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相关医院 > 价值百万针灸四大秘法
价值百万针灸四大秘法
图解鬼门十三针秘法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患上一种无名之病,病症可谓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医院都查不出任何病症异常,医生束手无策,甚至有个别人会被当作精神病来治疗。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病”。
“邪病”一般来说可分成“附体症”和“失魂症”两种。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也是分阴阳二性的,即肉体和灵魂两部分。人死后,属阳性的肉身已经死亡,但阴性的灵魂却不会消失,它存在于阴性世界中。一个活着的人,如果正行衰运,阳不胜阴,当他进入一个阴气浓厚的场境,或者冲撞了它,它就会附着你的身体,控制或主宰你的灵魂,利用你的嘴巴和手足,为它说话或做事。这就是所谓的“中邪”、“附体”。致使某人怪病缠身,神志不清,以致于打针吃药无济于事。
所谓“失魂症”就是人的元神(灵魂)出体后的一种怪病。一般表现为腿脚酸软,浑身乏力,没有精神,直至卧床不起,甚至死亡。往往会被误诊成中气不足或气血两亏、伤风感冒。医院又查不出究竟是什么疾病。
采用鬼门十三针的同时,还引入了耳穴埋豆疗法,耳在中医上不单纯是一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的一个倒置,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埋豆可配合鬼门十三针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取耳穴埋豆,具有镇静安神,调节情绪的作用。
邪病的病理恕不在此赘述。但往往易患邪病的地方,都是比较阴暗潮湿,即是阴邪弥存之地。我们的住宅要尽量建在阳光充足,地面干爽之地。年月二黑五黄飞临阴暗潮湿之处最易闹邪病。二黑五黄均属土,金银珠宝灵光之物属阳,所以能够避开一般的邪病。流年五黄二黑飞到之方,宜用五黄铜铃化解。凡命局中有太极、华盖、戌亥之人和命弱杀重阴气独胜之人,逢不吉之大运流年,容易患邪病。此年均忌入丧葬、医院等阴气较重之场所。
《黄帝内经》之“贼风篇”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者,可祝而已也。”由此可知,祝由科亦可治邪病。但如何确定是不是邪病,却是首要条件。
快速摸脉辨邪病法
以男左女右为准
先查脉诀中寸关尺的尺脉,如尺脉闭合,定此人得邪病,此时需摸手心和中指,确定是惊吓还是冲撞。一、摸手心,如果是手心在跳,那就是惊吓,以手心跳的快慢定时期,一般跳得急快为得病不久,手心跳得较沉较缓,说明得病时间已经很长时间了。1??食指与中指交会处的下方跳,是在路口被吓。2??无名指及小拇指交会处下方跳,是被动物吓到,一般是带毛的的动物。二、如果手心不跳,则要看下中指,中指和中指底节两侧,跳得厉害为冲撞到鬼魂。1????内侧为门槛内的家亲作祟,外侧为门槛外的外鬼2??????靠手掌底部的为多是在二十岁以下少亡年轻之鬼魂,中部为死时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上部为死时在四十岁以上的。3????中指中节跳得厉害为胡、黄、白、柳之类的仙家附了身,此时需要看香,从香火来沟通仙家,知晓仙家的来意。4????中指上节的厉害,说明很厉害,一般认为是神佛或修为高深的异类众生,说明此人灵觉方面缘分很大。隐性信息致病诊断法有两种。一是摸脉;二是特功能来辨别。第一种在病人讲述病情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去观察,发现异常后再给摸脉。譬如,病人来后你把精神集中在眼部。死盯着病人,如果是坏信息致病,该病人会不寒而栗,或不敢用眼神正视你,凡上列情况,都可能与阴性信息有关,摸脉有二种,一是摸寸关尺,也称天地人:二是摸中指,也称神仙鬼,摸脉的同时要根据男左女右去诊断,即男性病人摸左手,女同志摸右手,摸脉的同时要放松不要紧张,可用食指、拇指捏摸对方中指。先从根部神部摸起。中指有三节,根部为神,靠食指一侧为内神,靠无名指一侧为外神;中节内为内仙,外为外仙;末节指内为内鬼.外为外鬼。内神为自己所信仰的教派的神,外神为外教的神。内鬼为祖先灵体或家人去世的信息。外鬼为外姓人家的信息。在诊断的时候,拇指与食指捏中指仔细感觉,如有跳动的一般可根据以上所讲去判断。凡是有阴性信息跳动与正常血脉跳动不同,正常跳动有规律,但阴性反应则有快有慢,如自觉病人有此病,诊断当中又诊不出来。则需要拇、食指捋一下后再进行诊断。寸关尺,也就是中医摸脉的部位。这个部位假象较多,出现假象时,可对此部位吹气加意念过,此信息就会到中指,然后再诊断中指。
一、治疗范围精神分裂症、失眠症、抑郁症、躁狂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病症、疑病症、药物依赖、神经性厌食、性心理障碍,特别对青少年、中学生以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等效果突出。
二、此法特点
1、无副作用:
