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系带短缩 > 饮食调养 > 秋分阴阳平衡,最适合调养身体的日子
秋分阴阳平衡,最适合调养身体的日子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一轮穿桂香空照,万里离人诉断肠。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有句俗谚「秋分瞑日对分」,意思是:秋分这天是日夜等长,过了这一天,白天就会越来越短,夜晚会慢慢加长,天气也开始慢慢变凉了。
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过半。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而秋分阴在正东,阳在正西。
秋分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雷收声,燕飞走,夜越来越长,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丨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二月阳中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八月阴中收声」,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丨众多小虫感知到天气的寒冷,开始在穴口用细土垒一小高堰穴藏起来了
三候水始涸丨「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秋分,一年里第二个阴阳平衡的日子。《春秋繁露》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寒暑平。」这种阴阳平衡的日子,最适合调养身体了。
秋天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
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
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从秋分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不仅使气温变化剧烈,而且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因此,在秋天要注重益肺润燥,平时可以多练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叩齿咽津润燥功
叩齿咽津是老子的养生法,他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即唾液)有益于自身。后来,这一方法受到唐代孙思邈的肯定,也受到明代龚居中的赞扬,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叩齿咽津的做法也很简单,具体做法如下:
1.预备式姿势采用静坐、静卧、静站均可。宁心静气,调匀呼吸,鼻息口呼,轻吐三口气。
2.叩齿口唇轻闭,首先,上下门牙齿叩击9次,然后左侧上下牙齿叩击9次,右侧上下齿叩击9次,最后上下门齿再叩击9次。
3.搅舌即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来回搅动,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左右各18次,古代养生家称之为“赤龙搅海”。
4.漱津搅舌后口中津液渐多,口含唾液,用两腮做漱口动作36次。
5.咽津漱津后,将津液分3次缓缓咽下,在吞咽时,要注意守丹田,好像把唾液送到丹田一样。
叩齿咽津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自我保健方法。一般可于每天早晨及晚间睡眠前练习,也可以在午间休息、上班休息时间择时而习,或于上班乘车途中,排队办事之时偷闲而习。
这一健身方法简便易行,不占用专门的时间,也不用任何器械。每天坚持下来,便能达到一定效果。
春华秋实,在繁茂的秋收季节,子悦集诚愿大家身心健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子悦集」生活美学空间
品茗?闻香?插花?抄经
抚琴?禅修?学医?悟道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怎样根治白癜风