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医院 > 庇护城市水脉激活山水灵气
庇护城市水脉激活山水灵气
庇护城市水脉激活山水灵气
原标题:庇护城市水脉激活山水灵气
随着生态文明从纳入“5位一体”战略布局到写入“10三五”计划,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良的目标进一步凸显。
11月4日,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装备展览会(下称“水博会”)将正式开幕,来自全国的相干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总计1500人云集珠海,展现行业发展成果,分析行业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中国城镇水务发展趋势。
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实践。在全国经济和环境“双转型”的关键时期,本届中国水博会落户珠海,是对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高度认可。
水利万物。近年来,珠海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勤俭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建立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区域典范。
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珠海践行特区使命,从理念、制度、管理等多方位进行系统谋划,如打造海绵城市治理城市“内涝”、推出“河长制”强化河涌治理、推动“智慧水务”优化供水管理等举措,既体现了绿色、创新、同享等寻求,对切实改良水环境、促进大众福祉、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正为全国水生态文明作出新探索。
理念创新??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走进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北部永2村口的1号雨水湖,这里碧波荡漾,风光旖旎。这个今年5月建成的1号雨水湖建设工程整体布置与105国道排洪渠紧密配合,洪水来时可开闸收水,枯水期又可开闸放水补给周边河涌,可谓一箭双雕。
这是珠海建设“海绵城市”的最新探索。
面对日趋加大的排洪排涝压力,我国正加大力度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海滨城市,珠海的雨季较长,尤其是台风季会给排洪排涝的市政设施带来较大压力。因此,鉴戒世界先进城市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珠海不断更新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在“海绵城市”上早已有所谋划。
目前,珠海正全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即通过对现有绿地、河湖及道路系统、小区绿地和分散式排水管进行系统整合,充分利用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蓄功能,提高城市的渗水能力,使水源得以修养、田园得以保存、生态得以循环。
珠海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珠海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以横琴新区、西部生态新城为示范,率先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打造资源勤俭、环境友好的低冲击示范城区和示范项目。
到2017年底,珠海计划新建城区中透水性地面占区内道路广场用地百分比到达40,水域面积超过10,河湖生态护岸比例到达70,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渗水率,营建稳定、安全的生态格局,力争成为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副主任李海龙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使珠海整座城市变成容量巨大的“蓄水池”,可实现防治内涝、勤俭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等多重目标,这将为珠海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添上生动的一笔。
制度创新??“河长制”为治水戴上“紧箍圈”
漫步于前山河,昔日杂草丛生、脏乱的江边河滩变成了集休闲广场、观光平台、亲水栈道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全长约8千米的前山河是珠海的母亲河,但此前受上下游工业影响,污染日趋加重。针对这个社会各界尤其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珠海以“一河两涌”截污清淤、面源治理、堤防岸线和道路建设为突破口,近年来积极推动前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效果明显,使市民大众在共建同享发展中有了更多取得感。
“前山河变干净了,鱼儿也多了起来,我们有了更好的休闲环境,也会更加爱惜这个母亲河。”常在前山河畔钓鱼的黄万春说。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止是前山河,在“涉水治污”组合拳的作用之下,愈来愈多河涌朝着“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迈进。
在诸多举措中,“河长制”可谓珠海以体制机制创新倒逼河涌治理的关键之举:如今,珠海全市197条区管河涌(62条)、沟渠(135条)全部实行属地行政首长负责制,初步建立了属地分级的“河长、涌长、渠长、段长”格化排水分区责任制,构成河长领衔、各方联动、全民治水的大络,获得良好成效。
作为三板涌(三板闸——三板尾闸)河长,金湾区红旗镇镇长郑罗天一有时间便去河边转转,听听村民对河涌水质的看法,研究对策。“河长不是职务,是一种责任,自己也会想着去做好。”郑罗天说。
下一步,珠海还将创新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模式,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河涌整治从常规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管理创新??“数据矩阵”促进“智慧水务”
服务常住人口约160万、面积近1700平方公里、总用水户到达64.4万户……珠海的城市供水系统仿若一个庞大的“地下宫殿”,如何进行高效管理,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珠海水务团体着力构建“智慧水务”体系,利用物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完成“9大业务系统”,通过“数据矩
据介绍,这九大业务系统包括生产自动化、OA系统、营销管理系统、GIS(供水管地理信息系统)、热线系统、调度报表系统、生产统计系统、报装系统、调度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部供水生产服务进程。
比如,依托供水管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等水务行业先进技术,珠海可以实时在线监控水质、水压、水量信息,公道调度分配,优化供水结构,下降供水能耗。
珠海市水务团体相干负责人表示,“智慧水务”的建设将海量、无序数据转化为具有更强辨析决策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源,推动供水调度、水质跟踪和企业运营的一站式、精细化管理,做到“运筹于千里以外”,既可以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也进一步提高了珠海城镇水务发展的水平。
计划
建5大水资源体系
完成33条河涌整治
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珠海下一步将构建5大水资源体系,包括稳固可靠的水安全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严格集约的水管理体系、水乡特点的水文化体系,打造以“1山三河百村落,两带三园百海岛”的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努力建成“最适合居住、最适合创业、最富有魅力”的海滨山水城市。
依照计划,2015年至2017年,珠海将实行前山河流域整治与修复工程、斗门“四小连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国家海岛水资源调查与综合示范基地、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幸福村居”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金湾大门口水道引水工程、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竹洲水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和香洲美丽湾建设等9大示范项目,不
到2017年底,珠海全市61条重点河涌截污整治要到达地表水IV类质量标准,并完成33条小河涌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前山河、天沐河、黄杨河的生态景观,完成野狸岛公园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工程。到2020年底,全市151条河渠水质基本到达水环境功能要求,优秀水质断面比例到达80以上。
撰文罗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