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预防治疗 > 江夏有座医院,专治钢笔疑难杂症
江夏有座医院,专治钢笔疑难杂症
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南宫云说,他这双手永远洗不干净。
十个手指沾满了红墨水,即便洗干净,一进了工作间修钢笔,又会被重新染上墨渍。
在钢笔已经退出大多数人生活的当下,南宫云的“笔凌云”工作室就像是一座稀有的“医院”。
在这里,南宫云为钢笔看诊做手术,四面八方快递来医院的病人,等着他一个个看诊号脉。
/南宫云的工作间/
南宫云的“笔凌云”工作室,藏身于江夏的大学城里,这里常年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新进十几个。
从校门口文具店就能买到的钢笔到几万一支的限量款万宝龙,这么些年来,南宫云遇见的“问题钢笔”什么样的都有。
不是钢笔的所有疑难杂症都能“治好”,修钢笔修的就是笔尖,保证钢笔书写这一基本功能。如果是掉漆之类的情况,许多钢笔恐怕连原厂都再难找到一模一样的笔漆。
大多寄来的钢笔,问题出在笔尖摔坏或者笔舌分叉,好办。他随手拿了支桌上坏掉的钢笔。
手一扽笔舌,拿出尖嘴钳使个“巧劲”,不出两分钟,完好如初。为了更精细,他通常还会再用油石打磨,一边修一边蘸墨试试钢笔书写的顺滑度。
“你们别学我这么玩自己家的钢笔,我是太熟悉了。”
谈到修钢笔,南宫云说着说着就会斟酌一下,后来索性拿来一支笔,一张纸。
“其实我不知道怎么表达那种感觉。”笔握在手里,往纸上一画,这支笔算不算修好了,他心里有杆秤。
在武汉,从事专业修钢笔的人寥寥无几。南宫云这十多年,似乎一直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娱自乐。
没有师父领进门,南宫云修钢笔只能看个人,没办法的办法,砸“学费”。万宝龙、百利金这些进回来的高档货,免不了被他“糟蹋”一遍,把每一个零件都拆开,拿着放大镜琢磨个中细节。
“学费”换本事,南宫云再看钢笔洞若观火,于是在年左右,他尝试着免费帮认识的笔友修钢笔,陆陆续续,找他修笔的人越来的越多。
免费了三年,后来由于修笔的工作量实在太大,南宫云才开始收取一些费用。通常品质上乘的钢笔换一个原厂笔尖大概要钢笔本身价格的一半,而修一个笔尖,市场价在80—元之间。
南宫云觉得没什么必要,“笔本身价值不高便少收或不收,学生不收。”他本意只是想设个门槛,让自己轻松些,过去免费也修了不少,象征性地收个市价的一半,够了。
而修笔这些年,令南宫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修过多贵的钢笔,而是免费帮一位高一的女生修过笔后,收到一杯特意折返道谢的奶茶,这也够了。
“你们应该想象不到我最开始从事这一行时的样子。背着一个小背包,里面是一包钢笔,租着一个小单间,没有卫生间的那种,一台小电脑,订单提示声掌握着一天情绪的起伏。”南宫云回想当年入行,只有一个词能形容——稀里糊涂。
在武汉读大学的他,一毕业就找了份在杭州的工作,临行前,买了支凌美的钢笔作为自己的毕业礼物,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是自6岁起便学习毛笔书法的缘故,南宫云一直热爱书法,后来加入了中国书画家协会。即使现在没人说的清书写时代是否已经式微,他依然保持着练字临摹的习惯。
/南宫云的书法作品/
虽然钢笔在汉字的表现力上远不如毛笔,但它确实能够兼顾方便和书法两面的书写工具。越写越把玩越兴奋,南宫云决定放弃杭州的工作,留在武汉,在江夏大学城里租了个单间,作为迈出象牙塔第一步的起点。
生意全是网络一线牵,当年武汉对钢笔感兴趣的人太少了。开在大学城也占不到一点便宜,他听到身边人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现在谁用钢笔啊?谁会买啊?”
/笔凌云里的钢笔/
一语成谶,很长一段时间里,南宫云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没办法超过一百块,“不是真的喜欢,谁能坚持下来啊。”但这段日子也给了他更多研究钢笔的时间。
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不止是想要卖钢笔,更想做出一款属于自己的钢笔。
南宫云看过大大小小的品牌,成熟的国外品牌,研发过程中以书写字母为标准,很难表现出汉字书法的提按顿挫。而他入行的目标就是让钢笔拥有和毛笔一般的汉字表现力。
想要达到这种变化,需要改造铱粒。
先要参透,才有创造。修笔是南宫云了解钢笔和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最好途径,之所以不少人觉得经他修过的钢笔比原来更好写,不过是因为他在修钢笔的过程中会特别注意钢笔的铱粒。
有时候碰上原本笔尖书写顺滑度不够的钢笔,他会留心打磨一下笔尖上的金属小球,这颗嵌在笔尖的小球赋予了钢笔书写不同的粗细、手感和特色。
如果有人想要专门改造铱粒,在原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乐于提供“量身定制”。
铱粒是钢笔绝对的灵魂,某些品牌钢笔为了降低成本会出品无铱钢笔,不仅耐磨度差,也少了一点“笔魂”。
前几年,南宫云申请到了纯手工研磨笔尖的专利。他尝试做自己的钢笔,一支能表现汉字美感的钢笔。
笔杆要舒适的紫光木,铱粒要一支支亲自手工研磨,笔尖历经出工定型、精修造型、细研、精研等等步骤。
/右为南宫云亲手打造的钢笔/
他可以花上一天,一遍遍不断的进行书写测试,一只笔的笔感是带有顿感、是丝滑、是涩、是有弹性,他都会纳入考量——出自他手的钢笔出品必须要能达到他的要求。
“这是个精细活,最开始的时候,几个小时、甚至一天都磨不出一支笔。”这些年南宫云手艺日渐纯熟,半小时一支,在不间断工作的情况下,大概一天可以磨十多个尖。
但理想状态终归是理想状态,凡事挨上“精细”二字,必然耗人心神。
▁
现代钢笔的原型,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年WATERMAN开始贩卖第一支以毛细原理为基础的钢笔,但要讲“进化史”,就要追溯到古希腊人使用的芦苇笔,7世纪出现的羽毛笔,18世纪的金属笔尖。
而铱则是在年被发现,年被叫做FountainPen,直至年才焊接在了钢笔上,当下最知名的笔尖制造商之一Jowo,成立于同年。
钢笔的历史不长不短,南宫云与钢笔结缘的时间也不长不短。从起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喜欢他的钢笔的人总归是越来越多了。
修钢笔在不了解的人听来,是“一个钳子的买卖”,外面配钥匙、修手机的小摊贩照样能修。可修完书写的效果是否能一比一还原,甚至更胜从前一筹,不是件“有手就行”的事儿。
南宫云听过不少学生向他抱怨自己的钢笔拿去学校附近的小摊上修,名为“修”,实则是连同笔舌整个换掉,笔的灵魂被暴力拆卸,眼前笔已非心上笔。
说到这儿,南宫云又强调了一遍:“修钢笔,重要的不是能用,是更好用。”
笔凌云工作室(TB店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