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知识 > 食舌尖上的历史
食舌尖上的历史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民以食为天,一切的秩序和发展,都要建立在食物无忧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古代人吃什么。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日常饮食就是主食加蔬菜。
我们现在的主食结构是北方以面为主,南方以米为主。但是在古代,最初人们是不吃面的。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之间,北方的主食以粟为主,也就是小米。
秦汉时期,老百姓都不愿意种麦子。汉朝政府曾经两次推广种麦,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响应。因为当时麦子制粉技术很不成熟,麦子直接煮了又很不好吃。所以,刚开始麦子只是北方荒年和穷人吃的粮食。
东汉末年之后,小麦制粉技术和面食技术逐渐推广,麦子变得好吃了,这时候的种植面积才开始增强。但是一直到唐代前期,粟的重要性仍然是超过麦的。
直到唐后期,面粉制备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很多达官贵人建立了水力碾坊,麦子和面食的地位才逐渐提升,成为北方的主食,粟退居次要地位。
到宋朝时候,“北方食麦、南方食稻”的主食结构开始形成,并延续至今。
那么古人都吃什么蔬菜呢?
元代以前,人们最重要的蔬菜是葵。
葵是一种绿叶蔬菜,又叫冬寒菜。乐府诗《长歌行》中有一句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里边的“葵”就是指的葵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把葵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专门介绍了葵的种植要领。
到了明代,葵的地位开始出现戏剧性的下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葵降到了草部,因为当时人们已经不再吃葵菜,白菜萝卜成了日常蔬菜。
除了蔬菜和主食,不得不提到的食材就是肉类。
那么古人都吃什么肉呢?我们在电视里经常会看见,大侠豪杰们走进饭店,点菜就是“切二两牛肉”。但其实古人是不吃牛肉的。牛肉主要是作为祭祀使用,而且牛可以耕田,是重要的耕作帮手,所以很长时间内杀牛是不被允许的。
秦汉时期的肉食种类主要是猪、狗、羊、鸡和各种野味,其中猪和狗最为常见。
从北朝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中原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羊肉变成了统治阶级的最爱。
相较于羊肉,猪肉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不太美味或者不太健康的肉。所以上流社会很少吃猪肉,但是猪肉却是平民百姓的美食。
关于肉的吃法,唐宋以前主要是炖煮和烧烤两种。
烧烤在古代又叫作炙。《齐民要术》里边就记载了22种炙法,烧烤的对象包括肉类、灌肠、动物内脏和各种水产品,其丰富程度可与现在的烧烤相媲美。
与之齐名的肉类烹饪技法是脍,也就是切得很细的生肉,最常见的食材是淡水鱼类。由此可见,吃生鱼肉并不是我们今天的饮食创造,而是自古就有。
从唐代开始,生活在北方的一般平民几乎没有人吃鱼脍了,吃生鱼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江南吴越一带。
到了明清时代,除了广东,云南等边远地区,其他地方几乎都不再吃鱼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