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医院 > 连载跟我学中医39丨十二经脉手

连载跟我学中医39丨十二经脉手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一、手太阴肺经(LungMeridianofHand-Taiyin,LU.)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

  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于胃、气管、喉咙联系。

(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举例

  1.尺泽(Chǐzé,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太渊(Tàiyuān,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LargeIntestineMeridianofHand-Yangming,LI.)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食指→合谷两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并于口、下齿、鼻联系。

(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胃肠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举例:

1.合谷(Hégǔ,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2.曲池(Qūchí,LI11)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操作]直刺1~1.5寸。

  [附注]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作者/夏婧(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2.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鼻旁→目下→面周围→缺盆→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大趾→次趾→中趾。

  体内联系:

  属胃,络脾。并于鼻、目、上齿、口唇、喉咙、乳房联系。

  (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二)常用腧穴举例:

  1.梁丘郄穴

  [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操作]直刺1~1.2寸。

  2.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操作]直刺1~2寸。

  [附注]参考资料:1、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2、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3、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4、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作者/夏婧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2.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大趾→下肢内侧中、前缘→胸腹第三侧线。

  体内联系:

  属脾,络胃。并于心、咽、舌联系。

(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三)常用腧穴举例:

  1.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2.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操作]直刺1~2寸。(作者/夏婧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手少阴心经循行:起于心中,出来后隶属于心脏的系带(心与其他脏腑相连的组织),向下穿过膈肌,联络于小肠。

  上行支脉,从心脏的系带分出,向上挟食道上行连接于目系(眼后与脑联系的组织)。

  直行的外行线从心脏的系带向上循行至肺,向下从腋窝顶点(极泉穴),循上臂内侧后缘至肘部(少海穴),向下经过前臂内侧后缘,循尺侧腕屈肌腱(前臂内侧的肌腱)的外侧,到掌后豌豆骨(腕横纹内侧端的骨性突起)进入掌中,从第四、五掌骨之间(少府穴)循行经过小指的外侧出于小指末端(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

  生理功能及主治: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方面的疾病及经脉所过的上肢内侧后缘部疼痛、掌心热等症。本经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心痛、咽干、渴而欲饮水以及前臂的厥冷、麻木、疼痛等病症。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起于小指内侧末端(少泽穴),沿手掌内侧向上至腕部,出于尺骨小头(养老穴),沿前臂内侧直上,经过肘内侧(小海穴),向上沿臂外后侧,出肩关节,绕肩胛部,交会于肩上,折入缺盆(锁骨上窝的中央),进入体腔联络于心再循食管,下膈抵达胃部,隶属于小肠。

 颈部支脉,从缺盆沿颈旁上面颊经颧骨外侧至外眼角,向下进入耳中。

  从颊部又分出一支,斜行于颧部,至内眼角(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

  生理功能及主治: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所过的肘臂外后侧疼痛。本经经气有异常变化就可能产生咽喉痛、颈下肿、头不能回顾、肩部和上肢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

  (作者/杨艳梅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循行路线:起于目内眦(内眼角,即睛明穴),向上走行到额部,分左右在头顶(百会穴处)相交会。

  1.分支:在头顶(百会穴处)分出,走行至头侧的耳上方。

  2.直行主干,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骨内侧,夹脊柱两旁(脊柱正中旁开1.5寸)向下走行到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旁筋肉,深入体腔,络于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侧下行,经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进入到腘窝中(膝后菱形凹陷,即委中穴)。

  足太阳膀胱经

  3.背部另一支脉,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骨内侧,从附分穴夹脊(脊柱正中旁开3寸)向下循行,经过髋关节部(环跳穴处),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然后向下循行至小腿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再向下行至外侧踝关节的后方,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向下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

  生理功能及主治:足太阳膀胱经主要治疗头、项、目、背、腰、下肢部及神志病(如:癫痫、躁狂),同时也可治疗与其背部腧穴所主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灵枢·经脉》中记载,本条经脉可以主筋病,即可以治疗筋所发生的病证。还可以治疗痔疾、疟疾等疾患及鼻塞流涕流泪等症状。(作者/蔡芸蔓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循行路线:起始于足小趾之下(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向下斜走向足心(涌泉穴处),从舟骨粗隆(足内侧踝关节前下方骨头高起处)处出,沿内侧踝关节后循行,分支进入足跟中,又向上循行于小腿内侧,至腘窝内侧,继续向上循行于大腿内后侧,入脊柱内(长强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于肾,络于膀胱。

  上行主干,从肾向上走至肝与膈肌,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到舌根两旁。

  其支脉,从肺分出,与心相络,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生理功能及主治:足少阴肾经主要治疗妇科病、前阴病,肺、肾、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灵枢·经脉》中记载,足少阴肾经可主治“肾”相关病证,例如:口热、舌干、咽部肿痛、干痛、气逆、心烦且痛、黄疸、腹泻、脚心热等病症。(作者/蔡芸蔓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起于胸中(胸腔),属心包络,下膈肌,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分支从胸中出于腋下3寸(天池穴)的胁部,上行到腋窝中,循行于上臂内侧面的中间部,经过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的两筋中间,进入掌中,经过掌心(劳宫穴),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

  掌中分支从掌心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关冲穴),交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

  生理功能及主治:本经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病症,症见:心胸烦闷发热、心悸、心痛,胃痛呕吐,腋窝部肿痛,前臂和肘弯部活动不利,转筋,拘紧不适,掌心发热,神志异常而见癫狂痫,昏厥,小儿惊风等。(作者/郭蓉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到腕部,上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向上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布于膻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部分支从膻中分出,向上出于锁骨上窝,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穴),直上出耳上方,弯曲至面颊,到达眼眶下部。

  耳部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穴,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到达外眼角(瞳子髎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交。

  手少阳三焦经

  生理功能及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病症,症见: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汗出,目眦、面颊肿痛及耳后、肩部、手臂外侧发生的转筋收引、疼痛,无名指活动欠灵活,舌卷短缩等。(作者/郭蓉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足少阳胆经行循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少阳胆经的行循路线: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下方,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窝,从锁骨上窝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下行,在髋关节处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方,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本经脉有三分支:

  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耳前方到眼角外。

  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大迎:即闭口鼓气时,当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再向上到颧骨部,下行经颊车(颊车:当咀嚼时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处)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属于胆,联系肝脏,经胸胁内,下达腹股沟动脉处,再经过外生殖器的毛际,横入髋关节部。

  一支由足背分出进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1跖骨与第2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生理功能及主治:本经主治头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锁骨上窝肿痛,腋下肿,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部、大腿及膝部外侧、小腿外侧及外踝前面的疼痛,以及足小指功能活动障碍,肝胆病,口苦,嗳气,呕吐等。本经出现病变就表现为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翻身,面似有灰尘,形体无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作者/王斌尧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足厥阴肝经行循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厥阴肝经行循路线:起于足大趾背侧的丛毛处,沿足背内侧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小腿内侧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过生殖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出于前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本经脉有两分支:一分支从目系分出,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另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生理功能及主治:本经脉主治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及肝胆病症等。本经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出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足厥阴肝经

  (作者/王斌尧云南中医学院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xgyy/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