传统治疗精神疾病仅仅使用抗精神类西药治疗,对肝肾等器官的毒副作用大,“鬼门十三针”是通过针灸,打通脏腑的经络经脉,使其全身的气血运行正常,进而调整大脑神经功能。
2、无依赖性:
传统纯西药治疗,患者不仅有依赖性,而且会感觉不适,一旦减药或停药,它就极可能使病情复发。
3、性价比高:
与传统技术相比,中医鬼门十三针疗法见效迅速,治愈率高,轻度失眠患者接受治疗三天即可见效,重度失眠患者七天左右病情有明显的好转,一个月内头痛、失眠等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在减少住院费用的同时;还将恢复、治疗期缩短一半,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原理首先通过鬼门十三针打通心经,心主神志,心乱则神志不清;选督脉等镇静安神;选脾经,气血通,精神好;选胃经主食欲、强身体,调节情志;选肝经通疏泄,抒发情绪;选胆经醒脑,治头晕目眩;选肾经祛失眠多梦。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疏通经络,打通经脉,让气血畅通,控制病情。
正本
笔者幸得恩师段天奇先生传授专治邪病的“鬼门十三针”和“追魂针”。此两种针法,虽说不是什么旷世绝学,但在诊治邪病方面却颇为实用。现就“鬼门十三针”解说如下:
一、穴位
鬼门十三针中的穴位是由《中医·针刺篇》中的鬼封、鬼宫、鬼窟、鬼垒、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腿、鬼信、鬼营、鬼藏、鬼臣等。此十三鬼穴中选其对癫、狂、痫有奇特治疗作用的腧穴,“顺治鬼门十三针”是经过八代人的经验总结,并增补数穴而成,沿用至今。
二、位置与针法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足外侧部外直下方凹陷中。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风府穴;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曹溪。属督脉。位于颈部,当后正中发际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下颔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上下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承浆穴;别名天池,鬼市,垂浆。属任脉,位于面部,当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掌心,当2,3,掌骨,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
针法;直刺3-5分
上星穴;别名鬼堂,明堂。神堂,属督脉,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针法;直刺1-4寸,可透少海[曲池对侧]
会阴穴;别名屏翳,海底,下极。属任脉,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来年线的中点
针法;从下向上直刺,要刺出血
怎样检查:
用大拇指与二拇指掐住患者中指根部一节的两侧[如中医问脉那样]如果跳动感很强,就是有外邪在作怪如果无此征兆,则是属于癫痫病。
三、《鬼门十三针》歌诀
1
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大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东八承浆;
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用忙;十三舌底在海泉。
2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四、检查
用大指母与二指拇掐住患者的鬼穴(中指根部一节的两侧,如同中医问脉那样),如果跳动感很强,就是有外邪在做怪。如果无此征兆,则属于癫痫病。
五、施针治疗
1、首先要采取劝说的方法。比如你可以说:你是哪方的神仙?哪位屈死的冤魂?有什么要求你就跟我说,我都能办到。你或要吃或要喝,是要猪头还是要烧鸡?要是缺钱花,可以给你冥化纸钱。总之,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你这样说了以后,鬼魂就可以跟你对话。如果它提出了要求,你就要答应下来,让患者家或许猪愿,或焚化纸钱。这就是说给人家一个面子。
2、如果经过两三劝说对方都不理睬,那就动硬的。拿出银针来恐吓它,如果恐吓还不服,那就要采取针刺的方法来惩治它。
3、针法:掌用针有毫针、三菱针和皮肤针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毫针。针扎上后,先要采取轻刺激的方法,边扎边恐吓它:你服不服?如果对方说服了,那就讲条件,按它的要求去办;如果不服,那就采取强制刺激的方法,进深针或大幅度捻转(用力捻转,针旋转角度大),或用力提插(针上下活动),或者进针后手持针柄作震颤动作等。
在通常情况下,只用“少商”一针就管用,也可以在十三针中任选二至三针。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要给来者留一条后路,也就是说不要把事情做绝,以避免后患。海泉、会阴、人中这三个穴尽量不用。因为用这三个穴位中的任一个都能把对方封住,治它于死地。如不用此三穴,其它的穴位都可以治服它,并能放它走。即或它已经被你治服,并且走了,也要以礼相待,仍要还愿或焚化纸钱。
