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医院 > 朔州日报bull金龙池副刊2
朔州日报bull金龙池副刊2
诗词路上点滴录
陈永胜
我的诗词集《陈永胜诗选》已和读者见面了。日前朔州诗词学会会长庄满嘱咐我写点感想之类的东西。那就写一点吧,我也正有此意。
年朔州诗词学会成立。庄满随即鼓动我写诗,加入他们的队伍。看到我犹犹豫豫的样子后便说:“怕啥哩,试试吧。你有很好的文字功夫,涉猎也比较广泛,一定能行。练吧,先从绝句学起。”
说实话,我对“学诗先从绝句起”这句话是很有疑问的。可是,既然要拜庄满为师,就应当听从老师的安排。绝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诗,只有四句,但它同样讲究平仄和粘,讲究起承转合。因此说“小诗”不小。
经过近十年的创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绝句是基础,一上手就写律诗、词和曲的做法,是一个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办法,甚至会走不下去,半途而废。
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诗词也不例外。
我们知道,古代人有古代人的生活,当代人有当代人的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目前有不少的人在诗词创作中远离现实,一味地仿古和泥古,虽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但读者并不买他的账。原因就是他没有反映出现代生活的气息,很难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古色古香的仿古派是没有前途的,不要说经受时代的检验了,眼下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中华诗词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学体裁,它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一颗皇冠。自从有了《诗经》,这颗皇冠就一直闪耀到了今天。那么,若要问它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何处?简言之,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诗词要讲究赋比兴的完美结合。
仅仅有赋不叫诗,比和兴才是诗词的魅力所在。这就要求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诗人要展开广阔的想象空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诗句,如果离开想象,也就是离开“比”,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
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是指导诗词创作多与少的一盏明灯。
有一位诗词爱好者,自己给自己立下指标,一天最少写三首。于是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一年下来,果然写下一千首,三年就是三千首。从数量上来说是十分可观的,陆游也比不上。可是质量如何呢?九百首是不合格的,及格的不到一百首,比较好的仅仅七八首而已。庄满说,这种做法如果不改变,诗词的大门永远也踢不开。
还有一位诗词爱好者,规定自己一年不超十首。于是精雕细刻,反复修改,主题来回变换。结果是到最后没了主意。
这两种写诗的人,不能说不辛苦,但进步不大,原因就是没有弄清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忘记了有感而发是诗词创作的原动力。人为的规定自己一年写多少首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无韵不成诗,写诗离不开用韵。
目前,中华诗词学会对用韵的办法是,“新韵旧韵,双规并行,但一首诗中不能混韵”。于是,有读者问,到底是新韵好呢还是旧韵好呢?就眼下的实践而言,很难一句话说清楚这个问题。但从音韵学发展的规律来看,新韵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所谓的新韵是指以现代汉语拼音为规范而制定的韵律,比如目前中华诗词学会制定的《中华新韵(十四韵)》;旧韵则指的是宋代的《平水韵》以及后来的《诗韵合璧》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推广了普通话,如今已经深入人心。这也给使用新韵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使用旧韵,不但难学难记,而且如果用普通话来朗读,很多地方就难以朗朗上口。
其实,《平水韵》有很多地方是不科学的,比如“一东”、“二冬”,“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古代人也是很难分清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到了清代的《词林正韵》,“东冬”和“寒删”就已经归为一个韵部了。令人不解的是《词林正韵》仅限创作词、曲使用,诗则死守着《平水韵》不放。
