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饮食调养 > 保护牙齿,一辈子你需要做好这些事
保护牙齿,一辈子你需要做好这些事
牙齿的健康问题会从小到老伴随我们一辈子,与其他疾病一样,预防大于治疗。今天列举了一些大家最常遇问到的牙齿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较长,有空再看。
保护牙齿这事儿,从没长牙开始说起。
宝宝长牙的前奏,更易流口水、吃手、啃咬、烦躁甚至低烧。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牙齿,直到两岁半左右,20颗乳牙陆续萌出。在小宝宝还没有牙齿的时候,家长就要开始帮助宝宝清洁口腔。可以用干净、温湿的纱布或者擦巾轻轻擦拭口腔,顺着上下牙床,去除宝宝口内残余的奶水或食物。对宝宝牙龈的清洁和按摩,也会缓解宝宝长牙前的不适。擦洗口腔时,让宝宝躺在你的膝盖上,头靠近你的胸,这样可以很好的观察宝宝口内的情况。每日清洁口腔的时间最好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习惯,比如每晚洗澡喝奶之后。婴幼儿时期,最好是在亲子玩耍中完成口腔的清洁和检查,并且能固定时间,既培养习惯又增进感情。清洁工具有儿童牙刷、指套牙刷或者清洁的纱布都可以根据需求来使用。牙膏的用量:三岁以下的小盆友建议用米粒大小的牙膏量;对于三岁以上会吐口水的小盆友,可以使用绿豆大小的牙膏量。米粒大小的牙膏量↓当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刷牙”的时候就需要开始培养刷牙的习惯,为什么这个刷牙是打引号的呢?因为这时候小朋友还不能真正完成清洁牙齿的任务。所以需要自己“刷”一遍后家长在帮助清洁一遍。前者的目的是培养习惯,后者是为了真正完成清洁。小盆友什么时候可以真正自己完成刷牙呢?一般认为当小朋友可以独自完成系鞋带的时候,就说明他具有清洁好牙齿的能力了。这时候就要逐渐过度到小朋友独立刷牙,家长定期检查。龋齿,俗称蛀牙,是由于残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酸会腐蚀牙齿的硬组织,继而软化腐烂,形成龋齿。龋齿发展下去,牙齿被侵蚀的范围会逐渐扩大,直到侵及牙齿最里面的牙髓,会出现牙齿疼痛不适,甚至牙根化脓,牙齿烂光、脱落。蛀牙的形成:大家都知道吃糖是造成蛀牙的原因,可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学界公认的龋齿四联因素对龋齿形成缺一不可:细菌(变形链球菌是口腔主要致龋菌之一)+食物+宿主+时间其中糖就是四联因素中的食物,这里有个误解需要来跟大家解释,我们说的糖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纯粹的棒棒糖、水果糖、奶糖吗?我们先看下糖类制龋的强度排名: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看到这个排名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牙医会推荐木糖醇口香糖了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在麦芽糖,是排在前列的制龋糖类,这里帮大家回顾一个初中生物课的公式:淀粉+唾液(唾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会来自于我们吃的绝大多数主食,面包、馒头、米饭、饼干……这些淀粉类的主食还有个特点就是食物碎屑非常容易驻留在邻牙间、后牙颊侧。然后开始被唾液淀粉酶催化……细思极恐,在某种程度上,吃了各种主食后,尤其是睡前不刷牙,跟含着奶糖睡觉没什么差别了……蛀牙的发展过程(窝沟龋)↓在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后我们再谈谈如何防护的问题我们有非常多的途径通过局部用氟来提高牙齿的抗龋力。常见的比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还有牙医常用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含氟泡沫等等。注意:对于低龄儿童,尤其是还不会漱口的幼儿,在使用含氟牙膏时需要控制用量,3岁以内的孩子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是相对安全的。Tip:急性氟中毒的计量是5mg/kg体重,根据牙膏中的氟浓度换算,对于2岁的宝宝,只有一次性吃掉3支儿童含氟牙膏(氟含量在0.06%)才会造成急性氟中毒。使用含氟牙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局部获取氟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牙医还会使用含氟涂料或者含氟泡沫或者凝胶等方法局部用氟。涂氟顾名思义很轻松医生只需要隔离开口水即可,没有疼痛和不适,属于常规的牙齿保健方法,即便是成人医生也常会在一些易发生龋坏的部位涂氟。前面蛀牙发展的图片(窝沟龋)可以清楚得看到窝沟表面上一点龋损可能窝沟里可能已经蛀了很深了。窝沟封闭就是一项对于窝沟龋的预防措施,是需要专业医生来完成的治疗。什么时候做窝沟封闭?——当然是牙齿刚萌出的时候(咬合面完全暴露)必须做窝沟封闭吗?——因为这项预防措施的性价比非常高,所以强烈推荐去做,而且国家对于窝沟封闭的政策是免费,各地都有指定医院。哪些牙齿要做窝沟封闭?——严谨来说,所有有窝沟的牙齿都应该要做,包括双尖牙和乳磨牙。需要医生评估牙齿窝沟的深度来具体判断。通常六龄牙都是一定建议要做的,因为这颗牙从六岁左右长出来一直到老都是咀嚼的顶梁柱。前面讲到的措施都是针对蛀牙的预防措施,一旦牙齿已经蛀了,那么唯一且必须去做的就是补牙。补牙流程(充填治疗):首先就是用工具磨除所有腐质牙体(中间图片),然后充填上牙科材料恢复牙齿的美观和功能(右侧图片)。吸吮是人类个体最初的进食方式。婴幼儿时期应该尽量给宝宝以充分的满足。在1岁以内,几乎所有的婴儿都会看到有非营养性吮吸的现象,在婴儿期末期发生率直线下降。美国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1岁到4岁,吮指的发生率从31%降到了12%。