4、在为患者治病时,最好是戴一道“附身符”,以防自己遭灾。
六、怎样治癫痫病
如果碰上的患者是癫痫病,那就要采取治癫痫病的方法。在发病抽搐时,可针刺十宣(十个指头)和劳宫二穴。长期治疗,用心愈、肺俞、肝俞、大肠俞、男俞、胆俞等。此与“鬼门十三针”无关,故不再敖述。
七、图解各穴位置及针刺手法
1、人中穴: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2、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拇指末节外侧,距指甲1分。针法:斜刺1—2分,或点刺出血。
3、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针法:斜刺1—2分。
4、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碗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挠侧碗屈肌腱之间。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5分。
5、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5分。
6、风府穴: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曹溪、属督脉。位于顶部,当和正中发际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针法:从外向内直刺0.5—1寸,忌深刺。
7、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位于面颊部,下额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上下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针法:从外向内直刺5分。
8、承浆穴:别名,天池、鬼市、承浆、思浆、属任脉。位于面部,当额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针法:从外向内斜刺2—3分。
9、劳宫穴:属于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针法:直刺3—5分。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10、上星穴:别名,鬼堂、明堂、神堂、属督脉。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之上1寸。针法:沿头皮刺5—8分。
11、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时横纹外侧端,曲肘时,横纹头向外五分处。针法:直刺1—1.5寸,可透少海(曲池对侧)。
12、会阴穴:别名屏翳、海底、下极、属任脉。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针法:从外向内直刺,针三分。
13、海泉穴: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正坐张口,舌转卷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带中点处取穴。针法:从下向上直刺,严禁出血。
追魂针
而“追魂针”据笔者所知知者甚少。现就“追魂针”的针法解说如下:
一、如何断定是“失魂症”。大家都知道“鬼门十三针”判断附体症是以鬼穴为凭的。但失魂症是以前额和耳背上之青筋(静脉血管)的形状为准。正常人的前额有青筋,但不会开叉,是看不到多叉的毛细血管的,但患失魂症之人前额一定会出现多条非常明显的叉纹,而且耳背上亦会出现青黑色的青筋。起初耳背上的青筋不会很大,但随着时间上的推移,青筋会变长变粗。一旦超过耳弦边,定会卧床不起,很难医治了。
二、如何施针。一般用3号手工缝纫针或毫针。用红线缠住针身,针尖留两毫米。师传口诀:男用三六九,女逢一四七;针行青筋上,男单女定双。症重可多下,岂能少过七;针针不见血,病已入膏肓;轻重凭君使,九重上云霄;病轻一次耳,再重不过三;技法阴阳合,独步逍遥哉。
三、鬼门十三针和追魂针,虽说要有修持,功力越深越好。但有时有人异地求测,我们如何判定求测者是否有邪病,又如何诊治呢?我们可用一些预测术来判定症候,然后用辟邪药物和临时教别人施针即可。《神农本草经》里面对一些药物有记载:天麻“杀百精,老物殃鬼”;朱砂“杨精神安魂魄,杀精魅驱恶鬼”;麝香“杀鬼精物”;琥珀“杀精鬼邪气”;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昌蒲“开心窍,不迷惑,益心智”……凡温热、辛辣、芳香、升发、光明之物均属阳,以上等等药物都具备了这些属性,阳能胜阴,所以内服就能驱杀附于人体内的邪气,佩戴就能避免邪气的干扰。
