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饮食调养 > 口腔百词斩图解二
口腔百词斩图解二
leukoplakia----白斑:指粘膜表面的白色的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2.bonwill三角----从两侧髁突中心到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三点连线,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约4吋
3.后退接触位-----下颌处在正中关系时,闭合达到最初的接触时(一般在磨牙区)称为正中关系,也称为后退接触位。在这个位置,下颌以髁突为轴可作约18~25mm(切点测量)的铰链开闭口运动,如下颌继续向下运动,超过这一开口度,髁突则出现滑动,下颌对上颌为非正中关系。
4.carcinomainsitu----原位癌:指癌细胞已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5.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分布于基底细胞层内。属神经外胚层细胞。功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6.fixedbridge-----固定桥,是固定义齿的一种,它主要以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作为基牙(类似桥基),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成一个整体,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于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取下。
7.restguildplateI-barRPI卡环组-----由近中he支托、远中邻面板和Ⅰ型杆式卡环三部分组成。是一种用于远中游离端缺失的末端基牙上的固位体,主要在下颌前磨牙应用,可有效对抗游离端义齿产生的杠杆式扭力,有利于基牙和基托下组织的健康
8.脱矿------矿物离子丢失,羟磷灰石晶体溶解
9.Pseudomembrane---假膜也称伪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膜。在溃疡的表面常有假膜形成,假膜由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形成网架。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症渗出的细胞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10.macule-----斑:系临床名词。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无硬度改变。
11.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大小不一,平均直径约3~5mm,平均体积为6×4×2mm左右,其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血液通过咽后和舌静脉回流。颈动脉体是人体内最大的副神经节,为外周呼吸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12.infratemporalspace——颞下间隙,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侧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侧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抵蝶骨大翼的颞下嵴及颞下面;下界为翼外肌下缘平面。
13.颈静脉孔综合症——颈静脉孔综合征即Vernet综合征,是一侧颈静脉孔附近的病变导致的舌咽、迷走、副神经麻痹症状。
14.Osseointegration---骨结合,即指在体内埋植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结合,之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的结合。
15.含牙囊肿-----含牙囊肿是指环绕着未萌出牙或额外牙的牙冠,且附着于牙颈部的囊肿,属于牙源性囊肿
16.牙本质小管-----为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17.gingivalcol-----龈谷(gingivalcol):存在于两个邻牙接触点下方内外侧龈乳头相互连接部位,位于唇舌侧或颊腭侧,呈低平、凹下的山谷状结构,故称为龈谷。是机体上皮屏障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下方结缔组织免受外界病源微生物的直接侵袭。
18.smearlayer-----玷污层是指根管预备时压贴在根管壁上的由细菌、坏死组织及扩挫下来的牙本质碎削组成的混合物。
19.假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由于关节外软组织瘢痕挛缩,导致张口困难、关节活动受限。
20.姿态肌链-----由头部背侧的颈后部肌肉通过帽状筋膜绕过头顶,接连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群组成。支持头的垂直位置。如斜颈病人破坏此肌链,影响下颌骨、上颌骨及颧骨等的发育,造成颜面不对称畸形。此肌链对维持下颌骨的位置、各肌肉间的平衡也有明显的影响。
21.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主要是葡聚糖、果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菌斑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的生物膜。
23.restofRPD-----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restofRPD)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重要部件,其由金属制作,放置于天然牙上,用以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力。
