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患病影响 > 一文读懂儿童常见口腔科疾病专家答疑
一文读懂儿童常见口腔科疾病专家答疑
喵~
o(=·ω·=)m
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
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
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
今天小编为大家隆重推荐一下《儿童健康好帮手——儿童口腔科疾病分册》,医院口腔科权威专家共同编写,围绕临床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为家长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拥有一口好牙齿!
主编寄语
前言口腔健康是儿童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牙齿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齿、牙龈的颜色正常,无出血;牙齿排列整齐。健康的牙齿也是健康文明生活的标志。牙列完整、唇颊丰满,则表情自然;缺失牙多、面颊塌陷,则面容苍老;所以,一口整齐的牙齿,不仅能为孩子的容貌加分,健康的牙齿、健康的牙周组织及健全的口腔功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儿童龋齿及咬合异常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以龋齿为例,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患龋率自1岁起直线上升,7~8岁达到最高峰,且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为家长所忽视,由于儿童龋齿进展速度快,来就诊时常常龋坏已经很严重,治疗复杂和困难,而且孩子会很痛苦,不仅影响替换恒牙,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烦扰,更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因此,若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儿童时期是口腔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口腔健康与家长的知识密切相关,家长不仅要给孩子以关爱,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育儿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本书选择了我们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诊疗过程中需要反复向家长讲解的问题,以问答的方式选取了个问题。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口腔疾病诊治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家庭健康教育指导、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指导。编者注重了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为父母答疑解惑。希望广大家长能通过本书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牙齿,灿烂自信的笑容,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
部分问题及答疑展示
1你知道乳牙齿萌出的时间和顺序吗?
什么时候开始长牙呀?这是大多数父母非常关心的事。乳牙萌出是有一定时间和顺序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牙齿逐一萌出:一般都是先长出下颌牙齿,后长上颌同名牙,两侧同名牙同时萌出,按前后顺序萌出。但在第三颗牙和第四颗牙的顺序会有所变化。
我们来看看乳牙萌出顺序:
最先萌出的是下切牙(下门牙),平均年龄是宝宝出生后第6~8个月;
然后是上中切牙(上门牙)8~10个月;
接着是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大约是在10~12个月;
前牙区牙齿都长出来后,顺序会有打乱,先长上颌第四颗牙及下颌第四颗牙,大约在15个月左右;
然后才长下颌第三颗牙和上颌第三颗牙,大约18个月左右;
最后长下、上第五颗牙。
通常在2.5岁左右全部乳牙萌出。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也有的孩子出牙早些或晚些,3岁以内萌出完成都属于正常范围。
2宝宝为什么迟迟不长牙?
宝宝怎么还不长牙呀?常常有家长询问这个问题。因为长牙代表着小宝宝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食物逐渐从单一的奶转为多种多样的食品了。大多数宝宝乳牙的开始萌出的时间是6~8个月左右,但不是每个宝宝牙齿萌出的年龄都相同。牙齿的萌出早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也与孩子的体质、营养、性别、地区及其他因素有关,往往表现的个体差异比较大,现在临床上就诊患儿中,最小4个月就开始长牙,最晚也有的宝宝14个月左右才长出第一颗牙齿。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看到自己刚刚几个月的孩子还没长牙,先不要太着急,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大多在生理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有罗圈腿、肋骨外翻等严重缺钙症状,或者有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疾病,会影响牙齿萌出,一定要注意孩子饮食中营养的补充。
但是,也有极个别宝宝,因为一些全身疾病:如外胚叶发育不全、颅骨-锁骨综合征、遗传因素等,会导致部分牙齿先天缺失,即根本没有牙胚发育,牙齿就无法萌出了。牙齿先天缺失多见于恒牙,乳牙少见;大多孩子只是个别牙缺失,少数孩子可能全口缺牙。
3“马牙”是怎么回事?
