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知识 > 静思妙莲华第1157集薫法香逐字笔记
静思妙莲华第1157集薫法香逐字笔记
(大爱台明日(年8月21日)播出的《静思晨语》是年4月12日的连线晨语开示,本文是未删减的连线晨语逐字笔记。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大爱台播出为准,感恩!)
0412熏法香如是我闻思
庆今得解,愧昔不解。
诸过有四:忘本愿故,怖大乘故,乐小法故,得小足故。
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
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得受无上正等觉,应身成佛之记。
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以是蒙记作佛因缘;心中甚觉生大欢喜,得所未有。
我今乃知实是菩萨,明昔不自知故勤苦忧恼,自开权显实以后,已了然于真为佛子,因以得受佛记故欢喜无量。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
五百罗汉,今复以偈重宣前意。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
重颂自庆今得解。我等得闻无上菩提,令心安隐,授佛记声。
无上安隐:指释迦佛。言我等闻佛之授记声,而心生欢喜。
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
众心欢喜,得所未有,顶礼佛足,无量智慧,万德世尊。
上人开示:
大家用心听法,过去已经有听,听了法,可能很快就忘记了,法入我们耳朵,也从我们记忆漏失掉了,听法只是听一听而已,没有入心,法没有用在日常生活中。这就是我们众生的弊病,我们心的毛病就是在这里。有听,但忘记了,就是这样而已,空过了我们的光阴。时间就是这样分秒空过,我们已经知道,知道我们应该要精进,知道法要用在人间,这些我都知道了,只是一时忘记了,只是习气比较不喜欢与人在一起,我就只是这样而已,就是只有这样而已,所以法没用到,缘没有结到,尽管我们都有在听,但是没用就是空的。所以要很惭愧、忏悔。佛陀的五百弟子,他们生存惭愧,也忏悔时间光阴空过,他们现在知道了,佛陀也开始为他们授记之后,自己很庆幸,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也说:「庆今得解,愧昔不解」。很庆幸,幸好佛陀所说的法,幸好此时我已经了解了,但是就是惭愧过去浪费这么多的时间,佛陀的用心,法,总是无法这样彻底了解佛陀的心意,这就是「愧昔不解」。
「诸过有四」,在这样浪费光阴,无法体会佛陀的心意,法不能很了解,人群中有隔离,无法在生活中体会,这有四种过失。什么样的过失?「忘本愿故」,忘记了,尘点劫以前,累生累世与佛同世,与诸菩萨同世,诸佛菩萨都是把握因缘来教诲,但是生生世世,自己的无明覆蔽着,法有听进去,但是无法完全体解。有时候有听进去,感动,也发愿了,但是发愿后,很快又忘记了,所以「忘本愿故」。累生累世都有感动,累生累劫,不论什么时间,也都有在发愿,但是都会将它忘记了,即使有时想到,感动、发愿,但是还有踌躇,那就是「怖大乘法」,很怕,怕我这个愿若实行,入人群中,我要去度人,「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自己很怕,所以这个大乘法,迟迟不敢走入人群,不敢接收来利用在群众中,这就是「怖大乘故」,怖畏,怕啦,怕接受,怕入人群。
只是「乐小法故」,只是一直踌躇,徘徊在小法里,觉得苦啊!人生,一个心愿,就是不要再来了,透彻了解「四谛」法的道理,很认真接受「四谛」法,很了解「十二因缘」法,这样一不小心就是攀缘,一攀了缘,就会被众生拉过去,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还是守住小法,这样乐小法,就只是在小法里头。「得小足故」,得到小法,小乘法,自己就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有这四项,就是我的过失,我们大家都有这种的通病,有这四项通病,忘记了过去听法,发心立愿,对大乘法,我们不敢接受,只是守在小乘之中,得到小乘就已经很满足了,只求别再来生在六道轮回,只是要求这样而已。这样耽误了他们几十年,即使这辈子佛陀在世,跟随佛陀入僧团,直接听佛的教育,数十年间,就是一直都没进步,光阴虚度,就是这样很忏悔。所以大家要很用心,「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得人身不容易,闻佛法很困难,今得人身,又复听佛法,是多么不容易,要好好把握啊!一失人身,万劫难在。