有时孩子感到有压力而紧张,在牙齿萌出时,也会比较多地吮吸手指。在2、3岁前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在4~6岁后仍习惯性吮吸手指,一般可以认为是口腔不良习惯。要及早给予干预。不良影响:这个习惯可造成前牙间咬合不上、开唇露齿、闭不拢嘴和牙弓狭窄,严重者甚至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和导致呼吸系统障碍。戒除:建立约定,奖励。戴手套或者指套。后期可就医采用口内矫治器破除。心理原因要多方配合,从小盆友性格、交友等等方面入手改善,这方方面还是建议咨询儿童心理医师。最初婴儿乳牙未萌出时,吮吸吞咽时需要舌头前伸来辅助吞咽的。随着进食从吮吸过渡到咀嚼,舌头应该从向前转变到向上腭用力。不良影响:如果依然有吞咽时舌头向前用力,从长此以往,牙齿就会被顶向外边,形成龅牙,开合。甚至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戒除:正确方式宣教,刻意练习。使用口内矫治器破除,比如舌刺、舌栅等,还需要配合舌肌训练,因为有可能是舌头上抬力量不足导致。当然除了后天习惯,还有可能是舌系带过短、巨舌症。以及牙齿因龋坏缺失或是先天缺失导致牙齿间缝隙很大,舌头习惯性深入等原因。需要对症治疗。多见于儿童时期,常在生气或受批评犯错误时,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也可在已经出现错颌畸形的情况下出现,比如上牙龅牙,上下前牙距离大,下唇会习惯性放在上下唇之间。从而加重上牙前突,下牙后缩的情况。不良影响:其影响和原因都与上牙的龅牙相辅相成,谁是最初原因有时候不好分辨,但对牙齿以及颌骨的不利结果是确定的,会影响牙齿在正常位置上的排列,可造成牙齿错乱不齐。医生在临床检查的时候比较观察到这种不良习惯。戒除:宣教正确姿势,告知不良影响,刻意改正。心理因素同样需要多方面的改变。最重要的是通过牙齿矫正,建立前牙正确的咬合关系。这个不仅是儿童,成年也是非常常见的错误咀嚼方式,儿童因为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左右咀嚼肌肉的大小,也会影响颌骨的对称性。常见出现这种问题的情况,比如一侧有蛀牙疼痛,所以习惯用另一侧咀嚼,长期这样,形成习惯,将来改变还是比较费劲的。类似的习惯还有单侧的托腮,单侧侧睡。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期会影响颌骨左右对称。成年人会造成左右咬肌不对称,最终形成左右脸大小不一样。当然这种不对称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对称原因都一样,例如习惯用右手的人右臂肌肉发达,就会比左胳膊粗。戒除:蛀牙及时去补牙,缺牙及时去修复种植。已经有偏斜咀嚼人可以尝试多用弱侧咀嚼,可以尝试2:1的使用频率来改变两侧咀嚼肌肉的训练。其次,通过肉毒素的注射治疗来减弱肌肉的力量,因为在大陆的牙医的执业限制,这里不多赘述。什么是口呼吸?可能说到口呼吸很多人都没有留意过自己是怎样呼吸,这很正常。因为呼吸是完全下意识的活动,是非常重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之一。我们知道除了鼻子嘴也可以用来呼吸,我们提倡大家使用鼻子呼吸,一方面是与鼻子的构造有关系,鼻腔不仅仅是进出空气的通道,还具有温暖空气、湿润空气、净化空气的作用。而口腔则不完全具备这些功能,而且长期用嘴呼吸会导致牙龈炎、咽部干、痒、胀等不适,多痰,吸入性肺炎,口臭等等问题。通常人们不会主动用口呼吸,只有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会导致口呼吸。比如,感冒鼻塞的时候,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等,呼吸道会部分或全部不畅通的时候,就只能改用口来呼吸。这张图就是常见造成口呼吸的原因。右边的图红色的部分就是腺样体的位置,这边特别强调一下扁桃体和腺样体,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腺样体面容,就是腺样体肿大造成口呼吸,进而影响孩子面容发育的问题。口呼吸需要跨学科联合治疗,矫正的同时配合口腔肌功能训练等方法来完成。所以,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小朋友有口呼吸及时就诊检查诊断。前牙反颌俗称“地包天”,其病因包含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对于有遗传因素的地包天。其牙齿的反合主要来自下颌骨的过长(当然也可能是上颌骨的发育不足或者两者兼并)。随着患者生长持续进行,下颌骨也会不断生长,地包天会加重,脸型会越来越严重。形成我们说的“月亮脸”。矫正好的牙齿会再次复发。所以,对于严重的骨性反合,医生通常会建议等到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来解决。这是最治本的方法。对于没有那么严重的地包天,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正畸医生则会通过牙齿的移动来掩饰性的治疗地包天。乳牙期间的地包天还可能是由于喂奶姿势不对造成的,喂奶姿势不正确,导致幼儿为了能够吮吸到奶嘴。下颌被迫前伸;另一方面,奶瓶角度的不正确,会使奶嘴抵住上前牙,把下前牙往外翘。长期这样,下颌前牙长到上颌前牙的外边,形成前牙反合。所以,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婴幼儿时期的喂奶姿势,现在奶瓶也有有角度的奶嘴。这方面一定要注意。这里特别将地包天从正畸中单列出来讲就是因为一方面它可能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有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地包天的治疗有绝对的黄金期——儿童的生长发育高峰期,一旦错过就只能通过成年的正颌手术来改善骨性问题了。所以,地包天是牙科里的急诊,发现即就医,找到病因,对症解决问题。乳牙逐渐替换成为恒牙,随后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