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饮食调养 > 卒中专栏中风瘀血阻络证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

卒中专栏中风瘀血阻络证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



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s://m.39.net/pf/a_7739764.html

中风多指内伤病症类中风,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易发展为中风瘀血阻络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中风瘀血阻络证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中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例中风瘀血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中医对于中风瘀血阻络证的诊断标准;②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梗死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发病时间为15~60d;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分。

排除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①存在既往神经系统病史患者;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③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ml的5%葡萄糖溶液或ml的0.9%氯化钠溶液,1次/d。

治疗组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ml的5%葡萄糖溶液或ml的0.9%氯化钠溶液,1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和患者病残情况,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l痊愈:9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0级病残;

l显效:4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89%,1~3级病残;

l有效:1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4%;

l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或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结果

1.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中出现1例头晕和1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6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头晕和1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3/66)。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目前中风已成为中老年人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是新时期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风是中医病名,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外风是由于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内风属于内伤病症,又称卒中,现代医学中所讲的中风多指内风中风,患者起病急、变化快,会对身体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中风患者临床表现为神智无改变、半身不遂、口齿不利等症状。中风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其风气对患者颅脑内血液循环具有很大影响,易演变为中风瘀血阻络证,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无法通过辨证施治和预防保健改善病情,治疗困难。临床中治疗中风瘀血阻络证以中医治疗为主,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

银杏内酯注射液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是目前从银杏叶中发现的含有倍半萜内酯的化合物。此药物主要适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包括急性期脑梗死和恢复期脑梗死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卒中评分、病死率和中风范围,降低脑含水量和淤血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选取例中风瘀血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银杏内酯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中风瘀血阻络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提高中风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文献来源:

张林生,中风瘀血阻络证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14(8):-.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ysty/14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