但是我们的本性是永远存在,过去说过了几种动物,牠们都有灵性,很多动物中,最接近人就是猫与狗,他们昨天给我一则,槟城一只狗的故事,我们在槟城的静思堂,开始一早同步熏法,已经三年多了,这当中有一位杨素华,她的小区附近常常出现一只狗,这只流浪狗来到她的门口,爱动物,慈悲心,看到这只流浪狗,没有主人的狗,她就每天给牠吃,虽然并没有收养牠,但是牠每天都来,她若看到就赶紧拿饭给牠吃。有一天发现到了,她一大早骑车要去静思堂熏法,要去听法时,这只狗竟然跟在她的脚踏车后面一直跑,这样跟她到静思堂里,牠会乖乖在那个地方,好像是在听法。每天早上,有时候若晚一点开门,狗已经在门口等候了。她开始骑车,牠就跟着。有一天,素华觉得,怕这只狗这样跟着,会危险吗?不如开车,载这只狗一同去静思堂。其实静思堂离她家并不远,才一二公里的距离而已,一公里多而已,但是想,这只狗这样跟,是不是有危险,所以就开车,连狗都载过去。
车开到狗的前面,要这只狗上车,狗不肯上车,她只好就自己车开,这只狗跟着这辆车到静思堂。每天都是这样,每天都不肯上车,每天都是这样跟着车。来静思堂,其他的师兄也看到这只狗,到底是来护法呢?或者是来听法?所以有一天,另外一师姊就跟素华说:「妳是不是将车开到静思堂,妳故意绕一圈不要停下来,妳开着车子在静思堂绕二三圈,看看这只狗有什么动静?」果然,这只狗从门口一直跟,跟到静思堂,就是要进去了,就是要进去了,怎么这辆车没停下来,又开走,开到别的地方,这只狗莫名奇妙,还是在静思堂,又看到这辆车子又绕回来,牠以为车子会停下来,但是车子又没停下来,牠又站在那里等,虽然再叫牠,「狗儿啊!」但是牠就不再跟她,车子又开走了,牠就不理这辆车了,牠就自己就走进静思堂了,乖乖在那地方听法。
这是他们从槟城寄回来一只狗的讯息,当然,这只狗从这样开始,每天都跟着车子来听法。其实路不远,才一公里多而已,走路才十几分钟,狗在跑更快,难怪这只狗就是不想上车,牠就这样表达牠的诚意,每天准时听法。想一想,虽然这只狗已经是狗的身体,过去生,说不定是人,有听法,但是他犯戒了,不由自己堕入畜生道,但是牠佛性,本性,真如还是不失,这本性永恒不失。牠这次能遇到爱心人,每天给牠吃饭,原来这位给牠吃饭的主人就是行善的菩萨,每天在熏法、听法的人,所以牠就这样每天准时,素华就这样说,她说:「开门就看到狗在那里等。」她现在很精进,不敢怠慢,狗能准时来到她的门口,她怎么能怠慢不到静思堂呢?这是人狗的故事,就是精进,人与这只狗的互动。当然人性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洪顺发,他是台南的慈诚队,他过去家庭的环境就是父亲娶两个老婆,她是第二个太太的孩子,
也是父亲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亲做生意忙,母亲若是受了委屈,就会骂孩子抵账,所以就造成了他心理的不平,一直与外头不良少年在一起,当然就会学坏了。
一直到当兵回来,去开什么大家乐、六合彩等等,同时也与帮派混在一起,所以这一辈子都让父母很担心。一直到发生大地震时,他开始在保全的团体中,发生在中部,他看到慈济人,不太相信,因为他很排斥宗教。这些人在做慈善,是真的还是假的?有一段时间心中有怀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与这些人接触,听说还有大爱台,就开始看大爱剧场,在大爱剧场中看到谢坤山的故事。一个残障的人,手脚都欠缺了,一只眼睛也失明了,他有办法画出这么漂亮的图,这样成功的人生,还能到国外与慈济人分享。这些故事他看了很佩服,开始觉得自己也要改,尤其是母亲往生之后,一直觉得他的人生有错误,不对了,所以他决心想要改,就慢慢的有想要改,但是习性还是难移,一直到他生了一场病,就是肾脏病(急性肾衰竭)引起了高血压而脑中风,中风之后又有一后遗症,眼睛的视野受损,所以他的眼睛只能看直的范围,无法看到旁边的景物。深深让他体悟到,所以他就是在这样人生的变化,心态就转动了。
大姊又看到他一直慢慢与慈济人接解,慈济人带他去做环保,慈济人开始接引他去参加各种的活动。他有兴趣的就是拍照,所以他每次活动,都背着照相机,所以无形中变成了人文真善美兼环保志工,也有在小区学校当慈诚爸爸,就是大爱爸爸,他就是每项活动都参加,去帮忙辅导学校的孩子,为孩子说「静思语」。但是有一天,被一位一年级的学生一句话刺激到了,这孩子就说:「我看到你就觉得不顺眼,看到你就不爽!」这样跟他说,给他很大的刺激,他说,若是过去,这孩子差不多就会被他抓起来摔了,但是他「静思语」已经入心了,他在教「静思语」,所以人若看我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他开始从自己内心发愿;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看到我感觉很顺眼。所以他不是发脾气,而是发愿,他开始很注意,进到学校很有礼貌,很温柔,就这样一直接近孩子,「静思语」很认真教,现在这孩子已经三年级了,看到他,远远的就会向他行个礼,就喊着:「爸爸,你早!爸爸,你好!」他说:「哇,怎会差这么多啊!」