我们朔州诗词学会提倡使用新韵,且为之做了不懈的努力。我的诗集中,除去两首《念奴娇》词外,都是新韵。
新诗也是诗。
《朔州诗雨》创刊后,庄满有个观点叫做“四路诗”并进,也就是不排除新诗和信天游。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喜欢写格律诗的人总认为新诗不是诗,嗤之以鼻。其实,真正的新诗也是从旧体诗中继承而来的,它也讲究赋比兴,它也讲究韵律美。
从创作的实践看,各类体裁的诗词都写一点,没有什么坏处,好处却是明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互相借鉴,开阔视野。在这一点上,我做的很不够,与庄满等同仁比,新诗的数量是很少的。
诗词创作离不开诗评。
《朔州诗雨》创刊后总编辑庄满对我说:“诗词创作离不开诗评的推动,你也擅长评论,试着给咱们的‘诗雨’写点诗评吧。”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有针对性地给朔州的诗人新作写起诗评来。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大多数诗人和读者的好评,有不少读者说,是先看了我的诗评后才又返回头看原作的。
年,受庄满重托,担任《朔州诗雨》执行总编辑,诗评的工作似乎更加义不容辞了。事实证明,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实事求是的诗评,对诗词的创作和繁荣是有推动作用的。
功夫在诗外。
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说过的一句经典,它告诫写诗的人千万不能就诗而写诗。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早已突破了诗词的领域,似乎适合所有的文艺领域和社会领域。
所谓的功夫在诗外,说白了就是要诗人们多向自然、科学和书本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写起诗来才有可能意到笔到,才有可能联想丰富,才有可能理趣盎然。
艺术无止境,功夫永远在诗外。这也说明,写诗是个慢功夫,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
以上八个方面的一点体会,是我近十年来跟着庄满先生学诗得到的具体收获。无疑,这是受益终身的。
有不少读者曾问我写诗有无“秘方”,我说哪有什么秘方。他们听后都有些大失所望,往往以为我不是保守就是故作神秘而不肯示人。那好,如果一定要我说有“秘方“,那不是别的,就是上面的这些点滴收获。
七绝·与高有才院长一席谈
庄满
早饭是金君拜金,馒头牛奶养精神。
人间万事情多少?有病方知患者心。
正史说孔明
董荣
谨慎空城计,愚忠尽瘁心。
怪《三国演义》,伪百代神人。
七绝三首
李成斌
叹诸葛亮
六出蜀地强伐魏,一意孤行赌远征。
国力空乏兵厌战,无功命丧夜营中。
忆儿时过年
少小天天盼过年,穿新脱旧夜难眠。
黎明悄入邻家院,细细搜寻未响鞭。
致张新平诗友
从小将军手牵手,钢枪闪闪铸军魂。
女儿长大英雄气,不让须眉技艺神。
雁丘
王彩蜜
滚滚逝去的汾河水,
涤净了千年尘沙。
带走了流年岁月,
却留下一段不朽的佳话。
一对春来秋往的大雁,
形影不离,双飞双宿。
吟诵千年情话,呢喃美丽誓言。
飞翔蓝天碧空,漫赏云卷云舒。
挽一缕清风慢拂,
清清汾河倒映翩翩身姿。
约一场细雨潇洒,
绿绿芦苇留下袅袅相思。
美丽的童话突然被揉碎,
至爱魂断在无情猎人箭下。
天际响彻哀婉悽恻悲鸣,
刹那间雨狂风煞。
未来的万水千山,
形影孤单的我怎么上路?
再无爱侣同趣共苦,
曾经生死契阔怎能相负?
既然命运无法自主,
那就毅然奔赴宿命的约定。
一起守望日夜流淌的爱河,
用生命应证这忠贞不渝的爱情。
赶考途经的少年被深深感动,
掩埋垒石填词刻字凭吊。
慨问世间情为何物?
生死至情不再是虚无缥缈。
雁丘的故事使文人墨客纷纷而至,
满眼萧瑟荒野枯树。
黄昏泛出漠漠孤烟,
凄恻动人的爱情更加酸楚。
风凄凄雨潇潇,
连老天都在嫉妒。
莺燕死后都悄入黄土,
殉情的大雁留芳千古!
注:雁丘,位于太原汾河之岸。
军嫂
郭继堂
无论是前世今生
还是梦中的约定
你有缘于军人
献出了一腔火热的情
你虽不是兵
心却走进了绿色的军营
呵护着祖国的钢铁长城
你选择了军人
没有了花前月下
抛弃了河畔柳莺
度过了漫漫的孤独
守恋着寂寞的心境
蕴含着几多理解和宽容
抚慰着戍边赤子的念情
你接纳了军人
默拥着短聚的柔情
享受着漫长的思念
祝福人民军队向前进
撑起一片幸福的天空
献上千万曲励志的歌
唱响祖国无限的安宁
桑干河情深
赵贵平
伫立在你身旁
任轻风拂过脸庞
清清的桑干河
日夜在流淌
你把一方土地滋养
你孕育了文明宝藏
你双手捧出了奶香
哺育着儿女成长
美丽的桑干河
我深情地眷恋你
走到天涯海角
我总是思念我的家乡
依偎在你身旁
闻浪花淡淡清香
奔涌的桑干河
像一首绝唱
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太阳
飘荡着传统秧歌的嗨腔
你托起了灿烂明珠
滚滚能源流向四方
亲亲桑干河啊
我深深地向往你
无论身在何方
我还是爱着我的故乡
感赋
田鹏程
我本布衣,耕田种地。
有幸入群,满心欢喜。
跟师学习,增长诗艺。
品味佳作,心旷神怡。
练习写诗,古风做起。
腹中无墨,手显着急。
庄师鼓励,不言放弃。
多读多写,慢悟奥秘。
胸无大志,谈何成器。
抒发心声,悠悠乐趣。
七绝·无题
王慧芳
半瓣诗心清淡茶,悠闲对月赏菊花。
时光不老轮回渡,谁主沉浮乘紫霞?