鬼门十三针和追魂针都是用来治邪病的,但针对的病症是有很大区别的。据师传和笔者本人多年实践应用效果来看,两种针法又是互有补益,相得益彰的。这跟“附体症”和“失魂症”虽说都是邪病,难以完全区分开来,但又有侧重点不同一样。所以我们在应用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可执一。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绝技:天星十二穴
《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
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四个在肘至手。
三里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歌诀里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就是说三里穴的位置,膝眼又叫“犊鼻”,在膝盖上有两个相当大的洞,长得有点像牛鼻子,外侧的叫“外犊鼻”,内侧的叫“内犊鼻”。足三里就在外犊鼻之下三寸,离膝胫骨棱一个拇指寸远,也就是在两筋之中。
主要功用治“胃中寒”,也可用以治疗心腹胀。胃中寒的症状,例如肠鸣,有“幽幽……”似水走动的声音,并且腹泻。《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就是说只要是胃肠的病都可以找三里穴。外科方面,可以用治腿肿、膝、胻(胫骨)酸。内科方面,伤寒型的感冒,以及羸瘦、劳损,都是因为慢性病,而肠胃功能已经很差了,变得羸瘦,还有“气蛊”,气蛊就是腹部因为消化不良以及水份不能良好地排泄而发生鼓胀的样子。还有,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养老用穴道,三十岁以上的人,针灸三里穴眼睛变宽,会看得清楚;因为大部分的人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形成所谓的“老花眼”了,眼睛可以看远,不能看近。常扎这个穴就会变得很好,但是取穴要精确。针入八分或艾灸三壮。依据我自己的经验,假如经常地针灸这个穴道,不但可以养老,而且假如要走远路,或要爬山,步行的能力也会比较好得多。还有这么一句话“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三里要经常用艾灸,烧出灸疤来,甚至于让它经常都是湿淋淋的,让它常有出脓的现象,可以治疗老年性的病,例如血压高之类的毛病,经常灸它,可获得很好的血液循环,血压就不会升得太高。
内庭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它在脚的第二指、第三指的中间的这个脚丫子上五分,最主要可用以治疗四肢冰冷的现象,可以用治喜爱安静而不喜欢声音的“胃经热象”,长风疹块的瘾疹现象,咽喉痛,呵欠频数及牙疼。其实频频呵欠就是缺氧了,牙疼在中医的概念上面,认为牙属于阳明,下牙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牙属足阳明胃经,这里的牙疼就是上牙疼。另外虚极而不能吃东西,针这个穴立刻就好了。
曲池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是在手肘上面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找寻的方法是:手臂稍微弯曲起来,把手掌对着自己的心脏,手臂上最高的这一条经络线就称之为“手阳明大肠经”,在这个经络上面的手肘弯弯处的穴道就叫做“曲池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说“曲池拱手取”,拱着手找寻;“屈指骨边求”,在骨头的边缘可以找到它;它的作用是“善治肘中痛”,可用以治疗肘的疼痛。又能治疗“偏风”,也就是中风半身不遂症状,还有手不能弯曲、不能收回来,表示这个手已经没有力,神经功能差了,不能拉弓射箭了,因此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说“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要拉弓射箭,必须要用到这条大肠经的肌肉的劲,却使不上力了。大肠经发生问题时也会“筋缓莫梳头”,扎曲池穴也有治疗的能力,还可以用治“喉痹促欲死”,就是喉头的血液循环差了,好像不能吸到气了,又治疗发热、全身性蕁麻疹、瘾疹,由这点来看曲池穴还有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合谷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原气驻留的穴道,是在身体上的一个非常大的穴道,位置在大拇指跟食指的中间这个虎口,虎口开叉的上面一寸。它可以治疗“头疼并面肿”,在《四总穴歌》里头,有这么一句“面口合谷收”,就是颜面以及口部的毛病都可以找合谷治疗;合谷还可以治疗“疟病热还寒”,就是疟疾先热而后冷的打摆子症状。也可治齿龃及鼻衄,就是蛀牙和流鼻血;“口噤不开言”,牙齿咬得很紧,不能张口说话,可以在此穴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可是要注意,合谷跟另一个叫三阴交的穴道,在孕妇身上要小心,有可能导致流产。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太子,他很喜欢医学,有一次看到一位孕妇,把了脉后,希望证实自己的判断,要剖腹看一看到底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者是双胞胎,跟他同行的医师徐文伯说不可以这样,用针剌合谷及三阴交这个胎就可以顺利产出;所以合谷、三阴交在孕妇身上不可以随便扎针,要非常小心的。