同样的一个人,过去的脾气让人看了,连小孩子都会说:「看到你就是不顺眼。」现在竟然看到就是问安、问好,还叫爸爸,这些孩子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说话,过去的大小声,用喊的,用叫的,现在是温柔轻声去接近他们,去拥抱他们,去帮助他们。像这样,人看人爱,人顺眼,这就是要入人群,入人群自然结善缘,这都是要修行来累积。狗不失本性,人就要发大心、立大愿入人群,我们也能结善缘。所以佛陀的五百弟就是要表达这样的心声,过去累生累世忘记了自己发的本愿,或者是畏惧大乘法,只是守在小乘,只是顾自己独善其身,这过去都不对。我现在遇佛住世,佛陀住世,我能跟随佛陀出家在僧团中,佛陀亲身开示,我们大家此时很庆幸,还来得及,佛陀讲演大法,我们都能心开意解,庆幸,「庆今得解」,只是惭愧过去没了解到佛的用心,所以耽误了这么久的时间,就是因为这四种的过失,让我们耽误了这么久的时间。这是五百弟子所表达出来的心意。其实,想想那只狗,牠的本性犹在。看看我们现在的慈诚队,过去的习气,只是一念心改变过来,身体力行,人生转变就不同了,凡夫也能变菩萨,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实时把握时间。来,我们来看前面的文,「以方便故示涅盘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经文:「以方便故示涅盘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这是佛陀表达出因为众生根机不整齐,所以他用方便法表达出「不生不灭」这个道理──若大家能断除烦恼,去除众生的恶缘、烦恼缘,就不会再入六道轮回,这样就是叫做「涅盘」。这就是从「四谛法」,苦、集、灭、道的道理,向大家这样说,这是方便法。大家听进去之后,就修这样的行,以为这样修,这样就是灭度了。这是过去世尊,佛他开的方便法,这是五百比丘在叙述佛陀过去的教法。「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我们现在才知道,我们现在也能发心成为菩萨。这就是五百比丘所表达的,只要发心,一切唯心,可成为罗汉,也可成为菩萨。
经文简释:
「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得受无上正等正觉,应身成佛之记。
所以,转一个念,自然修菩萨法就「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这是接下来这段经文。因为我们开始发菩萨心了,因为这样,佛陀了解我们已经发大心了,佛陀为我们授记了,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这段经文这样说。佛陀既为我们授记了,这个因缘我们大家很欢喜,过去不曾这么欢喜过,是因为佛陀已经为我们授记,授无上正等正觉,将来成佛的应身,未来我们也能因缘圆满,来生人间修行,同样,与佛同样这样的过程,就能修行,就能觉悟成佛,这是佛陀为我们授记未来的应身。
*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这未来的应身,就是要经过很长久的时间,生生世世应人间的因缘来人间,一直到因缘成熟了,因缘圆满再来人间的应身。所以,「谓始从初住」,自开始。其实我们大家也有应身,我也是应身,应这个因缘,应这个时机,应这个地方,应与我的父母的缘,所以应这个因缘我来生人间。我来生人间,你们也应你们的因缘来生人间,你我又有因缘,应这个因缘,我们也是共住一处。不过,我们的应身,我们还是凡夫身,我们「从初住」,我们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过程,我们接触到佛法的过程的应身,「终至妙觉极果」,我们要好好用心听法、修法、说法、传法,不断这样循环,「终至妙觉极果」。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来生来世,无量数生世,我们一直继续修行下去,我们也有一天能得到「妙觉极果」。
所以,「功德法聚方圆」,这样才能圆满再来人间「随机应现」,那时候我们就是非常明显的好因缘,发心修行,自然就是「能随机应现」,成佛了,就「说种种法」,来「度诸众生」,这叫做「应身」。应身,就是生生世世应生人间的因缘,我们要好好把握我们的人身,我们要好好接受佛法的教育,我们要法要入心,不只是法入心,我们要发心入人群,将佛法普度众生,结好因缘。
经文简释:
*「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以是蒙记作佛因缘;心中甚觉生大欢喜,得所未有。
*「我今乃知实是菩萨」;明昔不自知故勤苦忧恼,自开权显实以后,已了然于真为佛子,因以得受佛记故欢喜无量。