24.bonton指数——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用Bol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25.错颌畸形——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关系错位、上下颌骨位置或大小异常及牙颌与面颅关系不协调等畸形。简称错颌畸形,又称牙颌畸形。
26.牙尖平衡斜面——
27.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
28.牙种植体-----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颌骨内植入人工材料设计的装置。
29.trismus——牙关紧闭:指各种原因(包括癔病、破伤风杆菌等)引起的面肌痉挛而致的开闭口困难。
30.anatomicalcrown——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31.precaucerouslesion——癌前病损:一种已有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它较其外观相应正常的组织具有更大的发癌可能。
32.上皮屏障——完整的黏膜上皮是阻止异物、微生物进入深层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此外,口腔黏膜上皮内还存在一种上皮内屏障。主要由上皮细胞成熟过程中所排出进入细胞外间隙的膜被颗粒组成。在角化的口腔上皮,膜被颗粒与细胞膜连接,伸长形成一系列平行的板层结构。在非角化的口腔上皮,膜被颗粒以一种密集非层状中心轴的形式循环排列。所有膜被颗粒都与细胞膜融合,排出它们的内容物进入细胞外间隙。它主要包含中性脂及一些极性脂,而不是磷脂,膜被颗粒缺乏磷脂层,说明它参与了非角化区上皮间隙屏障的形成。
33.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细胞与外釉上皮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34.procdain-fused-to-metal——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也称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35.口腔印模与口腔模型——口腔印模是指口腔有关组织的阴模,在临床修复操作中的印模技术是通过印模材料和印模托盘来预备口腔有关组织的阴模。它反映了与修复有关的口腔软硬组织的情况。将模型材料 髓室顶(roofofpulpchamber)
与髓室底(floorofpulpchamber)与面或切嵴相对应的髓室壁称髓室顶,与髓室顶相对应的髓室壁名髓室底,两者之间的距离称为髓窒高度。
髓室壁(wallofpulpchamber)
与牙体轴面相对应的髓腔牙本质壁分别称近中髓壁、远中髓壁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颊侧髓壁和舌侧髓壁。亦有将髓室顶和髓室底列入髓室壁者,则髓室共有6壁。
髓角(pulphorn)
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的高度相似。髓角与面的距离因年龄而异,乳牙与刚萌出不久的恒牙髓室大,髓角至面的距离近;老年人由于髓腔增龄变化,髓腔内径变小,髓角变低,面至髓角的距离变大。
根管口(rootcanalorifice)
为髓室底上髓室与根管的移行处。
64.miller学说:化学细菌学说,他认为龋病的发生是由于口腔中的微生物通过酶的分泌或自身代谢,降解分解口腔内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使得牙齿硬组织内的无机物脱矿,而后有蛋白溶解酶的分泌,将有机物溶解,最终使牙体组织崩溃形成缺损。
65.smearlayer(玷污层):玷污层是在切削牙体组织时所产生的热使有机质变性,变性的有机质和切削下来的牙质粉末与牙本质小管溢出液,唾液和细菌等掺和,在钻磨压力作用下使之贴附于洞壁形成的。玷污层可进入牙本质小管形成管塞。
66.rootplaning(根面平整):龈下刮治(Subgingivalscaling)是指用龈下刮治器械去除附着于牙周袋内牙根表面上的龈下牙石和菌斑。根面平整(rootplanning)是指用龈下刮治器械清除附着和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并刮除牙根表面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从而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根面,使根面成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附着和新生。
67.感染: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的病理反应及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68.toothandmucosa-supporteddenture(混合支持式义齿):指义齿所承受的he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骨所共同负担。
69.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称Munro微脓肿。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等。脓疱型银屑病病理变化基本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同,但于棘层细胞上部出现Kogoj脓肿(海绵状脓肿)。
70.eruptioncyst萌出囊肿:发生于覆盖在一个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牙冠表面的黏膜软组织内,是发生于骨外软组织内的含牙囊肿,即萌出牙的缩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形成的囊肿