七绝·寄语“三八”(外一)
殷海华
女人自古少尊严,呐喊维权越百年。
共产阳光无限美,巾帼撑起半边天。
七绝·育苗
浩荡春风百草萌,林园正育万株松。
催芽整地披星月,汗水勤浇碧浪腾。
七绝·“三八”妇女节而歌
杨泽润
绣红今日小康梦,唱响人间正气歌。
岁岁“三八”花绽放,争奇斗艳醉银河。
七绝·三八节赠妻
李成斌
未曾恋爱岂无情?风雨同舟大半生。
锅碗瓢盆淘日月,苍茫暗夜掌明灯。
七绝·三八妇女节
张茂贵
桃花三月清风缀,十里梨园尔最菲。
丽日碧空西岭踏,寻春愜得帅哥陪。
七绝·贺“三八”妇女节
吕剑锋
女人昔日绕锅台,脸面荣光谁给哉?
浩荡党恩心里揣,半边天亮展英才!
七绝·三八节写给同事
李桃
一束鲜花手染香,嫣然巧笑俏红妆。
杏坛挥汗情无悔,共育小苗成栋梁。
三八颂
董相
三八娇阳分外红,艳装锦簇竞相拥。
温暖有你家和睦,风雨同舟万千情。
随感(外一)
温孝贤
巾帼撑起半边天,风雨同舟绣锦篇。
似水柔情播大爱,花开朵朵靓人间。
七绝·回村过年偶感
回老家陪老母亲(九十八岁)过了个年,感触颇深。
星斗满天眨眼瞭,又闻鸡早唱晨谣。
村前郭外清如许,霾雾何曾到远郊?
五绝·随感
朱志新
几度梅花放,三八靓舞台。
历经风雪雨,韵味自然来。
五绝·献给妻子
杨泽润
迢迢千里路,恩爱配鸳鸯。
汗洒三十载,心香涌大江。
大同行
王国相
致安大钧老友
二十年后重相逢,笑貌依然情义浓。
热情招待频把酒,千言万语乐融融。
致刘卫平、胡怀生二同志
(正月十六夜晚,我们一行三人赴同参观古城灯会。欣逢原市政协副主席刘卫平、日报社长胡怀生两位送棉大衣派车接送,陪同游览。非常感谢,遂诗以谢之。)
卫平怀生两弟兄,一见如故捧笑容。
花灯璀璨不尽意,人间无价是真情。
观灯展
十五月亮十六圆,吾赴大同观灯展。
天上群星眨眼频,地下彩灯闪奇艳。
雕绘阁楼霓虹飞,金鸡报春尽朝晖。
不夜云城人如水,万紫千红引响雷。
欢歌笑语观盛景,心旷神怡话新风。
古城灯会君给力,社会经济获双赢。
诗三首
李桃
七律·林黛玉
三生石畔承甘露,浊世红尘化泪偿。
步步留心心易碎,时时在意意微凉。
倾城颜色眉常蹙,咏絮才华韵自扬。
一缕香魂归大梦,犹吟冷月映寒塘。
七绝·题李清照
帘卷西风花易瘦,倚楼无语理瑶琴。
寻寻觅觅情何寄,一卷诗书千古吟。
七绝·琵琶女
江水幽幽月色残,客中孤影起心酸。
琵琶一曲相思寄,霜叶迎风瑟瑟寒。
诗四首
李秀萍
春
冬去又春归,风动花相随。
枯木重添绿,万物新梦追。
感怀
一
脑梗悔恨后遗症,癫痫抽风又头疼。
口齿不清舌僵硬,春秋寻医千里行。
二
朔州诗雨大舞台,诗画人生百花开。
庄师带我学风雅,脑残嘴歪乐开怀。
三
诗雨群里多友爱,妙诗好字太精彩。
养病难得心态佳,人生无处不感慨。
雪
张玲慧
望着窗外盈盈飘洒的雪花,
口中品尝着香喷喷的热茶。
乏了困了,
挂上耳机聆听那轻歌曼舞的音乐,
好一幅悠然自得的诗画!