委中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位于膝盖的后面,大腿与小腿交会的腿弯弯处,又叫做“膕”的横纹正中央。可以用来治疗腰痛不能站直起来,而且引到背脊梁都沉重不堪,筋也不能够舒展开来,“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四总穴歌》也有“腰背委中求”的用法。又可以治疗“风痹复无常”,什么叫风痹呢?痹就是血液不通,古时候把痹病分为三大类叫做风、寒、湿三痹,风痹是会走动的又叫做“行痹”,寒痹是会很痛的所以又叫做“痛痹”,湿痹是重着而不动的所以又叫“着痹”,风痹是于风所引起的血液脉络的不通,因此叫他做“风痹”或叫做“行痹”,为什么讲“无常”?就是因为它痛不固定一处,到处跑着痛。“膝头难屈伸”也可用这个穴治疗,不能够弯屈、也不能够伸展,那么“针入即安康”,可是必须注意这个穴道不可以使用艾灸,因为它底下有一个很大的血管。承山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也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道,在现代医学称之为腓肠肌的下方,古人叫做腨,也就是小腿肚,这个地方长得像鱼的腹部,所以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里头,就叫它“鱼腹”,它位于腨肠分肉间,善于治疗腰痛,又可以通大便,用来治疗痔疾、大便难,又能治“脚气并膝肿”。如果肢体的“展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剌便安”,扎了针就会痊愈了。
太冲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也是肝经的原穴,在足大趾二指之间的脚丫子直上大约二寸的地方,这个穴道最主要的作用,可用以判断以及了解人的生死,在这个穴下方有一个动脉经过,如果量测发现这儿的血脉不动了,这个人生命就垂危了。这个穴也能医“惊痫风”,惊痫是什么呢?就是被惊吓而发生抽筋、口吐白沫、眼睛向上翻等等这种现象,中医把突发的病叫做风,所以称之为“惊痫风”。太冲也可以治疗咽喉的毛病以及心脏病,由于肝经主筋,所以它还能治两足走路不方便。并且还可用以治七种疝气中的“偏肿坠”现象,也就是从一边的阴囊或者从大阴唇穿出来,太冲穴就是个很好用的穴道。除了用太冲穴以外,还有一个穴叫做“三角灸”,在肚脐的下方,而左偏坠可以灸右边,右偏坠可以灸左边,再加上太冲穴,效果非常的好。另外太冲也可以治疗眼目似云朦,就是眼睛前面朦朦的,好像盖了个东西似的。它又能够治疗腰痛,而且还“针下有神功”。
昆仑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当中有3个膀胱经的穴道,委中、承山还有昆仑,位置在足外踝的后方与足跟筋的中间,它可以用来治疗足抽筋,腰和臀部疼痛。也被用来治暴喘满冲心,也就是突然的发喘,心区满胀;又可以用来治疗举步行不得,一动就疼得呻吟,如果想要求得安乐,可考虑用昆仑穴治疗。昆仑加委中用来治疗腰背痛效果非常的确实。
环跳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是在胆经的穴道,在臀部腰下头胯的枢纽上侧边,是一个满大的穴道,环跳穴上面的肌肉非常的肥厚,要用很长的针才能扎到穴位,有的时候甚至要用到六寸长的针。取穴的方法比较特殊:侧卧,底下的腿弯曲,上面的腿伸直。它可以治疗“折腰莫能顾”,就是腰像是被折了似的,不能够弯腰也不能回头。对风、寒、湿三痹都有效;又可治从胯部连到小腿肚的疼痛;转身的时候又重又痛,根本就难以忍受的,扎环跳穴也很快就可以好了。
阳陵泉: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膝的前下方有一条骨叫胫骨,胫骨后面的一条骨,现代医学叫做“腓骨”而中医学叫做“辅骨”,辅骨的茎突也就是一个小骨头,这个小骨头的前下方,有个洞,就称之为阳陵泉。《难经》有所谓的“八会穴”,其中有一个叫“筋会”,就是阳陵泉穴,筋就是肌腱或者是比较粗的肌肉束,阳陵泉就主治筋痛。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讲,“阳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就是在膝的下方外侧一寸的地方,可治“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膝肿、麻木、疼痛,以及叫做偏风的半身不遂、而“举足不能起”,只要扎针深入六分,极其神妙。凡是扭伤了足踝、膝,或扭伤了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筋之会,阳陵泉”来治疗。
通里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是心经的络穴,在手腕上方一寸,也就是神门上一寸的位置,此穴可以治疗“欲言声不出”以及懊恼怔忡这一类的心理层面的毛病。假如病人体质实,就有四肢重以及头、腮、面颊红的情况;如果病人虚就不能吃东西,暴瘖,突然地哑了,或脸面没有颜色而且不光泽;都可以使用此穴治疗。