71.remineralization再矿化:指使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这些离子可以来自唾液或合成的再矿化液等,也可以是由源性的,由于组织早期脱矿溶解的矿物质再沉积,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结合。
72contactarea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73.牙合运循环occlusalcirculation切割是通过前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压碎和磨细是通过后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前牙的合运循环(切割)下颌开口前伸,然后上升至上下切牙对刃,再滑回至牙尖交错位,完成切割食物的一个周期,主要表现为切割运动。由于切割食物,将食物摄入口内后,需要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咀嚼直至吞咽为止,因此实际上切割运动没有连续循环进行。后牙的合运循环(压碎、磨细)下颌向下外→升颌→工作侧后牙同名牙尖相对→牙尖交错合→上下后牙颊舌尖分离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主要表现为侧方咬合运动,将食物压碎、磨细。
74.间接固位体indirectretainer是用以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起到增强义齿稳定,防止义齿发生翘动、摆动、旋转、下的作用,常用于游离端义齿。
75.直接固位体:放置在基牙上,防止义齿he向脱位,起主要的固位作用。直接固位体分为冠内固位体和冠外固位体。冠内固位体分为精密附着体和半精密附着体,常见是栓体栓道形式。冠外固位体分为卡环型固位体,套筒冠,冠外附着体。
76.RPA卡环组:包括近中he支托,远中邻面板,圈形卡环固位臂。
77.浸润麻醉: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手术部位、皮下、黏膜及深部组织以麻醉感觉神经末梢或神经干使之失去感觉和传导刺激能力的方法。
78.唇腭裂序列治疗:由专家队伍组成的临床治疗,大家共同合作,对患儿不同时期的状况作出评估、诊断并给予治疗。唇腭裂患者不同年龄段都存在着独特的问题,修复治疗应该是持续渐进的,而不是阶段性的。
79.后止接触:限制后退;上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下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
80.predentin前期牙本质:牙本质的形成是持续性的,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81.摄菌效应:受过损伤或病变的组织能将血流中的细菌吸收到自身所在的部位,这种现象称为引菌作用。
82.牙髓切除术Pulpotomy是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方法。根据所用盖髓剂的不同,牙髓切断术主要分为两种:①氢氧化钙牙髓切断术,使断端愈合,保持健康的活髓;②甲醛甲酚牙髓切断术,固定断端下方的牙髓组织。甲醛甲酚牙髓切断术多用于乳牙的治疗。
83.口腔黏膜的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1分)、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1分)、软腭复合体(1分),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84.均凹法,将基牙的倒凹做平均分配。
(1)平均倒凹(均凹式):将模型固定在观测器的观测台上,根据缺牙的部位、牙齿的倾斜度、牙槽嵴的丰满度和唇(颊)侧倒凹的大小等,来确定模型前后及左右方向倾斜的程度。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使两端和两侧基牙都有一定程度的倒凹。然后画出基牙的观测线,并根据基牙的观测线设计和制作卡环。这样制作的义齿,其共同就道位的方向,即为两端基牙长轴交角的分角线方向。假如基牙长轴的方向是平行的,就位道的方向与基牙长轴的方向也是一致的。缺牙间隙多、倒凹大者,常采用平均倒凹垂直向就位道。(2)调节倒凹(调凹式):调凹就是使缺隙两侧基牙的倒凹适当地集中在一端基牙,义齿斜向就位。此种就位道适用于基牙牙冠短,基牙长轴彼此平行者。义齿斜向就位,可以防止吃黏性食物时从(牙合)向脱位。
85.引导尖: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舌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guidingcups)。
86.双板区(bilaminarregion):指包括颞后附着、下颌后附着及二者之间的神经、血管等疏松组织结构在内的区域。
87.角化包膜:角化鳞状上皮细胞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的所谓角化包膜。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并且和胞内角蛋白相交联。角化包膜具有高度抗溶解性,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的保护上皮深层的上皮细胞。
88.肿瘤浸润前沿
89.门控理论(gate-controltheory)
90.临界pH值是指某种特定的矿物质,如牙釉质,溶于某种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时的溶液pH值。
91.自酸蚀粘接:自酸蚀是采用酸性的功能单体自身作为酸蚀剂,用于去除牙本质表面的污染层并形成脱矿牙本质。
92.龈界面: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
93.始基囊肿(primordialcyst)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故常不含牙齿硬组织。
94.贝尔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