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基本特征 > 百日咳l特异性咳嗽

百日咳l特异性咳嗽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患儿年龄越小越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百日咳为全球性疾病,传染性强,与麻疹、水痘相仿,密切接触的易感儿中90%以上患病。全年均可发病,虽以冬春季较多,多为散发。各年龄均可得病。但好发于婴儿和幼龄儿童。约2/3的病例为7岁以下的小儿,我院的资料以3个月内最为多见。

百日咳杆菌是百日咳的病原菌,尚有副百日咳杆菌形态与百日咳杆菌相似,后者可引起类似百日咳的呼吸道症状,但与百日咳杆菌无交叉免疫。病人(包括不典型的病例)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无症状带菌者也可传播本病。近年来青少年和成人病例均有增多趋势,呈现青少年和成人病例传染婴幼儿趋势。百日咳杆菌进入人体后,细菌在上皮细胞粘着、繁殖后可引起支气管上皮的中层和基层坏死,伴中性粒细胞侵润,粘液分泌增多,纤毛损害,影响粘液的排除,粘液持续刺激支气管粘膜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剧烈的连续性咳嗽。也有人认为痉咳是咳嗽中枢对该菌过敏所致。

此病潜伏期一般是7~14天,早期可有微烧、打喷嚏,咳嗽,如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样,但咳嗽会渐渐加重,夜里重,并很快演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剧烈时,可有大、小便失禁,双手握拳屈肘、两眼圆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头向前倾、张口伸舌、唇色紫绀等,表情极其痛苦,呕吐后方告结束;如此反复发作多次,直至咯出粘稠痰液为止。轻者一日数次,重者一日数十次,以夜间为多。患儿眼睑可出现浮肿,两唇灰暗,经常呕吐还可造成营养不良。如无继发感染,患儿一般体温正常,肺部无阳性体征或有不固定的啰音。

一般痉挛性咳嗽第3周达高峰,以后咳嗽逐渐减轻。病程长短不一,短的只有1~2周,长的可达3~4个月。

新生儿和幼婴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摒气及紫绀,易致窒息、惊厥。

小儿常见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常在痉咳期发生,以间质性肺炎为主,但常由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也有痉咳时引起吸入性肺炎及肺气肿或肺不张;如支气管粘膜及肺间质破坏,日后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因脑组织缺氧、充血、颅内出血,损伤脑细胞和细菌毒素可致有意识障碍、惊厥等,称百日咳脑病。舌系带与下切齿磨擦而致舌系带溃疡,由于剧咳时腹腔压力增高,可致脐疝、腹股沟疝、直肠脱垂等。

根据接触史及典型的痉咳期表现,如无典型痉咳者可结合典型血象改变,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细菌培养和特异的血清学检查。对各年龄组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特别有痉咳症状者,均需考虑本病的可能,作进一步的检测。

起病第1周末及痉咳早期,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一般在2万~3万/mm3或更高,淋巴细胞占60%~80%。起病初取鼻咽拭子、痉咳期用咳碟法收集标本,用B-G培养基作细菌培养可发现百日咳杆菌。国外PCR法检测百日咳杆菌核酸已成为重要手段,我院开展双重PCR法检测多年,使数百例百日咳得以确诊。

“类百日咳综合征”或“类百日咳综合征”是指临床症状、肺部X线表现和血象所见,与典型百日咳非常相似,但病原学无百日咳杆菌;其致病原多为腺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和副百日咳杆菌等;衣原体感染可有类似百日咳样咳嗽,但无鸡鸣样回声。副百日咳杆菌引起者症状轻,病程短。

百日咳的治疗需按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小儿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可防止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抗生素治疗应用于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可降低传染性,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红霉素每日40~50mg/kg,分3~4次口服,连服7~14天。沙丁胺醇0.5mg/kg能减轻咳嗽症状;氯丙嗪等可减少夜间咳嗽,有利睡眠。皮质激素只短期应用于危重患者,如幼婴或有脑病者。

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是防止传播的最好方法隔离期限从发病时开始至40天。10岁以下的与病人有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隔离期满即可接受预防接种;10岁以上小儿不用隔离,但也要观察14天。

可注射白百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剂预防,这是预防百日咳最好的方法。应强调必须完成全部三次注射才能得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婴儿接触病人后给红霉素预防,每日50mg/kg,分4次口服,连用10~14天。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
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jbtz/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