所以说「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就是这样的因缘,我们大家很欢喜,因为已经承蒙佛陀为我们授记了,我们将来能作佛的因缘,从现在开始,我们能下定决心,心中这个决心已定,自然就是生大欢喜,得未曾有,就是这样。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真是菩萨,只要发心,我们就能成菩萨。当菩萨很简单,常常跟大家说,举手动足、开口动舌为众生好,劝人善,为他们付出力量,无不都是菩萨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知道,过去不自知故勤苦忧恼,我们就是过去忘记了,就是这样忘记了,所以一直在凡夫地这样转,但是佛陀开始从小教一直牵引到这时候,时机成熟了,所以开权显实。
开始佛陀讲《法华经》,看到舍利弗,看到四大弟子,看到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又听到这么多的法,不论是用譬喻的,用真实的法,直接、间接譬喻等等,他们了解了,现在了解、了然,完全清楚了,「已了然于真为佛子」,原来我们就是真正佛法从口生,所以我们大家从佛陀所说的法,佛说法是从口出,我们将佛陀口出的法入心,法身,慧命成长,所以我们终于真是佛子了。所以「因以得受佛记故欢喜无量」,这样得到佛为我们授记,我们大家很欢喜了。接下来这段文再说,
经文:「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
经文简释: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五百罗汉,今复以偈重宣前意。
憍陈如等讲了这段他们表达惭愧、忏悔,以及感恩、欢喜的心情,说完了,现在又要重说偈,说完了,因为很重要,希望大家要更记得,所以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说:「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这是阿若憍陈如,五百阿罗汉,他们这样很慎重再用偈文,再重述前面的意思。
经文简释: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重颂自庆今得解。我等得闻无上菩提,令心安隐,授佛记声。
接下来说,「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我们大家就是这样听到佛陀来安稳我们的心,尽管我们还要再长时间,很久,累生世,要再经过这么久的时间,不过现在佛陀已经先为我们安心了,我们相信佛,我们将来真正能成佛,是因为佛陀安稳授记,向我们授记的声音一开口,我们大家都很欢喜。因为很欢喜,「自庆今得解」。很欢喜,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佛陀的授记。「我等得闻无上菩提」,现在又能听到大乘法,无上菩提大直道,所以「令心安隐」,让我们大家的心很安稳、很欢喜,这是佛陀授记的声音出口,所以我们的心很安稳,这是佛陀给我们的欢喜,给我们的安稳,我们能很相信未来会成佛。
*「无上安隐」:指释迦佛。言我等闻佛之授记声,而心生欢喜。
经文简释:
「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众心欢喜,得所未有,顶礼佛足,无量智慧,万德世尊。
所以「无上安隐」,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样跟我们说,我们会成佛,这样所以欢喜。欢喜是未曾有。过去懵懂,空过时日,现在我们既然发心了,现在很安稳的心,很欢喜,再也没有怀疑了,决定要入人群中度众生,所以这个欢喜心,我们用最虔诚的心,礼无量智佛。释迦牟尼佛智慧无量,称为无量智佛,这就是「众心欢喜,得所未有」,用这种欢喜心、虔诚的心来顶礼佛足,这就是表示最恭敬礼,将他们的额头一一来叩佛的两足,所以顶礼佛足。无量智慧,万德世尊,这是表达对佛陀至高无上的敬礼,称佛陀无量智慧,万德庄严的世尊,世间人人所尊重,具足智慧。
所以各位菩萨,我们既然发心,自信心,我们也能成为菩萨,我们要很守护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绝对是永恒的,无始以来,不增不减在现在,我们要守护,不只是守护,我们还要再进步。闻法,就要发大心,转一个念,我们就能发大心成菩萨,这就要看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要修行吗?是不是愿意从凡夫入菩提道而证佛的觉悟,我们是不是愿意,若是愿意,有这个愿心,我们必定要时时多用心。
浏览往期内容,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