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医院 > 时而暴热时而暴雨的夏天,一道中医清补
时而暴热时而暴雨的夏天,一道中医清补
本期导读炎炎夏日,你需要这道中医「清补凉」!「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最近的天气,恰好诠释了这句话。眼看着上一秒还是烈日当空,转眼就乌云密布、暴雨倾盆。烈日、暴雨无缝连接,暑热裹挟着地湿,怎一个闷字了得!身边不少人都出现了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头晕昏沉等不适,体质敏感的人就更难受了:胸闷气短、烦躁失眠、脘腹胀闷等接连而来,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图源:摄图网因此,在当下时节,学会用聪明的法子解暑去湿,避免为暑湿所「困」,显得尤为重要。倦怠乏力、不思饮食,罪魁祸首是「暑湿」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加之气温交叉变化,放晴时暴热,下雨时阴凉,因此暑湿最易袭人。暑为阳邪,扰神伤津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伤暑,即感受暑邪,汗出过多,耗伤津气所致。所谓「暑易伤气」,暑性炎热,能够蒸腾津液,易出现恶热、汗多、口渴、尿黄等症状;暑病一般表现为汗多、气随汗泄,故容易产生四肢疲乏、脉虚数的症状。图源:摄图网中暑,人在夏令烈日之下劳动过久,暑热炎蒸,上扰清窍,内灼神明,出现昏倒等症状。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湿」,就是体内的「水液不归正化」、不能正常的输布代谢以从小便、汗液、粪便中排除,而停留在体内引起的病症。感受「湿邪」时,会全身困重、四肢酸沉、胃口差、大便溏稀等。「湿」有内外之分,外湿自然指的是周围环境的水分多、湿气大;而内湿则是指由于人体脾的运化、输布功能失常,身体里的水分不能正常排泄,过多地停留在体内,所以,内湿的人会有水肿的迹象。湿性重着粘滞,阴碍气机,清阳失宣,故会出现头胀而痛,胸前作闷,体倦,身重而痛等症状;湿邪与卫气相争,会出现发热,汗出而热不退等症状;图源:摄图网湿邪弥漫全身,阳气不得敷布,容易出现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濡弱等症状;湿邪侵入关节,气血不畅,会出现关节酸痛的症状,湿性重滞,故感受重着,临床称之为「着痹」。暑多挟湿,伤人为患暑季多雨而潮湿,尤其在江河湖泊或近海之滨,若天气转热,则容易出现水湿蒸腾,湿气弥漫,人若长期处于此种环境,易患暑湿之邪。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暑》中记载:「天之暑热一动,地之湿浊自腾,人在蒸淫热迫之中,若正气设或有隙,则邪从口鼻吸入,气分先阻,上焦清肃不行,输化之机失其常度,水谷之精微亦蕴结而为湿也。」故暑病必挟湿者,即此义耳。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还有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一道中医「清补凉」助你消暑祛湿,清爽一夏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南方夏天的特点是湿热,「热」以「凉」克之,「湿」以「清」驱之。故而,夏季养生的关键当为:清热、祛湿,又因脾是运化湿气的关键,同时也要兼顾补脾健脾。因此,夏日保健原则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清」、「补」、「凉」。不过这个清补凉并不是我们经常吃的甜品!而是中医针对暑湿之邪的3个原则:清,意思是清除,即祛湿、清热,通过发汗、利小便等方法把夏季暑湿之邪清除;补,并不是进补,而是健运的意思,主要针对脾脏,通过健运脾胃,恢复人体水液代谢,促进正常吸收;凉,则主要针对暑热,需要凉降、润降,防止火热扰神,保护津液。清——清热祛湿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长夏季节高温而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指长」。夏季多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一种正常偏性。图源:摄图网在暑湿季节,只要规律生活,湿邪不会给人造成多大的问题,随着季节的变化,湿邪自然就会消退。部分人需要通过食疗,辅助祛除体内的湿邪,推荐薏苡仁茯苓养胃粥。补——健脾补脾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等症状。现实中,很多人犯的一个祛湿误区是:有湿时只忙着祛湿,而不懂得健脾,导致旧湿气走了,新湿气又来,一直除湿但一直都除不完。那是因为忽略了健脾。脾虚湿困时,应健运脾来帮助去湿,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好途径。温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淮山药、莲子、芡实、鸭子等。凉——消暑防暑图源:摄图网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因为暑邪侵入人体后,则人体腠里大开,而大量出汗,使人体内的水和盐大量排出,导致体液急剧减少,表现为口干舌燥,口渴思饮,小便赤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当体内的水分和盐份得不到及时补充时,这就严重地耗了体内之元气,常常出现一些面色苍白、昏迷不醒等症状。因此,在盛夏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暑。夏日解暑可以喝热茶,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在防暑过程中,还要注意预防「冷气病」和发生。可以适当吃一点可以清热解毒的食材,如绿豆、冰糖等。炎热的夏日,还可以喝点桂圆红枣雪耳汤。桂圆红枣雪耳汤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原则,既清热解暑又补脾。桂圆味甘,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功效,红枣则可以健脾益气,两者搭配可以健脾益气养神,尤其适合夏日伤脾耗气易烦躁的情况,同时搭配雪耳清润不腻,再加上冰糖清热解毒,可以起到解暑阴的作用,是暑湿天气的养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