列缺穴:相对位置请参照色标记
是肺经的络穴,叉交大拇指与食指,而食指指到在手腕的上侧的挠骨边缘就是这个穴,可用以治偏头痛,还可以治疗遍身麻痹,痰涎向上涌出,牙齿咬紧的口噤,如果能补泻得宜,应手就可以好了。《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只要头部的与颈项的病都能用此穴治疗。
[1]编者注:《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为马丹阳所撰。马丹阳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人仪,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金代道家、针灸家。大定七年(年),抛弃巨大家业,皈依重阳君出家,励行苦节,专务清静。医名为道名所淹。元世祖至元六年(年)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于嘉泰甲子岁()十二月二十七日仙化。
金针之不传之秘--十二对冲
一、肺经与膀胱经对冲,子午流注中肺经属寅时,膀胱经属申时。寅与申相冲,故肺经病可取膀胱经,膀胱经病可取肺经。《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见肺与膀胱的关系可比作水的上游与下游的关系。临床上运用:麻黄汤治疗头颈腰背痛;五苓散治疗水逆咳嗽。针灸上尺泽治疗头颈腰腿痛;肺俞治疗咳嗽。
二、大肠经与肾经对冲,子午流注中大肠经属卯时,肾经属酉时。卯与酉相冲,故大肠经病可取肾经,肾经病可取大肠经。《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云:“胃将水谷蒸发提炼,吸其精华。水谷的渣滓渐渐排送至胃下口,入于小肠。经过小肠的循环曲折(共十六曲),传送至将近小肠的下口,缓缓运转至大小肠交会稍上处,此处为“阑门”。经阑门的一栏水食的运行就慢了。阑门以下为“水分”。水分将水谷分开,水被气分蒸发,如露如雾,入于肾脏。所剩谷物渣滓,即转入荷包肠。荷包肠即大肠上口。将谷物的渣滓转入大肠,经过大肠回环曲反(计十六曲)节节传送至直肠。谷物的渣滓(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可见肾水来源于大肠水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生水)临床上运用:少阴病,目中不了了(即视物不明),睛不和 (是眼珠转动不灵活。),无表里证(指既无头痛恶寒表证,也无腹满谵语等里证。也有认为是无少阳的半表半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眼睛视物靠肾水供应,肾水不足大肠有实热,故视物不明。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老年人肾水不足引起的便秘用济川煎治疗。
三、胃经与心包经对冲,子午流注中胃经属辰时,心包经属戌时。辰与戌相冲,故胃经病可取心包经,心包经病可取胃经。其生理关系,《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其中浊气构成心包。临床上运用:《金匮要略》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蒌汤主之;桂枝人参汤亦主之。”针灸应用上用内关治疗恶心呕吐、足三里治疗心气壅满。
四、脾经与三焦经对冲,子午流注中脾经属巳时,三焦经属亥时。巳与亥相冲,故脾经病可取三焦经,三焦经病可取脾经。其生理关系,因经典未说清楚,是故不明。余强为之解释:脾气散精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必须有个运输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三焦。临床上运用:《伤寒论》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予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针灸应用上取三阴交治疗肩颈部(三焦经位置)痛,支沟治疗便秘。
五、心经与胆经对冲,子午流注中心经属午时,胆经属子时。子与午相冲,故心经病可取胆经,胆经病可取心经。其生理关系,因经典未说清楚,是故不明。按倪海厦先生的说法:当心脏的血向外喷时,压力却向下走向胆管,使胆汁喷出,当血液自肝脏进入心脏时,会产生吸力,使胆有力量,自肝脏中吸出浊物,这就是胆汁的形成。临床上运用:牛黄乃牛的胆结石,用于治疗心的病变。“艺高人胆大”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心脏强大,故人亦胆大。针灸上少海治疗腿侧疼痛。
六、小肠经与肝经对冲,子午流注中小肠经属未时,肝经属丑时。丑与未相冲,故小肠经病可取肝经,肝经病可取小肠经。其生理关系,因经典未说清楚,我亦百思难解,存疑。临床上运用:用疏肝药茴香荔枝核治疗小肠疝气。针灸上用后溪穴治疗肝郁,太冲穴治疗肩部(小肠经位置)疼痛。
乔帝人老师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