追梦
孙进娟
中年追梦征途遥,登攀诗山倍煎熬。
夜半梦醒思潮涌,笔底柔情也堪豪。
孩子放假了
吴月英
箭离弦猛甩书包。紧把屏盯,欲把歌飘。忐忑回眸,如山作业,母爱盯梢。吮墨汁量线角。闻鸡舞诵英标。分数飙高,眼镜加圈,可有虹桥?
兔殇
陈春
山间一灵物,无端遭围捕。
母死幼兔哭,味美怎下肚?
奶奶的家训
杨晓兰
我的奶奶出身大户人家,她的父亲是三十年代的大学生,虽然家道中落后嫁到我爷爷家这样的蓬门小户,但在治理家庭,教育后辈以及为人处世上,奶奶总是遵循着自己的原则和分寸。
奶奶常说的一句话是“勤谨勤谨,衣饭随身”,这里的“勤谨”就是“勤劳”的意思,奶奶一辈子都在践行着这句话。早年间,奶奶跟随爷爷在口泉当工人,家里孩子多,奶奶就在矿山附近开荒种地,她种倭瓜、种山药、萝卜,即便在三年困难时期,家里也没断过顿。我小时候,每每家里吃鸡,奶奶总会从鸡脑袋里撬出一个东西,样子类似于一个人被绑着跪在那里,奶奶说这是奸臣秦桧,吃了秦桧,人就变得勤劳智慧。我一直不敢吃那个东西,但对“勤劳出智慧”的体会却是越来越深。
“好汉不花尽手钱”,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不要把手里的钱都花光,要有点积蓄,积谷防饥,以备不时之需。她给我们讲,有一家人过日子很节俭,吃完稠粥,铲下的锅巴都要晾干攒起来。有一年遭了灾,有不少人饿死在逃荒的路上,这家人就凭着一口袋干锅巴活着走到了口外有粮食的地方。
“忍为高,和为贵。”奶奶一辈子不出恶言,不行恶事,从来没听她像村里女人们一样破口大骂,即便被人欺负也不曾恶语相加。遇到不可理喻的人,她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与他们一般见识,她说狗咬人一口,人却不能去咬狗,否则,人也便沦落到了狗的地步。一来二去,那些人反倒很没趣,也就不好意思再做什么出格的事了。
村里有个孤儿,因为没有父母教育,异常顽劣,经常小偷小摸,村里人说起这个孩子,什么难听的诅咒都说得出口,这孩子也便破罐破摔,变本加厉地作害。但他从来不偷我们家的东西,即便大门敞开着,也不会偷拿一根柴火。因为奶奶包括我们家人,都不曾辱骂他。
奶奶不抱怨,总是一味隐忍,在她眼里,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爷爷爱赌钱,奶奶带领孩子们辛辛苦苦喂一年的猪,没等到年底就是人家的了。爷爷欠了赌账,人家逼上门来,奶奶总是尽量还上,奶奶的这种软弱成就了爷爷的“好赌风”,使他不至于在人前被人奚落、取笑。不幸的遭遇淬炼了奶奶的坚强,她不曾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泄气,她苦心经营,希望换的浪子回头,但爷爷的执迷不悟丝毫不逊于她对生活的执着热情,她用心修补窟窿,以坚强逼退乌云,温暖生活的苍凉。过年了,孩子们没有新衣裳,旧衣裳也要洗的干干净净;换不起窗纸,就剪几朵窗花贴上。总之,是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奶奶的一生是艰辛的,八岁失父,家道中落,都说女人嫁人是二次投胎,偏偏遇人不淑。但奶奶从不抱怨,爷爷去世后,我曾问过奶奶:您恨我爷爷吗?奶奶说不恨,奶奶说你爷爷一辈子活的稀里糊涂,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怜!
多年以后,我反复玩味奶奶这句话,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做一个明白事理且强大的人,这世界,没有什么可以打倒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