上皮珠俗称“马牙”,不是真正的牙,而是未被吸收的牙齿残余组织(上皮组织)。胎儿时期,在牙齿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牙齿的一些组织(上皮组织)会在出生前崩解吸收,有些没有完全吸收,这些上皮组织会慢慢的角化变硬,在宝宝出生后慢慢长到口腔黏膜表面。家长可以在上、下牙槽骨牙龈的地方或上腭中线两侧处看到一个或几个白色、珍珠样、有光泽的瘤状突起,摸起来感觉比较硬。“马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是病,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大多数“马牙”会在一岁内逐渐吸收或脱落,一般没有不适感,所以不用特殊治疗。
4宝宝的舌头为什么伸不出来?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的舌头尖怎么伸不出来?”或者有的孩子舌尖伸出来是“W”形,舌尖有一个深沟。再大点的孩子,大约2.5岁左右至3岁,会发现说话不清楚,舌头卷不上去,卷舌音发不出来。这是一种先天发育的畸形,叫舌系带短。舌系带是舌头下面黏膜在中线形成的连接舌下与齿槽嵴的一条纤维束,正常应该附着于舌腹中下部靠近舌根。如果舌系带附着的位置上移,连接到舌腹中上到舌尖位置,就会牵引限制舌尖的活动,导致舌头不能伸至下唇外侧,舌尖部伸出呈“W”形,严重舌系带短的孩子常会造成吸吮无力、咀嚼困难,发音异常。
关于舌系带矫正手术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出生时舌系带过短,影响宝宝吸吮母乳,应该尽早手术。其他情况根据对宝宝的影响程度决定。
舌系带短的婴儿,在长牙的时候,因为舌头受牵拉不灵活,极易被新长出的牙齿磨破甚至形成溃疡,孩子非常痛苦,影响进食,多数需要进行舌系带延长术;也有部分孩子在说话的时候,由于舌尖不能卷至前腭部,影响卷舌音和舌腭音的发音,说话不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应该注意的是,婴儿期发现舌系带短,如果没有影响哺乳,可以先不行舌系带延长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牙齿的萌出,有部分孩子的舌系带会逐渐松弛,前部附着也逐渐相对下降,移至口腔底部,舌系带短的情况可以缓解。
孩子说话不清可能有多种因素,除舌系带因素外,大脑发育不全或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听力障碍等也会造成说话不清,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器质性疾病,为功能性发音障碍。这些问题非手术能奏效,需要及时就医,准确判断及相应治疗。
总之,发现舌系带短,应该就诊检查,请专业的医师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的时间和方式
5可以使用安抚奶嘴吗?
是否要给孩子用安抚奶嘴,一直是有争议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安抚奶嘴利大于弊。多数美国孩子几乎从出生开始就使用安抚奶嘴,并一直到两三岁左右。所以,中国妈妈们也可以使用安抚奶嘴。使用安抚奶嘴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安抚奶嘴能给孩子带来安慰:小宝宝,在适应陌生的环境时,会有烦躁不安易哭闹的表现,尤其在睡觉前。这时如果妈妈轻轻抱抱他、晃动他、播放轻柔的音乐等都不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可以试试安抚奶嘴。安抚奶嘴会使孩子感到自我安慰而放松下来,慢慢停止哭闹,安静顺利入睡。许多妈妈担心小宝贝会对安抚奶嘴产生依赖,其实不用担心,大多数孩子到了6~9个月的时候,其他的兴趣增多了,就会自己主动戒掉安抚奶嘴的习惯。
其次,安抚奶嘴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发生率。安抚奶嘴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鼻呼吸的习惯,避免口呼吸;还有的孩子有吮指、咬下唇等以后难以戒除的口腔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是导致牙、颌骨发育畸形的重要病因,而安抚奶嘴的使用可以帮助避免这些习惯。
需要强调的是安抚奶嘴不是父母照顾孩子的替代品,不应让孩子一哭就用,可以在睡觉前或哭闹时间较长时适当使用。而且,安抚奶嘴不应使用太长时间,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吸吮的需求就会下降,可以逐渐减少使用安抚奶嘴,用其他玩具或磨牙棒等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逐渐戒除。
安抚奶嘴如何选择呢?材质上讲,最好是比较柔软坚韧不易破碎的,同时可以高温消毒的材料;外形选择接近妈妈乳头形状的,可以多试试,选择适合孩子的一款;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产品。
6宝宝为什么“流口水”?
