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预防治疗 > 痰湿不去百病生,一个方子强力祛痰湿,化解

痰湿不去百病生,一个方子强力祛痰湿,化解



谈起疼痛,人人都能说得上一句“不通则痛”,但是造成经络血脉不通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

年过半百,我们很容易被肩周炎、颈椎病等缠上,肩臂疼痛、肢体麻木不适、身体浮肿,虽说要不了命,但真的十分影响生命体验与生活质量,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这是风、寒、湿、瘀血堵住经络血脉导致的“不通则痛”,但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办法用了却收效甚微,说明药不对证,那么有没有可能让经络血脉不通的不是瘀血,而是别的东西呢?今天就为大家打开新思路并介绍一个专门的方子。

治痰茯苓丸,别名茯苓丸,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全生指迷方》,所以后世又多以指迷茯苓丸称之。

本方主要作用是燥湿行气、软坚化痰,用来治疗由于痰湿阻滞中脘,流注到经络导致的两臂疼痛,四肢浮肿,咳嗽多痰,胸闷,舌苔白腻。

组成:茯苓、枳壳、半夏、风化朴硝、生姜。此处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加减应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

既然明确了“不通”是由于痰湿在作怪,那茯苓丸第一步就是要祛痰,所以方子重用半夏燥湿化痰。

痰一般是因为脾胃没法正常运化水饮,这些水饮就停留在体内变成死水,也就是痰湿。

而半夏辛散温燥,且药性主要发挥到脾胃经,所以用半夏来把这些痰湿蒸干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半夏是有毒的,为了制约它的毒性,茯苓丸里加入了一味生姜。生姜可以制约半夏的毒性,同时还能开胃化痰,简直一举两得。

如果茯苓丸以汤剂的形式煎服,可以切几片生姜放进去和其他药一起煮,如果茯苓丸要做成丸剂送服的话,可以在其他药打成粉后加点姜汁进去揉成丸,还可以用姜汁送服丸剂。

虽然这些多余的痰湿用半夏干燥掉后,脾胃还是老样子,一直在制造痰湿,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把脾胃补起来,不让它继续制造“死水”,这就是茯苓的作用了。

茯苓不仅能祛湿,让痰湿从小便排出去,而且还能强健脾胃,脾胃运化水饮的功能恢复了,才不会生成痰湿。

这两味药取法经典名方“小半夏加茯苓汤”,也是茯苓丸的核心、根源,如果症状比较轻微的,这两味药吃下去估计就没什么事了。茯苓丸中其余药的作用都是助势。

枳壳的作用是理气宽中,就是把堵在中焦脾胃的气给它通下去,让胃气恢复下降的功能。气顺了,自然痰湿也就被带下去了。

有些痰顽固得就像狗皮膏药,特别是埋伏在中焦脾胃的顽痰,常规祛湿药都拿它没办法,这时候就加了一味药叫作风化朴硝。

风化朴硝就是芒硝风化脱水而成,其主要功能就是大承气汤里的泻火通便、软坚散结,但实际上我们从古老的《神农本草经》里去探索,我们会发现芒硝除了治便秘,还能通经络、破血结、去痰浊之功。

这就是它用在茯苓丸的妙处了,既能软坚散结把顽痰去掉,还能通经除痹痛治肢体麻木。

这几味药相互配伍,除了治标,把顽痰除掉,缓解肢体麻木等的症状,还考虑了治本,使脾恢复运化水饮的职能。

这个方子不仅本身十分出色,而且它背后的意义也影响深远,告诉医者们治病必求本,不要被病名牵着鼻子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apa.com/yfzl/13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