设计双龙,左右两端为龙首,龙身饰以接续的垂鳞纹(重环纹),并依沿玉璜外廓以及中央的弧形饰带向中轴延伸收尾;龙首、龙身以及中央弧形饰带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则填饰西周昭穆时期常见的羽纹。8.1公分x2.8公分x0.6公分。

西周龙纹玉珮。青黄色玉,表面局部沁作灰白色,并略带硃砂。单面雕纹,背面光素,但留有切割痕。雕作回首吐舌的龙纹玉嵌饰一对。龙头后鬣髮上卷,形成小圆穿,舌尖上卷亦形成小圆穿,二小穿均可用以穿繫佩戴。一侧由底面至侧面,各钻有一小穿,以利固定。长约8公分。

西周龙纹玉珮。青黄色玉,表面局部沁作灰白色,并略带硃砂。单面雕纹,背面光素,但留有切割痕。雕作回首吐舌的龙纹玉嵌饰一对。龙头后鬣髮上卷,形成小圆穿,舌尖上卷亦形成小圆穿,二小穿均可用以穿繫佩戴。一侧由底面至侧面,各钻有一小穿,以利固定。长约8公分。

西周牙璧。青黄玉,局部泛赭色。牙璧是圆璧的变体,在其外缘有等距之「牙」,牙与牙之间的器缘,又加饰成组的小「齿」。此器共有三牙,每组齿为六小凸齿。器形不甚规整,中孔不圆,厚薄不匀,并留有一直条切割痕。两面纹同,为等距离的同向圆弧勾纹。外径最大9.8公分孔径5.1-5.3公分。

西周玉饰件。青白玉。长形,上缘有两个凹构成三叉形。有学者称其为「鳞片形玉饰」。单面双阴线刻纹,由上而下:有两个钩形纹、一倒「介」字形纹、一「U」形纹,推测为动物面的抽象表现。背面有四个穿孔,每个孔均由背面钻向侧边。这一件应可与其他饰件串联成一件大玉饰。3.65公分x2.6公分x0.5公分。

西周玉饰件。青白玉。长形,上缘有两个凹构成三叉形。有学者称其为「鳞片形玉饰」。单面双阴线刻纹,由上而下:有两个钩形纹、一倒「介」字形纹、一「U」形纹,推测为动物面的抽象表现。背面有四个穿孔,每个孔均由背面钻向侧边。这一件应可与其他饰件串联成一件大玉饰。3.7公分x2.6公分x0.5公分。

西周玉饰件。青白玉。长形,上缘有两个凹构成三叉形。有学者称其为「鳞片形玉饰」。单面双阴线刻纹,由上而下:有两个钩形纹、一倒「介」字形纹、一「U」形纹,推测为动物面的抽象表现。背面有四个穿孔,每个孔均由背面钻向侧边。这一件应可与其他饰件串联成一件大玉饰。3.7公分x2.6公分x0.5公分。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tz/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