从4~6个月开始,家长们会开始发现宝宝流口水的现象,下巴区域总是湿漉漉的,严重时还会出现长时间不愈合的皮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有一种现象叫“生理性流涎”,指的是自宝宝出牙开始,腺体发育逐渐成熟,加之“出牙”这一事件又刺激了腺体分泌,导致短期内宝宝“流口水”的现象。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口腔容量变大,吞咽反射日趋熟练,“流口水”的现象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这一持续的时间段因宝宝而异,自1岁到3岁均有可能。
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只是白天流口水,还是睡觉时也流口水,医院就诊,排除口呼吸及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可能;除此之外,还要留意宝宝是否存在痛觉不敏感导致口水增多而不自知,从而口水流出的现象;也有少数宝宝存在智力发育障碍,导致流口水现象;有这些异常情况都要及时到相关科室就诊。
这种生理性流口水的现象家长可以不用过度担心,但要注意护理,避免皮疹。
7孩子说话发音不清楚有哪些原因?
孩子到了学说话的年纪,却有些话说不清楚,令很多父母操心着急。那么孩子发音不清有哪些原因呢?
(1)生理原因:3岁以前的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同时又不善于协调地使用发音器官,致使不能正确发某些音。这种情况对3岁以前幼儿来说,尚属正常范围。生理原因的另一种情况是舌系带短,舌头运动不自如,使有些音发不好。
(2)病理原因:有的是因孩子患重病、高热或其他病因,使高级神经活动受到障碍,使孩子说话水平明显下降;有的因头部受外伤,使大脑的语言运动区受损,影响了言语活动;有的是因听力受到损伤,如患耳疾,较长时间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后,都能破坏孩子的听力。孩子听不准音,也就无法正确模仿正确的发音。
8孩子说话发音不清楚怎么办?
孩子说话不清楚可从两方面矫治:一是医治;二是练习。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说话不清就需要医治,如舌系带短,就需要到口腔科做一个小手术;如系病后或药物所致,则要到相应科室去治疗。
孩子学话的主要途径是靠模仿,如果孩子周围的成人说话含混不清,孩子的话也就说不清。如何通过练习使孩子把话说清楚呢?
(1)让孩子听一些配有标准普通话的配乐课文录音磁带,反复播放,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让他模仿,帮助纠正他的发音,对正确的发音及时鼓励。
(2)亲自教孩子短句,如:“我爱爸爸妈妈”,“天上有月亮、太阳和白云”等等,要点是一字一句,吐字清楚。
(3)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一段时间后,可让他就看到的画、看见的事向你描述。鼓励他将事物说完整,这种训练既练了说话,又训练了大脑思维。在语言训练中,切忌重复和嘲笑幼儿不正确的发音,以免在孩子心理形成障碍。
(4)在没有器质性病因的情况下,如果自己不能纠正发音,可以找专业的医师检查诊断后,由语音训练师帮助孩子进行语音训练。
9儿童乳牙龋齿有什么特点?
乳牙龋齿与恒牙龋齿临床表现特点有很大不同。
(1)乳牙患龋率高,发病早,刚萌出不久的乳牙即可患龋。
(2)龋齿多发,在孩子的口腔常会发现较多的乳牙常同时患龋。
(3)龋蚀范围广,一个牙常多个牙面同时患龋,除邻接面、颌面外,还好发于光滑面、牙颈部。
(4)龋齿进展快,牙体因龋蚀很快崩解,短时间内就可能发展成牙髓炎、根尖炎或者残根残冠。
(5)自觉症状不明显,有的牙龋坏早期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因此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牙齿健康问题。等到疼痛或肿胀时已经很严重了。
(6)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活跃,在早期这个防御功能有利于龋病的防治。
10婴幼儿龋齿有什么危害?
婴幼儿龋齿的直接影响就是因疼痛或敏感影响进食,不敢咀嚼,从而影响患儿的消化功能及身体发育;有时候因为一侧疼痛,只用另一侧牙齿咀嚼,导致偏侧咀嚼习惯形成,时间长了会发生颜面部发育不对称;疼痛和进食时的不适还会造成孩子的情绪困扰,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也会影响到家长的状态和工作。
根据龋齿位置的不同,龋齿,尤其是前牙的龋齿会对不同音节的发音及美观造成影响。一些孩子会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大笑或发言,从长期来看,可能对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
如果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至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间隙感染,会因为疼痛和全身影响为家庭的心理及经济带来更严重的负担。
乳牙根尖周炎的炎症有可能影响下方的恒牙胚,造成恒牙的萌出时间、位置异常或形态异常。如果恒牙因龋早失又没有及时有效的保持缺隙,会影响恒牙的牙弓发育,造成恒牙牙列拥挤。
11为什么乳牙龋齿要早治?
关于乳牙龋齿治疗的时机选择,原则上越早越好,这是因为乳牙的结构特点是比恒牙薄,钙化程度低,一旦发生龋齿进展非常快。在龋病发展的最初阶段进行阻断,可以免其发展至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间隙感染阶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患儿疼痛的程度和所需治疗的复杂程度。但是患儿自身的配合能力也是必须要考量的因素之一,配合程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此后患儿的配合情况,应根据不同情况与医师进行沟通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谈及治疗方式,按浅龋、中龋、深龋不同,治疗方式略有差异,部分特别早期的浅龋可以采取涂氟等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不会疼痛,操作相对简便一些,临床操作上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患儿更容易配合。中龋或深龋在治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有时需要在局麻下进行,治疗操作也相对复杂一些,需要采用玻璃离子或复合树脂充填,深龋还需要做必要的垫底保髓措施。
从健康教育角度来讲,及早治疗龋齿还有助于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就医的良好行为。
12为什么孩子嘴唇总是“干裂”?
孩子嘴唇在秋冬季节容易干裂,常与以下原因有关:
(1)嘴唇部皮肤脆弱:嘴唇皮肤缺乏角质层,水分容易蒸发,从而导致嘴唇皮肤干燥。
(2)缺少皮脂腺:嘴唇部位没有皮脂腺,不能分泌皮脂,润泽皮肤,故而在干燥季节容易丢失水分,干燥脱皮。
(3)不良舔唇习惯:嘴唇干燥,孩子们会习惯性地舔唇,唾液粘在嘴唇上水分蒸发,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唇部温度降低,温度越低,冬季越易受冻而导致干裂。
(4)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A和维生素C都容易造成嘴唇干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
(5)过敏:牙膏里的添加剂、糖果、口香糖等过敏都有可能引起嘴唇干裂。
13口角炎是怎么回事?
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开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者张口易出血,吃饭说话均受影响。口角炎的诱发因素是冷干的气候,会使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口唇干裂时,人们会习惯性地用舌头去舔,也会进一步加重口角干裂。若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还会导致维生素B缺乏性口角炎的发生。
预防宝宝“烂嘴角”,重在教育孩子不偏食和不挑食。多吃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蔬菜和瓜果,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注意口腔清洁。
全书目录速览:
本文图文改编自:
《儿童健康好帮手——儿童口腔科疾病分册》
图文所有权归属:北京儿童医口腔科
欲了解更全面疾病及治疗内容请购买正版图书
更多精彩尽在
《儿童健康好帮手——儿童口腔科疾病分册》
最值得了解的儿童常见口腔科疾病知识
医院专家权威指导
给宝宝漂漂亮亮好牙齿
口腔疾病一网打尽
完全护理
更多实拍(点击图片即可放大观看↓↓)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